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好,大家會不會一起銀行提現金,銀行後果又會怎麼樣?

一個整天想發白日夢


全球經濟不好,大家不會一起去提現,就算有銀行也是早有準備的。

首先,現在很多應用場景,投資渠道,已經不再需要現金了,更多是無現金支付,以及轉賬匯款,所以不會出現一起去提現的現象。

其次,在當下每個人對經濟發展的觀點,以及對風險的偏好都是不一樣的,你人為該去提現,現金為王,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把錢放銀行,所以也不會出現一起去提現的現象。

最後,根據監管要求,對大額提現都是有預約要求的,同時監管對銀行都是有流動性覆蓋率,流動性比例要求的,而且銀行都會對流動性風險進行測試,即使出現擠兌的情況,銀行也能從容面對。


又雙叒叕官方號


想多了,現在大家一起到銀行提現金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某個銀行出現了重大利空傳聞或者重大經營問題的事實。比如前年的包商銀行和去年的錦州銀行,都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擠兌行為,究其原因就是銀行出現要“倒閉”的傳聞,當然包商銀行是真的,而且還被接管了。錦州銀行則是出現了重磅虧損,讓儲戶一度以為該銀行也要被接管,因此出現大量擠兌的現象發生。

那麼為何大家不會一起去銀行提取現金呢?

首先,隨著電子支付的發展,現在用到現金的場合非常少,我身邊很多朋友甚至最近2、3年都每怎麼碰過現金了, 有人甚至說,如果不是春節時候要發紅包或者收紅包,根本就用不到現金,所以,現金應用場景的大量減少導致取出來的現金沒什麼用處,故而沒幾個人會去銀行取用現金。

其次,存款保險條例的實施,讓大家對自己的存款非常放心。按照存款保險條例的規定,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的存款,本息合計在50萬元以內的是無條件全額賠償的,也就是說,可以視作百分之百安全的,這就讓存款人完全不用考慮風險,自然也就沒有擠兌的必要了。當然,50萬以上的,還是要稍微上心點兒的。

如果銀行遭遇擠兌,後果會如何?

因為討論的是全球的情況,那麼在國外,銀行如果要碰到這樣的情況,那對銀行來說,肯定是一場大危機了,至於能否渡過難關,那要看銀行的風控水平和管理能力了,另外此時有些銀行可能會採取拆借或者轉讓股權的辦法。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是人們不會一窩蜂都去銀行提取現金。


原因非常簡單:

1、錢存在銀行還有利息,取出來可就沒利息了。

2、家裡存放大量現金,還容易招賊,一旦丟失損失就大了。

3、《存款保險條例》保障了每個人在每家銀行有50萬元的安全額度,即使銀行破產也能得到賠償。

4、民間借貸也好,各種理財方式也好,本金損失的概率太高,還不如老老實實存著。

5、如今消費普遍使用移動支付了,現金需求越來越小,在當下也更安全。


之所以出現過很多人到銀行提取現金的情況,往往是因為這樣的銀行壞賬率比較高,有破產風險。儲戶擔心存款受損,有風吹草動就會著急去取款。


對於壞賬率能達到20%以上的銀行來說,只要遭遇擠兌,很容易破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大型銀行接管穩定局面,一步步解決問題,實在無可救藥的時候再宣佈破產。


科技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徵信系統的日益完善,決定了未來銀行會向智能化發展,對人和網點的依賴會降低,效率將大大提升。


設想一下,企業和個人的徵信一目瞭然,銀行可以通過關聯的稅務部門和社保部門的數據看到納稅和收入信息,從而確定貸款額度和利率,幾乎不需要人為介入。那麼,當下的銀行還有必要存在嗎?


