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为什么是先“求同”再“存异”


沟通为什么是先“求同”再“存异”

会议是要先“求同”,还是先“存异”?

流程管事,制度管人,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这里只说团队。团队的力量无穷尽,要想激发它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必须掌握“求同”和“存异”的辩证关系,尤其在企业。

在一个企业中,有老板和打工者之分,有部门主管和属下员工之分,有老、少之分,有先来的和后到的之分,有出类拔萃的和平凡普通的之分,有科班出身的和半路出家的之分,不管怎么分,一个共同的事实是,人和人是有差别的,干什么都要一刀裁齐不是件容易的事。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要求大家按照统一时间上下班,那么对家远的出行不方便的员工好像太苛刻;要求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好像对年老的、手慢的员工不公平;要求 有错必究,好像对初次犯错的员工不近人情,因为在这之前同类的错误已经有人犯过很多次;要求优胜劣汰,对被裁掉的人好像有失公允,因为工作需要,他走后没几天又来了新人,新来的恰恰在各方面干得又不如已走的……诸如此类的例子只要职场中的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那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或管理者应该如何处理或应对呢?

沟通为什么是先“求同”再“存异”

首先,要知道尊重“异”并知道去“存异”,而不是一开始就去“求同”,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出发点,这是一种掌握了人的生理和心理差别的管理技巧。一娘生九种,说的是一个妈养的兄弟姊妹都不一样,何况一个企业里的员工不是一个妈养的呢?

其次,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争取在定制度、定规范时理性、合理、不偏不向、不失偏颇,只有这样 ,一个企业的制度再严也不失人性化,再松也会有人遵守,因为一种由企业发出的由内至外的文化气质已经散发出来,身处其中的员工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不由得让他自己努力去改变自己,不然,他要么感到脸上无光,要么就要以很低的成绩被淘汰。

求同存异,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不易,尤其在企业,谁不希望企业的员工出力时全是清一色的棒小伙,用脑时全是高智商的智多星呢?但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呢?部队上应该算是清一色的吧,但打仗时是不是有怕死的、是不是有当逃兵的?学校里算是清一色的吧,为什么有的人金榜题名有的人却名落孙山呢?

何况现在我们说的是企业,它本身属于社会,所以它就不可能不带有社会属性,而大家都知道,一个社会是多么复杂啊,可以说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光鲜明亮的背后总是有黯淡无光的,日行千里的背后总是有举步维艰的,轻松惬意的背后总是有沉痛负重的,劳有所获的背后总是有颗粒无收的,如果一个企业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企业的决策者或经营者是不是都觉得有点干不下去的感觉呢?因为谁还敢招人雇人啊,这么多的负担都让企业承担了,那企业还靠什么生存呢?

然而,话题看着沉重,就不等于没有变通或解决的办法。逃避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只有坐下来,静下心,沉住气,寻找出发点,寻找突破口。那么,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或突破口在哪里呢,或者说在企业我们如何才能让“求同”和“存异”不是矛盾的对立体而是相融合相促进的联合体呢?答案很简单,也很好找,因为它就在你、在我、在他、在我们的爱里面。

企业爱员工,制定方针策略时才能考虑到最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施政时才能避免陷入千事万事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的“一刀切”误区。重要的是,这样做笼络住了人心,抓住了人的感情纽带,把最多数人的力量聚集了起来,形成向心力,汇成同方向,成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贵财富,这么大的利好谁不喜欢呢?

