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最近一部让人脑洞大开的惊悚片在网上很火,不知道大家看没看。

西班牙的科幻惊悚片《饥饿站台》。目前的豆瓣评分7.3,温馨提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电影很压抑。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故事的地点发生在一个恐怖的垂直监狱里。

数不清层数的这个建筑里没有出口,只有四面灰色的墙壁,中间的天井位置一块几平方米的,可垂直移动的平台,里面会摆满食物,然后从顶层开始运送这些食物,逐层移动供给每一层的人,直至最底层。平台停留的时间足够每一层的人吃饱,但是人们不能拿走平台上的食物储存在自己的楼层。

每人每月都会更换楼层,每层住着两个人,不过总人数不详,有多少层没有人知道,但是在建筑物里的人们都有一个信念,他们要活下去。

永远不变的一件事是低层的人永远只能吃上层吃剩下的食物,这些食物准备的是充足的,如果每个囚犯只是吃自己所需的,那么这些充足的食物就可以让最底层的人也吃饱。

但这似乎不可能。

高层的人只顾享受着食物,大吃大喝甚至向下层拉大便,但是底层的人则抢夺着剩下的食物,也为了可以活下去而自相残杀。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男主角格伦是为了戒烟自愿成为了这座监狱的新成员,进入这里的人能随身携带一件物品,他选择了一本西班牙的文学经典《唐吉坷德》,这似乎也意味着他有着唐吉坷德般正义的影子。

他本来将这里当成一个避世的桃园,幻想着这里的人可以遵守规则,礼貌谦让。但是很显然,这里就是一座为了生存而厮杀的角斗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在经历了不同的楼层和相处的人只后,男主奋不顾身的选择了成为维持这个站台食物可以公平分的斗争着,但是这样做真的可以实现男主眼里的公平和圆满吗?

当男主自觉走向最底层地狱的时候,或许成功和失败对于这个人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了,他选择的牺牲是另一种希望,那就是可以能让更多的人的人性得以觉醒。

对于这个脑洞电影,似乎是对于真实世界的一种控诉,电影里的每个角色和事物都有着特定的意味和含义,是现实中的一种影射。

垂直监狱:象征着社会阶级的各级分层,处于上层的人可以享受更好的食物,也有更多对于食物的控制权。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充足的食物:现实中的社会资源。吃东西这件事对于人们来说是最原始的欲望,《圣经》里夏娃和亚当偷吃了禁果而后被赶出伊甸园,后来便有了人类,可以说食物在电影里的隐喻就是各种的财富、权力、机会等等各种的诱惑。

男主:反抗着的中产阶级,具有冒险精神和正义感的人,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真正的大和谐,但是抗争中却只能以暴制暴的来控制局面,可以说可悲可叹。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老人:是穿梭在各个阶层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他进入监狱的时候带了一把加强版的武士刀,他摸透了这个监狱的规则,觉得弱肉强食的法则下想要生存下去只有成为犯罪的对象,人性对于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带狗的女人:乌托邦幻想者,作为上流社会的善良的人,她原本觉得这个监狱是“垂直自我管理中心”,单纯的觉得食物大家可以被分到,但即使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如男主“以屎相逼”管用。最后她因为承受不住这些选择了自杀。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带绳子的黑人:对上层社会抱有幻想的中产/无产阶级,渴望通过向上爬来打破垂直的阶级系统。电影里将这个角色设置为黑人,可以说也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种族问题。

最底层的女孩:意味着人性和良知,她的存在即是希望所有阶层的人可以团结起来,一起拥有食物,现实中便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共同富裕。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很有争议,很多人觉得她只是男主幻想出来的。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奶冻:意味着有理想的人们捍卫着的希望。这个被保护的奶冻在电影的三分之一似乎给了人们答案,它重新回到了0层,但是管理者在意的却只是奶冻怎么里会有一根头发,可以说最上层的人关心的事情和下层人并不想通。

《饥饿站台》:极端环境下对于人性的考验

这部反乌托邦式的电影,将这个世界提炼成这个像是夸张戏剧一般的景象,将很多现实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设置成没有退路的绝对,以此来逼迫出人本性的真实。

放大的夸张,也更让人印象深刻。

科幻惊悚片的皮囊下,暗示着社会流动性、阶层划分和财富不均等问题,展现着人性的冷漠与自私。但是人性真的会就此泯灭吗?男主给了我们答案,即使身在残酷的体制下,也不要放弃对于自我的救赎,要区分“人”和“兽”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