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袭人对宝钗有功,宝钗为何没保全袭人?

岳祥聘


大家好,我是国风!

薛宝钗是一个极为冷酷无情而功利心又非常严重的人!以这种人的性格,即使她自己死了都不会觉得心痛,何况与别人?更何况一个下人?


当初金钏投井自尽!薛宝钗的表演已经把她自己的冷酷无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初闻此信,袭人的表现是流下泪来,而薛宝钗只有四个字:这也奇了!

然后到了王夫人的房里,王夫人装模作样的说出金钏投井的原因?薛宝钗的反应是: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之后,王夫人表示还是不安!薛宝钗的意思是:多给几个发送银两,赏两套上等衣服作装裹,也就完了!

人命关天的事儿,薛宝钗都这种态度,何况于无足轻重的平常人事?

所以当贾府决定发送袭人时!薛宝钗没有任何意见,本来妻妾就是情敌,关系就不会好。何况现在丈夫都没了,她又怎么会为丈夫的妾求情?更何况这妾还没坐定名头,只算了个偷!



在宝钗的立场上,即使是个多情的人,不恨她都已经不错了,留她那是不可能的事!何况是个无情的人?


国风1974


袭人虽然帮了宝钗,但对于宝钗而言,她本身就是一个碍眼的存在。如果袭人做了什么不当的事,宝钗能罚她吗?——不能!宝玉必定会维护袭人,这让宝钗当家做主管理上下会很为难。


所以,她为什么要保全袭人给自己添堵呢。那么,我们看看宝钗为什么不保全袭人。


1.袭人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很重

男人对于他的第一个女人是记忆深刻的,不论爱不爱,那都是忘不掉的。而袭人恰好就是宝玉的第一个女人,对宝玉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人。


一个刚做了春梦的男孩,刚好身边有一个不讨厌的女性,对方也不拒绝,所以一切都顺水推舟了。如果袭人拒绝,宝玉也未必会坚持。


然而袭人并没有,她一直想做宝玉的人,不离不弃,所以也半推半就顺势而为了。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无人撞见。自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


事实上,真的如同袭人认为的那样不越礼吗?那她为什么不敢让王夫人知道,如果王夫人知道她监守自盗,她的下场会怎样呢?想想金钏只是与宝玉调笑了几句,就被逼死。只要触碰到王夫人的底限,冷酷无情是本色出演。


越是老实人,才越要办大事,袭人不就把宝玉办了?


从此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这里的“别个”,应当是他屋里的其他大丫头们,尤其是出色的晴雯。晴雯虽然时而霸道,但她能做到洁身自好,也挺难得的。


宝玉离不开袭人,他的衣食住行全由袭人打理地妥妥当当,偶尔还能温下床,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对袭人没有爱,但袭人为他所做的一切,宝玉也全看在了眼里。在面对李嬷嬷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维护袭人。袭人在他心中的位置,可想而之了。


2.袭人对宝玉最忠心,哪怕宝钗是当家主母

袭人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跟着贾母,心里眼里就全是贾母,跟着宝玉,心里眼里就全是宝玉。虽然她的忠心会转移,但转移过后也很坚定。她忠于她的每一位“现任”主子。

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


这样的忠心,宝钗是注定得不到的。更何况袭人与宝玉早就有了云雨情,也就不可能再转头对宝钗忠心。既然不能收为已用,留她何用?在涉及到宝玉的问题时,袭人未必会和宝钗一条心。


宝钗时时刻刻要端着,可是袭人因为是真心爱宝玉,她即使再会掩饰,也总有情不自禁的时候。主母尚未得到宝玉的心,你在一旁红袖添香,善解人意地挥洒自如,那是在打谁的脸?我得不到的,你一个丫头也甭想得到。


3.袭人容不下宝玉倾心相爱的人,挑拨王夫人与黛玉的关系

女人最爱她的第一个男人,无怨无悔地爱,但也会护食,对于有危险的外人,都超级敏感。


无论宝钗怎样上赶着找宝玉,袭人始终没有危机感,而黛玉则不同。黛玉就是宝玉的眼珠子、命根子。


两情相悦的情感,袭人不懂,但她能感受到不一样。只有黛玉在时,她会感觉到自己是被排除在外的,完全是多余的存在。所以,她会想方设法地帮助宝钗,因为宝玉的心不在宝钗身上,即便他们成亲,自己在宝玉的心里总还有一席之地。