员工爱企业,大家才能想着积极去融入集体,适应集体,积极去发挥自己、展现自己,才能在公私面前分清哪个重哪个轻,先小我后大我。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融入了集体的员工更具有荣誉感,更具有崇高的价值观,他们才是真正代表社会进步方向和正能量的群体,他们也正是值得我们保护、发扬、学习和致敬的群体。

这就是一种和谐,“同”在里面,“异”也在里面,但你就是看不出哪里是“同”,哪里是“异”。这也是一种兴企之法,治国之策,在这里,“同”融合了“异”,“异”时刻努力着向“同”靠近,向“同”看齐,团队的凝聚力就是这样产生的,民族的进步性就从这里被彰显出来的,这也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努力的方向,不管是兴企者,还是治国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加强自身修养、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必修之课,必经之路

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若不先聆听,找出双方都可以“认同”的点,那么再多的理也说不清。

人们必须“心”先认同了,“理”才进得去。明明是一句话,怎么说关系很大,说不好,惹了人家生气还可能断了后路;说得好,对方喜在心头,一切都好谈。我有好几次经验,要跟人沟通不同的意见或有争议的题目时,倘若在还没有共识的基础下就单刀直入,直接说明,很难达成目的。反之,若能在同意对方的某些观点的情况下,再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对方的接受度就比较高。

与客户的沟通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节:同事们要说服客户一个提案,客户的高层听完简报后眉毛一皱,提出了很多的疑问,我们同事很着急,又再次强调了这个提案的好处与利益,但是客户完全听不进去。我转而把提案先放一边不谈,先问客户他现在考虑的是什么?有什么是我们没想到的?此时客户才把他所关心的另一个议题说出来,当下我们同事才表示这个议题其实我们也有一些备案,只是没有及时表达。当我们花了一点时间解答了客户的疑虑之后,取得了他的认同,接下来的提案就顺畅无比。

另外一个经验是,最容易发生争执的都是来自于跟亲近的人沟通,很多男人感叹跟女人沟通时有理说不清,愈讲愈气。那是因为男人总喜欢说道理,而女人喜欢说感觉,女人感觉不对时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的。女人要得到了那个“你了解我”的同理心之后,才能好好地听进男人的建议与理性的忠告。

我们要说服某人之前,要先认同他、接受他,我们的建议才会被接受。先求同了,异才有机会被接纳。

这个经验运用在职场上更是重要。我们往往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贩卖自己的专业,但是若不先聆听,找出双方可以“认同”的点,那么再多的理也说不清。原来人们必须“心”先认同了,“理”才进得去。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这两句话放在个性上,似乎是很冲突的,但是却是在职场上所必须维持的一种绝佳平衡。在职场与人情上, 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点,获得双赢局面?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这两句话放在个性上,似乎是很冲突的,但是却是在职场上所必须维持的一种绝佳平衡。

做事要坚定,是因为工作上有目标要达成,在执行细节上必须要一丝不苟、巨细靡遗,才能盯紧进度,符合预算,协调各方意见,完成使命。如果稍有松散或有便宜行事之心,则会让事情有所遗漏或瑕疵,拖累团队。因此,做事本身需要纪律与效率来完成。

可是我们发现,通常做事犀利的人,却在做人方面容易目标导向、没有耐性,身段不够柔软,以致其他人不配合而事倍功半;然而做人和善之人,却因心肠较软,很难在工作上要求严谨,有效率地完成使命。因此如何在两者取得平衡,需要智慧,但要从做事与做人的分别开始。

有一部电影叫《攻其不备》,女主角黎安就是这样两者兼具的人物。她在事业上决定事情果断,是十足的女强人,看她在商场上该杀价时一点也不手软。但面对陌生少年麦可的遭遇,却伸出援手,将麦可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黑人,纳入自己的生活圈内,收养成为家中一份子,并且培养他。这种做事坚定、做人柔软的态度,在她的人生中形成了完美的反差与融合。

通常做事精明能干的人,不免在做人上会有咄咄逼人的倾向,我们必须提醒自己在对人的要求上要多点尊重与关怀。例如:有人做事马马虎虎,我们应当合理要求,说清楚明确的改进事项,并设定期限内完成及验收,而非谩骂或口出轻蔑。这两者应分辨清楚,前者是合理的要求,令接收者心领承受;后者是人身攻击,令接收者觉得受辱。

工作上该要求的时候就要要求,怕得罪人而不要求就是伪君子。但对人要求时要尊重,若态度欠佳,张牙舞爪,就会令人生厌。我有一位客户,工作量多,但是他总是有条不紊地说明原因及要求明确的项目,甚至提供充分信息与参考资料,因此他的工作团队总是在限期内达成目标,虽然辛苦,但同仁都觉得值得。

另外一位客户恰恰相反,目标设定朝令夕改,不清不楚,要求团队做事时,先指责先前毛病以示警戒,结果团队噤声且士气低落,团队效率反而无法发挥。明显的例子却是多么不容易做到。

你在怕什么?

