三个佛家小故事,折射人生大哲理!从故事中读懂生活

01

做人谦虚为要

京城有个老和尚叫孤树上人,与他的高祖厚斋公时有往来。有一回,老和尚兴致勃勃地告诉厚斋公一件怪事,说自己有天夜里灯下诵经,忽闻窗外窸窣有声,似有人来往,喝问为谁。窗外朗声回答说:“他们都是有人处诵经,您老是无人处诵经也。”

孤树上人以为这下厚斋公的心里一定为自己的“高素质”暗暗自豪。不料,厚斋公却说:“您以此语告我,也就和那种‘有人处诵经’的和尚差不多了啊。”

哲理启示:谦虚处下,为人之本。做事无论何时不可自傲自骄,否则,众人早晚要远离。

三个佛家小故事,折射人生大哲理!从故事中读懂生活

02

适应与改变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智者。

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水,然后问:“这水是什么形状?”智者没等回答,又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了沉思。

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失了,这也是一生!”

这人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有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失,就像这水一样,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紧盯着智者的眼睛,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智者出门,这人紧随其后。在屋檐下,智者俯下身子,手在青石板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之地,发现一个小窝。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滴下来,这个凹处就是水滴成的。”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击穿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改变容器。”

三个佛家小故事,折射人生大哲理!从故事中读懂生活

哲理启示: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己的价值。

03

请客

一休禅师来到将军府,门卫拦住他不准他进去。一休说将军请他吃斋,可门卫不屑地打量了一下他——他衣衫褴褛邋遢,身上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门卫像驱赶野狗一样,挥手说:离远点。

一休便返回,换了一件簇新的袈裟再次登门,门卫没有为难他,立刻放他进去了。

一休和将军面对面坐着用斋。将军发现,一休禅师并不往嘴里送斋,而是不住地往衣袖里装。

将军很疑惑,便问:师父,您这是替家人和学僧带菜吧?请您只管享用,我叫厨师再多烧些送去就是了。

一休禅师说:你口口声声叫我师父,可你今天是请衣服用斋。

将军说:师父真幽默,我确实是请师父用斋呀。

一休禅师说:我第一次登门,穿了件破旧的法衣,门卫不准我进门,我只得回寺套了件新做的袈裟,门卫很客气地放我进来了。

将军说:门卫大概不知道我已拜您为师了,这样对待您,回头我处罚他。

一休禅师说:不必了,怪我无知,没遵守将军府的规矩。我只是以为,穿旧衣和穿新衣,我就被看成两个不同的人,窃以为你请客是在请衣服,我忍不住就让衣服用斋了。

将军说:师父,弟子惭愧。

三个佛家小故事,折射人生大哲理!从故事中读懂生活

哲理启示:大多数人都无法逃脱外表察人、以貌取人的弊病,这充分说明了人性的虚伪。如果我们都不注重内在,而去关注外在(衣着、长相、财富、地位等),那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很浮夸,很没有精神品位和文化底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