所以,她不惜处处诋毁黛玉,包括和湘云说小话。

袭人道:“他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呢。大夫又说道:‘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给王夫人当贴心人,说贴心话。

袭人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

她虽说得“委婉”,可大家族里的夫人,哪个是简单的,话里的意思,王夫人怎么听不出来。王夫人从来都不讨厌大方得体的宝钗,袭人虽将两人放在一起说,但实际上,说的只是黛玉而已。


宝钗当着王夫人的面给黛玉上眼药,很体贴地让宝玉去陪黛玉。袭人和宝钗的“体贴”交相辉映,最终将黛玉踢出局。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当宝钗如愿以偿后,她更希望能与宝玉情投意合,那袭人会不会再次破坏呢?所谓的老实人,痴人,有时候做起事来也是很可怕的,黛玉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宝钗不能留她,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宝钗也不能冒这个险。因此,如果和宝玉成亲了,袭人就是两人情感上的最大绊脚石。


4.袭人知道宝钗并非像她表现的那样,不在意宝玉

宝钗给人的印象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可是,文中多次写过,宝玉刚到黛玉那里,宝钗随后就到。别人话还没说完,她就能严丝合缝地接上话茬。没有下人通禀,她就随便入内。能接下话茬,就说明,前面的话她都默默听完了。这是安分的人会做的事吗?


在滴翠亭外听到小红和坠儿说私房话,她没有立刻离开,反而走近细听。然后,怕被人发现是她,立刻栽赃给了并不在现场的黛玉。虽说她很有急智,但这是一个品格端方的人能干的事吗?偷听加栽赃!

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还有,文中话里话外地表明,她对宝玉没兴趣,可是坐在宝玉身边绣肚兜的又是哪家大家闺秀?

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傍做针线,傍边放着蝇帚子。

这是袭人故意给她制造机会,所以她的根本面目,袭人很清楚,放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宝钗会不自在的。她所有的在意,袭人都看到了眼里,谁也不愿意自己的不完美处,以及表里不一的表现,被别人知晓。


比如说知道贾雨村过往的门子,不也给雨村出谋划策,大献殷勤吗?最终依然被远远地打发了。所以,袭人离开的结局是必然,她知道的太多了,而宝钗也不相信她是忠厚老实之人。


5.宝钗是利益至上的人,活得现实,她最爱的人永远是自己

即使袭人帮助过宝钗,但鉴于她对宝玉的过份亲昵,宝钗必定容不下她。自己得不到的情爱(不是爱情),而袭人得到了,这样打脸的人,宝钗怎能让她留下。能让她安安稳稳地出嫁,已经是仁慈了。


古代就是这样啊,丫头只能算物品,谁愿意把物品顶在头上过活?只要有宝玉的维护,那她对袭人的态度就轻不得重不得,打不得骂不得,那不是丫头——是祖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成为当家主母都不能捍卫自己的领土,那该有多憋屈。宝钗是活得最清醒最现实的人,她只提携对她有帮助的人,没有帮助的人,在她眼里什么都不是。有人说,她对金钏的死过于冷漠,是的,天性使然。


宝钗最爱的人,永远是她自己,额外能得到真情实意,也并不吃亏。她的行为,从来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袭人触碰到了她的利益,她绝不会容忍。



佐一一的文字


生活中,我们通常不需要另外一个人成为自己的翻版,然后你跟你的翻版生活在一起。

都说“袭为钗副,晴为黛影”,在某种角度来说,袭人跟宝钗两个人的言行确实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宝钗劝宝玉好好读书,袭人也多次劝过宝玉好好读书,如果从过日子的角度来说,两个人有一个就够了,尤其是后来贾家败落,到处都要俭省开支的时候。所以,当有一天,宝钗上位袭人的作用也就变得微乎其微,或者说他原来的作用有宝钗给替代了。

