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带娃去哪里最让父母感到头疼,答案无疑是去医院。每次就医都像一次打仗,还没出发,娃就已经开始各种抵抗,到了医院以后更是各种哭闹手段轮番上演,非要搞得所有人精疲力尽才肯罢休。面对孩子的“恐医症”,父母真的就束手无策吗?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1、条件反射

俄国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做过一个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在小狗饥饿时,先敲响铃声再喂食,久而久之,小狗听到铃声就开始流口水。我们人类也会出现条件反射,孩子很小的时候本来不会害怕去医院,打过几次针以后,就把疼痛和恐惧跟医院联系在了一起,才会出现“恐医症”。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孩子不听话了,孩子在冬天要吃雪糕,孩子不愿意穿外套……遇到这些情况,父母就会说:“你要是这样下去,就要去医院打针!”孩子总是被这样吓唬,会觉得医院更加可怕,反而更不敢去了。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3、被周围人影响

很多孩子对于医院和医生、护士只是感到好奇,并没有到恐惧的地步,可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打针时的哭闹和挣扎,

情绪会受到感染,就会出现害怕的心理。还有父母带孩子去看病的时候,一般也是忧心忡忡,孩子也会不自觉地开始感到忐忑不安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4个方法轻松应对孩子“恐医症”,以后带娃就医更省心

1、在家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父母可以和孩子经常在家玩“医生和病人”的游戏,和孩子轮流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对医院这个环境消除陌生感,让孩子觉得医生和护士和自己一样是普通人。玩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学会很多关于护理和基础的医学小知识。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父母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相关的玩具作为道具

,玩的时候让孩子穿上白大褂、带上口罩,用听诊器来给父母或者布娃娃做诊断,然后开药、打针。孩子会非常感兴趣,不知不觉就对医院少了很多抵触情绪。

2、让孩子勇敢跟医生沟通

孩子看到医生就哭,一方面是因为条件反射,把医生和打针联系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其实是因为对医生有陌生感,看到医生的装束打扮比较严肃,本能地就会出现恐惧心理。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和医生讲话,让孩子看到医生也可以很亲切,锻炼孩子的胆量。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在医生询问孩子病情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来说,告诉医生自己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说不清楚的话,父母再来补充。看完病之后,让孩子向医生说谢谢,还可以让孩子告诉打针的护士自己怕疼,护士也会更温柔和耐心地对待孩子。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3、转移注意力

带孩子去医院时,可以让孩子拿上自己的一个玩具,或者自己喜欢看的一本书,也可以把自己的“打针”玩具带上。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并且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不再一味地沉浸在害怕的情绪中。龙龙妈妈会给孩子带一本关于勇敢的故事绘本,每次讲完,孩子都感觉像获得了一次能量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4、利用绘本给孩子树立一个勇敢的榜样形象

现在有很多绘本故事,就是专门针对孩子“恐医”的心理,用生动有趣的故事,缓解孩子对于医院的不安和紧张。孩子看到绘本中勇敢的形象,会把这个形象作为榜样来模仿,这无疑是对孩子最正面的示范。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绘本,让榜样的形象铭刻在孩子的心中。

孩子害怕“看医生”,机智妈妈4招来应对,孩子不哭不闹去医院

帮助孩子克服“恐医”心理,也是在教会孩子怎样面对和战胜内心的恐惧,父母要有耐心,采用灵活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这样以后带孩子就医,就可以更加省心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