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帶娃去哪裡最讓父母感到頭疼,答案無疑是去醫院。每次就醫都像一次打仗,還沒出發,娃就已經開始各種抵抗,到了醫院以後更是各種哭鬧手段輪番上演,非要搞得所有人精疲力盡才肯罷休。面對孩子的“恐醫症”,父母真的就束手無策嗎?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1、條件反射

俄國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做過一個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在小狗飢餓時,先敲響鈴聲再餵食,久而久之,小狗聽到鈴聲就開始流口水。我們人類也會出現條件反射,孩子很小的時候本來不會害怕去醫院,打過幾次針以後,就把疼痛和恐懼跟醫院聯繫在了一起,才會出現“恐醫症”。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孩子不聽話了,孩子在冬天要吃雪糕,孩子不願意穿外套……遇到這些情況,父母就會說:“你要是這樣下去,就要去醫院打針!”孩子總是被這樣嚇唬,會覺得醫院更加可怕,反而更不敢去了。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3、被周圍人影響

很多孩子對於醫院和醫生、護士只是感到好奇,並沒有到恐懼的地步,可是看到別的小朋友打針時的哭鬧和掙扎,

情緒會受到感染,就會出現害怕的心理。還有父母帶孩子去看病的時候,一般也是憂心忡忡,孩子也會不自覺地開始感到忐忑不安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4個方法輕鬆應對孩子“恐醫症”,以後帶娃就醫更省心

1、在家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父母可以和孩子經常在家玩“醫生和病人”的遊戲,和孩子輪流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對醫院這個環境消除陌生感,讓孩子覺得醫生和護士和自己一樣是普通人。玩的過程中,還能讓孩子學會很多關於護理和基礎的醫學小知識。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相關的玩具作為道具

,玩的時候讓孩子穿上白大褂、帶上口罩,用聽診器來給父母或者布娃娃做診斷,然後開藥、打針。孩子會非常感興趣,不知不覺就對醫院少了很多牴觸情緒。

2、讓孩子勇敢跟醫生溝通

孩子看到醫生就哭,一方面是因為條件反射,把醫生和打針聯繫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其實是因為對醫生有陌生感,看到醫生的裝束打扮比較嚴肅,本能地就會出現恐懼心理。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和醫生講話,讓孩子看到醫生也可以很親切,鍛鍊孩子的膽量。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在醫生詢問孩子病情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來說,告訴醫生自己哪裡不舒服,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感覺,說不清楚的話,父母再來補充。看完病之後,讓孩子向醫生說謝謝,還可以讓孩子告訴打針的護士自己怕疼,護士也會更溫柔和耐心地對待孩子。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3、轉移注意力

帶孩子去醫院時,可以讓孩子拿上自己的一個玩具,或者自己喜歡看的一本書,也可以把自己的“打針”玩具帶上。這些都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並且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不再一味地沉浸在害怕的情緒中。龍龍媽媽會給孩子帶一本關於勇敢的故事繪本,每次講完,孩子都感覺像獲得了一次能量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4、利用繪本給孩子樹立一個勇敢的榜樣形象

現在有很多繪本故事,就是專門針對孩子“恐醫”的心理,用生動有趣的故事,緩解孩子對於醫院的不安和緊張。孩子看到繪本中勇敢的形象,會把這個形象作為榜樣來模仿,這無疑是對孩子最正面的示範。父母要經常和孩子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繪本,讓榜樣的形象銘刻在孩子的心中。

孩子害怕“看醫生”,機智媽媽4招來應對,孩子不哭不鬧去醫院

幫助孩子克服“恐醫”心理,也是在教會孩子怎樣面對和戰勝內心的恐懼,父母要有耐心,採用靈活的方法,正確地引導孩子。這樣以後帶孩子就醫,就可以更加省心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