其次,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宝钗认为袭人对她了解的太多了。

我曾经说过,有三个时间节点节点,不管是早、中、晚,宝钗老往宝玉房里跑,第一次是中午的时候,史湘云刚来,宝玉一早还没梳洗,就去看黛玉屋子里看望湘云,弄得袭人都醋意满满。这时候宝钗一大早也跑到宝玉房间来,跟袭人说了一通话,听了袭人对宝玉的一通抱怨。这些在当时来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可是到后来,当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时候,身份不一样,袭人曾经在她面前说过的话会成为她心头的一个梗。

又比如说宝钗大中午的时候,宝玉在午休,宝钗跑去看宝玉,袭人善解人意,故意自局避出去,让宝钗跟宝玉有了独立相处的空间和时间,但是这个应该属于宝钗和袭人之间的秘密,对宝钗这样的大家闺秀来说,这是一种尴尬,当她有一天成为宝二奶奶的时候,这种尴尬你就会写在心里面。

《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时候写到袭人对宝钗的好,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一致催宝玉上进的举动,但这并不表明宝钗对袭人有多少感情。

最后打发袭人出去也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主意,宝钗站在大局的观念上,她也没有必要去非要把袭人保下来。

如果这时候王夫人再回顾一下袭人过往种种的表现,大概也不希望她留下来吧!表面上看起来,在怡红院中袭人是一个大管家,把院子管得好好的,可是后来发生的种种事情也表明,袭人在管理怡红院的一大摊事务方面确实是存在问题的,那么多丫头们在王夫人眼里都不入眼,难道袭人一点差池都没有?如果王夫人能够看得清楚这一点的话,他显然也不希望他留下来

一个人对他人有功,从来都不是他可以留下来的理由,有功经常会成为他被驱逐的理由。历史上杀功臣的事比比皆是,卸磨杀驴历来有之,官场上如此,家庭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说,仅仅是把袭人打发了,还算是慈悲。


苏小妮


《红楼梦》的丫环中,袭人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如果没有意外,她会一路顺当地成为宝玉的姨娘,成为贾府的“半个主子”。但是判词中的一领破席,已经注定袭人丧失贞节,不会为宝玉“守到底”,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宝钗的推波助澜,但实际上,袭人能嫁给蒋玉函,既有宝钗的原因,也有袭人自身的原因。

从宝钗的角度讲,袭人一开始是她拉拢的对象,袭人出于自身考虑,也甘愿为宝钗所用,比如在宝玉挨打后,把正在给宝玉做的肚兜给宝钗做,这么私密的事让宝钗做,说明袭人已经把宝钗视为未来的宝二奶奶,而且在向王夫人告密时,也是暗暗踩低黛玉,为宝钗铺路。宝钗对于袭人既然存了利用的态度,那么利益没有了,联盟就解散了,如果宝玉没有出家,宝钗在婚后也会采用其他手段撵出袭人,因为正妻与姨娘本就是不相容的存在,况且袭人与宝钗性情接近,手段相似,一山当然容不了二虎。

从袭人的角度讲,尽管她有一些见识,在阻挠木石姻缘时也屡次出力,但出于局限,被宝钗的貌似大度蒙蔽,一味把宝钗当好人,也就注定了在金玉良缘中,她将成为出局的那个人。为什么?作为正妻的宝钗其实是有小把柄在袭人手里的,袭人自身也存了“争荣夸耀的心”,注定了她和宝钗不能和平相处。

当然,后四十回为高鹗续写,让曹公安排,袭人会如何结局,也值得期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宝钗都不是那种爱情至上的人,而是非常实际,实用至上的人。蒋玉函虽有积蓄,但身为戏子,社会地位很低,即使与败落的贾府也没法比较,这也许是提问者说“宝钗没有保全袭人”的原因吧,毕竟戏子的妻子,和国公继承人的姨娘,两者是不同的。





布妈生活魔方


袭人不是主角,但是她在《红楼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份量,她是宝玉最信任和最喜欢的一个丫头,她还有王夫人暗中认可的姨娘身份。袭人照顾着宝玉的饮食起居,还无形中影响着宝玉的决定。

袭人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中选择了帮助宝钗成就“金玉良缘”。因为宝钗对她的赞善和主动替她做宝玉的针线活,她的心中非常认可宝钗,时常说宝钗的好话,还处处帮着宝钗,可是到最后“金玉良缘”成功了,可是她却别宝钗撵走了,为什么宝钗没有保全袭人还把她撵走了呢?

