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碼通行”到“數字孿生”,區塊鏈打通最後一環節

目前,為兼顧疫情防範與復工復產,國務院辦公廳會同有關方面升級了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建立“健康碼”信息跨省互認機制,實現全國範圍內一碼通行。

“健康碼”是由公民自行上傳身份信息、出行安排與健康實況,經居住屬地機關核實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信息共享,並作為交通卡口、居住小區、企業園區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通行憑證。

從“一碼通行”到“數字孿生”,區塊鏈打通最後一環節


“健康碼”是智慧城市公民身份體系的試水

“健康碼”的核心是CTID(Cyber Trusted identity),也就是數字身份可信憑證。它將實體身份證件變成一枚手機終端的二維碼,並動態顯示使用者的健康信息(紅碼、綠碼、黃碼),實現個人信息數據化的同時,也使這些數據得以跨領域、跨層級、跨部門流動。“健康碼”是數字身份的一個應用,而非全部內涵。疫情之後“健康碼”何去何從?棄用無疑是浪費,升級則會催生更多可能性,已有政府意識到了這件事。

近日,杭州打通“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在全國率先推出“卡碼合一、刷卡讀碼”模式。同時,杭州還在不斷升級健康碼功能,爭取將健康碼打造成為市民碼。這意味著“健康碼”模式將拓展至更廣泛的公共事業領域,並常態化運行,這是智慧城市公民身份體系與數據驅動治理的全新嘗試,也是政府和民眾全方位普及與實踐的良好契機。

如果各個省市都像杭州一樣,將“健康碼”升級為“市民卡”,那麼它所涵蓋的服務就將從智慧醫療拓展至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能管網、智能建築,實現城市秩序、應急處理、綠色節能的智能化管控,實現《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的期許。

數字孿生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先決條件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各國政府陸續開始探索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就是將物理城市映射出一個數字孿生城市,形成虛實映射、實時交互的融合機制,而數字孿生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先決條件。

“大數據管理局或相應職能部門,以公安部門可信身份認證為基礎,引導供需兩端結合,開展智慧城市相關應用開發和場景設計,如公共出行、酒店住宿、金融業務、社會治理等,並將各類應用產生的數據沉澱至城市大數據中心,以逐步積累形成數字孿生公民的雛形。“無錫市大數據管理局胡逸日前在新華日報上刊文表示。

此次疫情下的數據共享,是限定條件下符合每個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但如果這個模式常態化,就不得不考慮數據在跨主體、跨距離協作下隱私性和真實性的問題,而這正是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失控》作者凱文•凱利表示:未來世界是一個虛擬加上真實的世界,我們希望將整個現實世界都1:1映射變成數字社會。在“數字孿生”的鏡像世界中,我們可以與工具進行交互。為了保證上傳數據的可信度和真實性,我們希望這些數據是去中心化的,因此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構建數字孿生的基礎設施

GARTNER發佈的2019年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中,數字孿生和區塊鏈都榜上有名。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互聯傳感器與端點將多達超過200億,數字孿生將服務於數十億個物件。各企業機構一開始只是簡單地實施數字孿生,但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其加以演化,提高其收集與可視化正確數據的能力,應用正確的分析與規則,並有效響應企業的業務目標。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以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的方式,通過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它可以增強已知實體間的信息共享,同時提升跟蹤與追溯物理及數字資產的可能性。區塊鏈和數字孿生的結合可以在智慧物流、智能家電、智慧醫療等多個場景中發揮作用。

比如在智能家電中,電視、冰箱、熱水器、空調、微波爐等設備都被連接在一起,這時候需要一箇中央管理系統對智能設備的數字孿生進行控制。一方面,智能家電所有者的數字身份需要進行確權,否則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意控制你的家。另一方面,你的數字身份應該由自己掌控,對外加密授權,這都需要區塊鏈技術。

比如在智慧物流中,物品信息通過IOT傳感器上傳和追蹤,在區塊鏈平臺上創建數字孿生兄弟,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數字孿生模型可以讓企業通過歷史數據運行模擬,對各種場景的物流系統運作進行快速調校和持續升級,在“雙十一”電商物流系統的壓力測試中就可以應用。

綜上所述,智慧城市建設是必然趨勢,“一碼通行”是數字孿生在公民身份系統的一次試水,未來數字孿生將被應用在更多場景之中,而數據自由流通的前提是安全和隱私,區塊鏈將為其保駕護航,打通最後一個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