怕对人和善了,对事情就不好要求了。

你应该这么做……

事情一定要要求,目标要清楚,不要打模糊仗。但记住对人说话时,要有尊重的心,要求或指正人错误时,要点出事实及你的观察,譬如可以这样说:“我观察你有迟到的习惯,你是否有什么困难……”“你觉得要如何改进才不会影响团队的进度……”让对方说出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不要有媳妇熬成婆的心态

恶婆婆客户在专业上多半只是半桶水,因为专业的人合理、有自信,不需要运用自己的权势或位阶来使他人屈服。很多年轻人在公关或广告代理商待久了,都会很向往到客户的企业内做事。一方面是因为代理商工时长、加班多、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客户有预算,可以发挥的空间大。还有一个隐藏的想象空间是当客户威风多了,可以颐指气使地对代理商。

年轻人离开原本辛苦却有挑战的代理商到企业工作,可以理解。我尤其鼓励那些从未待过企业端的年轻人,快去企业端了解产业链与组织运作,借由企业的历练让自己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倘若未来有机会再回到代理商工作,将更能体会客户的要求,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传播计划。但是我最怕的却是那些具有“媳妇熬成婆”心态的人,离开了代理商,回过头来欺压代理商。他们因为待过代理商,清楚代理商的组织及成本结构,知道如何为难代理商。

几年前有一位客户方来了一位新的公关,她在多年前也曾在公关公司待过,第一次会议公司的团队就被给了下马威。据了解,团队才把新的企划案拿给这位公关看,没想到,这人瞄了几眼就把文件甩在桌上冷冷地说:“这是什么企划案我看不懂。”正要跟她解说,她也不想听,只是情绪性地说:“不要以为我没待过agency, 回去重写。”她生气生得很有气势,但是逻辑和观点一点都没有。

沟通为什么是先“求同”再“存异”

恶婆婆最可怕的心态是,好不容易换我掌权了,我也不要别人好过。于是借着发脾气或尖酸刻薄,来展现她的权威。这种人,动不动就拿以前待过代理商的经验来指挥人事和预算,刀刀见骨,对同袍们毫不留情。这种人只会让合作的代理商团队噤若寒蝉,愈避愈远。更甚者,恶名远播,断了自己的路,以后很少代理商愿意与之合作。

我们当然也曾遇过好婆婆客户,她们的聪明是因为做过媳妇(代理商),更能体会媳妇的辛苦,不会故意为难,且会适度地调节内部与代理商的距离,使得工作更顺畅,达到双赢,也知道如何用方法管理媳妇,让媳妇心甘情愿尊敬她,跟随她。

好婆婆与恶婆婆的差异,其实只是心态而已。可惜,大多数的恶婆婆客户在专业上多半也是半桶水,因为专业的人诉求合理、有自信,不需要运用自己的权势或位阶来使他人屈服。

你在怕什么?

站在客户的立场,我要先来个下马威,以免很多厂商觉得我不够专业,就糊弄我。

你应该这么做……你找代理商的原因就是要他们补足你们的不足,所以不要浪费时间让他们猜你的心思,直接告诉他们你需要什么,希望达到什么目标,预算范围,希望的合作模式等等。相信自己的智慧可以判断最适合的代理商,当你越诚信,越合理,代理商越会用他们专业的服务来回馈你。

以上是我看着一个贫穷山区家庭出生的同学,当过十几年的打工族的人,靠着第一桶金圆了自己无比热爱的事业梦,之后又在经济不景气时逆流而上,发展数十家投资公司。做事坚定,做人温柔的秘诀让人觉得他那十多年的路看似走得很稳很顺,我悟到的其中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