第一,袭人会背叛贾母就会背叛王夫人,唯利是图的人不能留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袭人会因为利益背叛了贾母归入王夫人的旗下,那么以后如果有更大的利益诱惑她就会同样的背叛宝钗和王夫人归入别人旗下,宝钗是一个很谨慎的姑娘,她可以利用袭人,但是绝对不会信任她,当大局稳定的时候,她一定会想办法撵走袭人。

袭人看似无害,其实很有心计,宝钗是一个能够洞察先机的人,袭人的心计不难看透,却不能时时提防她的小心思,所以为了避免麻烦,还是早点弄走的好。

袭人自以为成就了“金玉良缘”,宝钗就能够给她一个宝玉小妾的位置,殊不知宝钗不会给她这个机会。如果当初帮助的人是黛玉,黛玉的通情达理和爱屋及乌还能够容得下她,如今她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怨不得谁只能怪她自己。

第二,袭人是宝玉的爱妾,宝钗万万不能如何能够容得下她

宝钗和宝玉结合更多只是逼不得已,他们两人都没有特别喜欢对方,如果宝钗还让宝玉比较喜欢的袭人留在他的身边,那么这不就是在把宝玉让给别人吗?宝钗可没有那么傻,宝钗争不过黛玉,可是不能输给了什么都不是的袭人。

对于袭人还是晴雯更嫩成为赵姨娘,或许袭人比较有可能,因为晴雯根本不屑成为那样的人,谁知道赵姨娘做丫头的时候不是袭人一般的贤良呢?王夫人没有办法控制赵姨娘的存在,宝钗又何必留着袭人,让她成为另一个会祸害她的赵姨娘。

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宝玉喜欢袭人,所以宝钗留不得她。如果袭人只是一个普通的丫头,正如麝月一般不出众却也不犯错,那么留下她就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袭人是宝玉喜欢的人,所以宝钗一定会让她走。

第三,袭人从来就没被宝钗当做自己人,袭人背黑锅就将错就错

袭人只是一个丫头,即便她帮了宝钗很多次,可是她从来都没有被宝钗当做自己人,她在眼里始终只是一个丫头。宝钗和王夫人等谋划了“掉包计”,袭人只是一个次要角色,可是她却无形中促成了这件事,她让宝玉认命不要胡闹,那么她在宝玉心中的位置也就一落千丈。

袭人无意中替宝钗背了黑锅,可是宝钗却宁愿将错就错,既然宝玉误会了袭人,那么这件事就从袭人这里终结好了。袭人自以为立了功,可是却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失去了宝玉的信任也没有得到宝钗的眷顾,袭人里外不是人,那么当所有事情爆发的时候,宝玉毫无音讯,那么所有的结果都只能她自己承担。

“哑巴吃黄连”袭人除了答应被撵走嫁给蒋玉涵,其他的事也不是她能够选择的。



小说红楼


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曹雪芹原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是一部未完的书,虽然书中通过判词预设了袭人的结局是离开宝玉嫁给蒋玉菡,但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原著并未涉及。

现在的通行本是到了最后一回才写到此事的。那时宝玉已经出家,考虑到袭人虽然是宝玉的屋里人,但毕竟是没有“过了明路”的,王夫人和薛姨妈就商议着把她送出去配人,袭人不得已只能答应。

这个过程不一定符合原著作者的意思。所以,也很难断言实际的情况就像题主说的那样,宝钗没有保全袭人。

其次,就算是按照通行本所写的情况,宝钗没有保全袭人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宝钗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等级秩序的人,既然自己的婆婆王夫人都决定把袭人配出去了,作为媳妇,宝钗是没有反对的资格的。况且王夫人让袭人离开的理由是袭人的“宝玉屋里人”身份没有经过公示,不能名正言顺地留下来,这个理由也是同样讲究礼教名义的宝钗所不能反对的。