智能化、網絡化、數據化、無人化,這就是今後銀行的發展方向。讓信用好的人享受更低的利率,讓信用差的企業和個人難以享受貸款,能貸款時也要支付更高的利息。


當上述目標實現後,銀行網點會越來越少,僱用的員工越來越少,對經濟的幫助更大,不再躺著賺錢。


就目前來看,銀行的壞賬率會提升,至於增加多少,不同的銀行會有差異。只要經濟恢復運轉,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銀行貸款一般都有抵押物或擔保人,風險最終還是由個人承擔。


財智成功


觀點:就算是全球的經濟不好,上200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一樣,大家也不會一起去銀行提現金。因為銀行是國家信用的代表,如果真的發生了銀行擠兌事件,那麼我相信這個國家信用就破產了,人們不再相信了。

全球經濟不好,大家不是去銀行提現金,而是去存銀行買國債

像現在國外疫情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國的經濟都開始走向下坡路,而且最關鍵的是逆全球化又開始出現了,部分國家禁止向他國出售醫療物品、糧食。實體經濟不好過,那麼金融業也不會好過。像股票基金,黃金這樣的投資類產品,都在恐慌性的下跌。畢竟大家都認為現在的全球經濟會走向下坡路。

所以,大部分居民都會選擇把錢存在銀行或者買國債等一國家信用為擔保的理財方式。當然除了一些負利率國家,也就是把錢存到銀行還會被銀行收取費用,這種情況還不如手握現金。


另外,就算真的出現了銀行擠兌事件,那麼我相信擠兌的不是本國的貨幣,而是美元。

雖然我們很不想承認,但是美元的確是目前所有貨幣中最為硬核的一種,它是被所有國家給予承認的,背後有美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支撐。
所以在前幾天,美國股市大跌觸發幾次熔斷機制,美國硬錢就是但是美元指數不降反漲,這就說明了在全球恐慌性的情緒下,人們對於美元的購買力和價值還是更加相信的,畢竟它背後是以美國信用為保障。


百元理財


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畢竟疫情期間,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舉個真實案例,今天同學在光大銀行手機銀行上贖回1.8萬元理財,這個理財是每天都可以贖回的那種,贖回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實時贖回”,幾分鐘就可到賬的那種,一種方式是“普通贖回“,即當天贖回,當天夜裡到賬。同學著急用錢,就像往常一樣,選擇了“實時贖回”,結果手機銀行出現了一個信息提醒,大概意思是“截止到今天目前,累計贖回金額已經超過上限”,也就是說他如果堅持今天贖回,已經不能選擇“實時贖回”了。他覺得很奇怪,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加上疫情,他不免胡思亂想,於是給銀行客戶經理打電話諮詢情況。銀行經理告知,每天實時贖回的累計金額不超過40萬億元,超過這個上限,“實時贖回”就會失效,不過以他的從業經歷看,一年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最多兩到三天,他估計可能是疫情之下很多人急需用錢造成的情況。這意味著2020年3月30日下午1點前,有很多人贖回及時理財款已超40萬億。



鄒志英財經


大概率不會出現銀行擠兌。原因如下:

一是現時已是少現金社會,居家隔離現金更是用不出去。

二是近兩年對銀行的監管嚴,目前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很高。

三是國家的強大支持。

四是大部分人都對銀行很有信心,比如年輕人還是對銀行從業有興趣。

總之,眼下不必多慮啦!



那個老張


目前銀行特別多,小型銀行存在出現擠兌風險,特別是銀行效益持續下行後,壞賬會比較厲害。特別是一些小地方的城商行,存在這種可能性。絕大多數情況很難出現銀行擠兌,就算部分地方商行真的出現擠兌,就會有更大的城商行或者其他大行去整合,後面還有人民銀行做後盾,出現擠兌的可能性比較小。

銀行背後是國家的信用支撐,只要對國家充滿信心,擠兌可能性非常小。


鑫哥stock


農村的信用社什麼的不好說,確實有擠兌風險。

大城市現在都普及移動支付了,拿著現金也髒,搞不好還有病毒潛伏,擠兌個屁。


第一週目我妻由乃


你是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才會提此問題!


教堂下


是中國人就不會幹這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