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蜀相諸葛亮以善於知人用人而見諸史冊。《華陽國志》說他善用人,而賢士皆歸,西土誠服。諸葛亮關於知人用人也寫過不少著作。

《諸葛亮心書》一文中寫道:“夫人之性,莫難察焉,善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顯然,諸葛亮主要從語言和行為兩方面知人,他認為通過問答和觀察可以瞭解一個人的志向、操守以及應變能力,還可以瞭解人的見識、智謀和勇怯之情。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一法: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

此法指向對方提出大是大非的問題,從其回答中看他的志向、志趣。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場、觀點。

凡是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的人,決不可委以重任。因為這種人習慣於見風使舵,沒有定性。

志向,指人們在某一方面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是人們前進的動力。人無志不立。一個沒有遠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為。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問之以是非”,不僅觀其志,還提供了觀志識人的方法。例如少年周恩來就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圖大志,通過年少時的遠大志向便可知其將來必成大器,

事實已經證明,正是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矚目的傑出政治家。可見,觀志識人不失為選人用人的一個基本方法。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二法: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

此法中的“變”指的是應變能力。選人用人不應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鄭人買履中的“鄭人”。怎樣知其應變能力強弱呢?

諸葛亮的辦法就是用無懈可擊的言辭把他逼到理屈詞窮的地步,讓他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嘴之力,看其反應如何。應變能力弱者語無倫次,瞠目結舌;應變能力強者,定會絕處逢生,另闢蹊徑,出奇制勝。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諸葛亮認為能言善辯者一定是頭腦靈活、思維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對事情瞭如指掌、深諳其道之人。

辯論之道可以說在當今社會得到了最大應用。辯論賽正反雙方各持相反觀點,彼此闡述各方觀點和理由,駁斥對方的觀點,進行辯論。幾番唇槍舌劍之後,辯手的才能展露無疑,人才也勢必脫穎而出。

三法: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

此法中的“識”指見識,指向對方提出方方面面的問題,讓他回答相應的計策,從而考察對方的見識和謀略。古往今來,見識短淺、計謀匱乏、遇事束手無策的官員,即使有心為上級解愁、為百姓排憂,也會力不從心。相反,胸懷韜略之人,必是見識廣博、視野寬闊之人,也必將是可塑有用之才。

當今社會取才納賢,普遍採用答辯面試等方法,正是“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古為今用之例。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四法: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

此法是指通過棘手的事情來考察對方的勇氣。古代武將帶兵打仗主要看其是否忠勇。古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可見勇敢、勇猛特別是忠勇在古代用人時是多麼重要。

怎樣知其忠勇呢?諸葛亮的辦法是在重用一個人之前,人為地製造逆境,觀察對方是否具備足夠的勇氣。

假設做好一件事只需要克服一個困難,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成功;如果需要克服的是十個困難,成功的人數就會減少許多;如果困難增加到一百個,那麼成功的人肯定是鳳毛麟角。

諸葛亮的知人“四法”

因此,人才一定要經過重重磨難的洗禮才會顯露出來。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所說:“只有經歷過地獄磨難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告知以禍難而觀其勇”是選拔傑出人才的重要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