书里在写这一段情节的时候,对宝钗的反应和态度着墨极少,只有简单的三句话。第一句是薛姨妈劝说袭人,袭人也表示同意之后,“宝钗又将大义的话说了一遍,大家各自相安。”第二句是花家为袭人说好了婆家,向王夫人报告之后,“王夫人便告诉了宝钗,仍请了薛姨妈细细的告诉了袭人。”第三句是袭人知道婆家已定之后,悲伤不已,忍不住哭得“咽哽难鸣”,“又被薛姨妈宝钗等苦劝”。

从这三句话看不出宝钗具体的心理活动,但能看出这件事的决策者是王夫人,主要执行者是薛姨妈,宝钗则是从旁协助。所以,单从表面的这些叙述,也不能武断地得出宝钗没有保全袭人的结论。谁知道宝钗是不是为袭人说过话了,只是被驳回了就不再说,又或者宝钗有心为袭人说话,但考虑到自己的媳妇本分,就选择了顺从婆婆,也就是顺从“大局”,转而帮着安抚袭人情绪呢?

如果是那样,就不能说宝钗没有保全袭人了,她也许只是不得已,有心无力而已。

最后,作为一枚比较重视就事论事、不偏不倚的“黛粉”,在说完了前面那些为宝钗辩护的话之后,我还是得说,如果宝钗没有保全袭人,那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以宝钗的人设,她会保全袭人才怪。

前面的答主已经将原因分析得比较全面了,但我还是想简略地概括一下。

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热内冷;她奉行的价值观是现实第一、利益至上;她习惯的行为模式,是时刻端着,充当他人的“人生导师”。

因为骨子里的现实和冷漠,宝钗其实是很难对人付出热烈的感情的。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势在于这种内心的冷淡可以让她安然接受任何处境的变化,包括新婚丈夫突然出家、自己将要面临一生寡居的状况,缺陷在于她对别人的情绪缺乏感同身受,也不会真心在乎别人的痛苦和需求。

袭人固然是帮助她实现“金玉良姻”的重要人物,但既然“金玉良姻”已经实现,袭人也就没有了之前的价值。反过来,已经成为宝二奶奶的宝钗,身份改变后的人生目标和布局自然也会改变,之前要靠别人帮忙接近宝玉,现在作为宝玉妻子,就要提防别人靠近宝玉了。这种情况下,先前的功臣袭人反而成为潜在的敌人,有机会让袭人离开的话,为什么不呢?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宝玉都出家了,无论是宝钗还是袭人都失去丈夫了,俩人没有了争夺对象,还成什么敌人呢?

确实,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本来成敌对之势的妻妾反而会变成同病相怜的“姐妹”,互相扶持过下半生,旧时的现实社会也不乏这样的情形。这也是我前面尝试为宝钗辩解的原因。但实话实话,就宝钗的人设而言,她是不大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转变的。

宝钗作为那个社会的女德典范,其实一向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金玉良姻”的实现过程颇为困难,在此期间宝钗本人是经常感觉到挫败的。而她又一直努力“端着”,时刻保持宠辱不惊、情绪不外露的淑女形象,长期下来,宝钗其实是很累的,内心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敏感,那就是担心有一天会在情绪压力之下忍不住爆发,造成“人设崩塌”的严重后果。

宝钗就像那种常见的面具人,戴的面具太久了,已经不能摘下来,没有面具反而会失去安全感。而袭人偏偏是那个了解宝钗面具之下真面目的人,因为之前为了接近宝玉,宝钗没少拉拢袭人,肯定多多少少要出示一些真我,表达一下亲密。一旦和宝玉成婚的目标实现,不但再没必要对宝玉身边人示好,连带从前示好的种种都会成为不愿再提的“黑历史”。

如果袭人是薛姨妈或者莺儿那样的角色倒还好,那是宝钗绝对信赖或者绝对能控制的人,属于宝钗的“自己人”。在这样的人面前,宝钗可以毫无顾忌地流露本性。但袭人不是啊,正如前面的答主分析的,对于婚后的宝钗,袭人就是潜在的敌人,那就尴尬了。就算宝钗大度不会特地对付袭人,但想起从前在袭人面前的低姿态也不舒服啊,毕竟现在要树立宝二奶奶的权威啊!

所以,宝钗对袭人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生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觉的。宝玉在的时候不能表现得怎么样,既然宝玉不在了,有机会和袭人进行切割,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只是宝钗习惯于保持讲大道理的姿态,所以即使是自己内心想让袭人离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必然是顺应婆婆决定,“为袭人好”。别说她没有保全袭人,说不定在她帮着劝说袭人的时候,会把让袭人另嫁他人说成这才是对袭人的保全呢。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谢谢您!我是惠芬和畅,很高兴和各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红楼梦》袭人对宝钗有功,宝钗没保全袭人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贾府大厦已倾,家破人亡,宝钗自顾不暇,无法保全袭人;

2.贾宝玉与宝钗婚后仍怀念林黛玉,不久就出家云游,全无踪迹,男主人公不在,一心想要成为贾宝玉妾室的袭人没有名分以其妾的身份存留于贾家;

3.袭人嫁给了蒋玉菡,虽然是小门小户的夫妻,却避免了作为贾家仆人或亡或卖的悲剧命运,过上了比宝钗、宝玉、湘云、惜春等人更安稳的生活,宝钗没有必要拉袭人入火坑。

分别来看: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首先,贾府败落后,呼啦啦似大厦倾,一众主仆或死,或入狱,或被卖;昔日的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花团锦簇、荣华富贵已成过眼云烟。随着贾母、王夫人、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的离世,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人的入狱,贾府已成一派荒芜,薛宝钗在这等劫难中也难以自保,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此时的薛宝钗沉浸在家族败落的痛苦之中,自保尚且困难,无力保全袭人。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其次,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是家长包办婚姻。贾宝玉无奈与薛宝钗完婚,心中记挂的始终是从小青梅竹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耍的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只有亲情,没有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回忆,二人青春萌动后,更是互为知己,这种情谊,在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是全然没有的。贾宝玉婚后一方面无法忍受家破人亡后的困顿,另一方面仍然念念不忘林黛玉,不久就出家云游,踪迹全无。男主人公贾宝玉不在,一心想要成为贾宝玉妾室的袭人没有名分以其妾的身份存留于贾家,她的存在很是尴尬,与贾宝玉虽有云雨情,但还没来得被娶进门,贾宝玉就已离开贾府,袭人不同于别个粗使丫鬟,她已与贾宝玉有了夫妻之实,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宝钗还是其它人都无法把她留在贾府。

“分离聚合皆前定”

在《红楼梦》前几回里,曾有贾宝玉与蒋玉菡互赠汗巾子的情节,而袭人恰恰替宝玉收纳了这汗巾子,最后袭人嫁给了蒋玉菡,才知晓她与蒋玉菡的汗巾子早已经过贾宝玉互换,可知两人做夫妻的缘分早已前定,所谓“前世姻缘早注定。”袭人虽然嫁给蒋玉菡是做小门小户平头夫妻,却也避免了作为贾家仆人或亡或卖的悲剧命运,反而过上了比宝钗、宝玉、湘云、惜春等人更加安稳的生活,宝钗也就没有必要再拉袭人入火坑了。

所以,袭人虽然对薛宝钗有功,帮助薛宝钗成功嫁给贾宝玉,但综合当时的各种因素,薛宝钗是无法保全袭人的。


时光笔墨栩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或者情况。


地位不同

宝钗是薛家大小姐,袭人不过是一个丫鬟,哪怕以后可以当妾。在古时候,妾是没地位的,妾只是个买来的物品而已,哪怕男子再喜欢,也不可能改变。甚至在有些朝代,会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将妾转为正妻。正妻对待妾如同对待奴婢一样,是有权利将其逐出家门的。你看看《红楼梦》里赵姨娘的地位,谁也看不起,连亲生女儿探春都看不起她,更别说王夫人了。

第二十五回,贾环假装失手,推导蜡油,伤了宝玉,王夫人骂赵姨娘:“养出这样黑心种子来,也不教训教训,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哪有一丝的情面?分明就是主子对奴才。宝钗是没和宝玉成亲呢,真成了亲,你认为宝钗会对袭人有多好?

宝钗的性格使然

明面上看宝钗的性格很好,稳重平和。但那只是和自己无关,或者可以显示自己圣母的时候。一到和自己有关的时候,内心的无情都显露了出来,尤其是对待那些丫鬟们。从滴翠亭偷听别人说话,陷害黛玉;到金钏跳井死,去王夫人那旁敲侧击;以及尤三姐的死,淡淡的“并不在意”。你觉得这是一个从里到外都热心肠的人?袭人遭难,宝钗不救自是正常。甚至,你看抄检大观园时,对湘云可有照顾?

对宝钗没意义

对宝钗而言,保全袭人没有任何意义。袭人在宝玉心中地位再高,也是丫鬟中的地位,永远比不过黛玉。你觉得真的保全了袭人,宝玉会感激嘛?不会的。随着大观园的一件件事,恐怕袭人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早都变化了,还不如晴雯。还有,在之前的时候,二十三回,贾政问起袭人来时,明显表现出厌恶。宝钗多么聪明一个人,会猜不到这些?

综合几个原因,宝钗是根本不会保全袭人的,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醉古堂剑客


袭人在投靠王夫人后,就成了贾宝玉的准姨娘,薛宝钗是王夫人认定的准儿媳,为了向王夫人表忠心她拼命巴结薛宝钗,支持金玉良缘。

之后她不止一次在贾宝玉面前说林黛玉坏话,大加赞赏薛宝钗。时不时就向薛宝钗透露宝玉的动向。

薛宝钗对袭人的心思一目了然,袭人是宝玉房里和宝玉最亲近的人了,有这么一个得力的助手薛宝钗也乐得接受,她们之间默契结成了战略同盟。

在金玉良缘成功之后,贾府以然有向了衰落的末路,之前木石前缘对她早已没有了威胁,留下袭人这个姨娘意义不大,宝玉对袭人态度早就变了,自己尚且难以自保,还会去管一个袭人吗?







文青晓说


我不认为是这样的,不仅不是没有保全袭人,恰恰相反还是保全的最好的。看看袭人最后的结局就知道了。嫁给了温文尔雅的蒋雨涵,蒋雨涵的人品和相貌都是宝玉喜欢的类型。做正牌夫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及有可能是宝玉保全了袭人,宝钗也不反对,所以袭人和丈夫会在后来将被卖掉的宝钗赎回来,也是宝玉的功劳。

有人说袭人背叛了贾母以后就可以背叛王夫人。所以宝钗不保全她。袭人什么时候背叛了贾母,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两个选项中袭人自始至终都站在金玉良缘的一边。和贾母的选项是相反的。

我很喜欢贾母的高瞻远瞩和品格及以慈悲为怀做人的准则,但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认为贾母的选择有些过于理想化以及和有点脱离实际。

我也知道贾母选择的标准的是相貌和德行为重,这两项黛玉都具备,宝钗是不具备的主要是德行的缺失。还有就是宝钗家是经商的,商人在那个年代是富而不贵。

贾母还比较看重情感,宝玉和黛玉是青梅竹马,有感情的基础,事实证明用爱情的意义来衡量两个玉儿是绝佳的一对。由两小无猜顺利的过度到他们在相爱了。

宝钗的半路杀出有点象来了个外星人一样,对宝玉来说毫无疑问等等于就是婚姻介绍所拿出一百张丽人照片中的一张而已。陌生得如同路人。

但是我为什么要说贾母的选项有那么点点脱离实际,有两点可以说明。

第一贾母只关心了相貌德行忽略了身体健康。而这是最最重要的要素,就算你的相貌德行世界但你却是个病西施,有人说病西施好看啊,但这个好看的后面是无数的不确定和可变在等着你,有点象晚霞而不是朝霞。

不是说身体是本钱,本钱都没有了拿什么做生意,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黛玉不仅没有健康的身体而是从小就多病到现在补药治病的药也是不断。

这么年轻身体状况就堪忧。当然要改变也是可以的参加铁人十项的系统训练,从一项开始慢慢加大力度。宝玉天天陪着练还有希望。

第二正因为是青梅竹马,相互太了解,使性子耍脾气吵吵闹闹都是家常便饭,他们两个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吵了好,好了吵也正常。但外人来看这个媳妇少妇道对丈夫大不敬。

宝玉又常常给黛玉道歉陪不是,别人会这么看,丈夫没有威严,惧内。这是王夫人最不喜欢的也是那个社会所不接受的。贾母也是忽略了这点。

袭人恰恰就是看清楚了这些才站在了金玉良缘一边,袭人不那么喜欢黛玉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袭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和实用为上观念下最聪明的人,还是个情商极高的丫鬟。

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地方最恰当的氛围下和宝玉偷试云雨之情,自此,宝玉视袭人更自不同。由此可见袭人是很有心机的。

说以袭人背叛贾母一说不知道从何而来。

还有人说宝玉喜欢袭人也是宝钗不保全她的原因。

我感觉宝钗自始至终都好像对宝玉喜欢不喜欢自己不那么看重。更不会对宝玉喜欢哪个丫鬟感兴趣。她来贾府的首要目的先还不是要和宝玉有什么金玉良缘。她人生的第一选项是参加选秀,进入皇宫,宝玉的姐姐元春皇妃才是她朝思暮想的人生高潮,人生巅峰。

说得不好听从一开始宝钗根本就没有把宝玉打上眼,当她的首先因为落选而失败才慢慢将眼光移到了宝玉身上,毕竟宝玉的品行和可爱和那个年代的纨绔子弟如她哥哥薛蟠有相当大的区别。

她还总是希望宝玉在将来的仕途上有所建树,总是时不时给宝玉提示好好读书,学而优则仕嘛,即使宝玉很反感和生厌也在所不惜。她又忽略了宝玉完完全全就不是可以金榜题名,皇榜高中的料。如果让宝玉去考个女儿大学红粉系胭脂专业甲等前三名到是有极大可能的。

她需要宝玉去喜欢她爱她吗?当然有肯定是好事,但仿佛不太可能。所以她需要的仅仅是能够当上宝玉的正牌夫人就可以了,为了这个目的她处心积虑的朝这个目的奋斗,她的现实主义和袭人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宝钗为宝玉喜欢袭人不保全她好像也说不过去。

袭人帮宝钗有很多的次数,不是喜欢宝钗也不是讨厌林妹妹,是出于对自己的主子宝玉的将来来考量的,因为是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说白了就是为自己将来考量的。她的算计是切合实际也比较合乎常理的。

所以我认为宝钗即使要排除异己也不会在婚礼刚过就采取行动,很有可能是宝玉感觉宝钗不那么喜欢袭人,就安排了袭人和蒋雨涵的结合。让自己喜欢的丫鬟远离是非,因为蒋雨涵只有宝玉才认识。宝玉把袭人送给她的汗巾转送给了蒋雨涵也是一种天意吧。

要知道袭人结婚是在宝钗和宝玉结婚后不久,不让自己喜欢的袭人再遭不幸,宝玉做出唯一可以拯救她的举动,他喜欢的都一一离开了他,他不能再无所作为,一定要将恩报与袭人,给她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归宿。

将袭人嫁给自己欣赏的蒋雨涵是最妥帖的,如果宝钗真的不喜欢袭人宝玉这么一提议她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本来就知道宝玉不喜欢自己所以顺应了宝玉也是让宝玉对自己增加些好感。

没想到宝玉的这一神来之笔不仅挽救了袭人,也挽救了自己和宝钗。在自己受难之时赎回宝钗和供养他们夫妻的就是袭人。最终袭人成为了贾府遭劫难后的第一幸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