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雲十六州、楊業、潘美,“楊家將”

“楊家將”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了,那麼楊業是被誰陷害而死的呢?要想了解他的故事,還得從“幽雲十六州”說起。

幽雲十六州

幽雲十六州、楊業、潘美,“楊家將”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兒皇帝”叫石敬瑭,他為了當上皇帝,不惜稱比自己小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親,還把幽雲十六州割給了契丹。燕雲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等地區。此前,沿長城一線的險峻地形始終是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抗擊北方遊牧民族騎兵部隊的天然屏障,而幽雲十六州恰好就處在這條重要的軍事防禦線上。幽雲十六州割讓出去後,中原就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而宋朝開國後,太祖和太宗一直把收回幽雲十六州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但是,事與願違,太祖還沒有實施計劃就已死了,而太宗則在御駕親征的過程中大敗,腳上還中了一箭,最後乘坐一輛驢車才得以逃脫。之後,奪取幽雲十六州的計劃便被擱置了。

楊業之死

幽雲十六州、楊業、潘美,“楊家將”

太平興國七年(982),遼國政局發生變化,遼景宗病逝,12歲的耶律隆緒即位,次年改國號為契丹。宋太宗得知後,覺得奪取幽雲十六州的機會又一次來了,決定再次進攻幽雲地區。

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派曹彬、田重進、潘美為三方面的主帥,大舉出擊幽雲地區。曹彬所率東路軍號稱十萬,主攻幽州,結果因為急功冒進在涿州南邊的岐溝關被耶律休哥擊敗後潰逃,導致許多宋兵在夜渡拒馬河的時候被河水淹死,後退到易州在沙河邊準備做飯充飢時,又聽到耶律休哥追來,宋軍又逃,併發生了踩踏事件,許多人互相踩踏而死。隨著東路軍的慘敗,其它兩路軍也被迫後撤。而西路軍在後撤的過程中就發生了楊業被陷害、被俘身死的事件。

幽雲十六州、楊業、潘美,“楊家將”

楊業原名楊重貴,為北漢大將,得賜姓名為劉繼業。太平興國四年(979),宋滅北漢後,他投降宋朝,太宗讓他恢復了原姓,名業。楊業自歸附宋朝後,一直奮戰在抗遼戰場上,太平興國五年三月,他還以奇兵幾百騎擊敗遼國十萬大軍,因此契丹人都畏懼楊業的威名,一看到楊業的旗號,就會引兵退走。而楊業也因為他的英勇善戰,獲得了“楊無敵”的稱號。

而這次西路軍撤退,他們的任務是把雲、應、朔、寰四個州的官吏和人民遷到宋朝地界。楊業在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後,他認為不宜同遼兵正面交鋒,主張繞道而行,在途中的石謁谷埋伏下三千強弩,再用騎兵在中路接應,這樣才能保證撤退的軍隊和百姓的安全。但是他的這個建議,卻被當時的監軍王侁否定了,還指責他空有“無敵”的稱號。而潘美作為當時的主帥,看到兩人的爭執,卻沒有表態,實際上是支持了王侁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楊業只得出戰。臨行前,他悲憤的說:“此去必定不利。我不是縱敵不擊,只是希望立尺寸之功,報效國家。現在大家責怪我楊業避敵,我就先戰死在敵陣之前。”但是他還有點不甘心,便請求潘美在陳家谷口兩側埋伏強弩步兵接應,以夾擊敵軍。潘美當面答應了他的請求,在陳家谷口做了埋伏。而楊業離開僅僅四個時辰之後,王侁以為楊業將契丹軍擊敗,便搶著去爭功,帶著士兵離開了谷口,潘美作為主帥也跟著離開了。而當他們離開谷口20裡的時候,聽到了楊業戰敗的消息,他們又率軍迅速的退走了。楊業這時候正和契丹大戰,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了陳家谷口。這時候,陳家谷口已經空無一人了,楊業與眾將士不由抱頭痛哭。楊業不想讓將士們送死,他讓他們各自逃生,待敵軍退走後,再回去將這次戰鬥的情況向太宗報告。但是將士們沒有走的,他們又和契丹軍戰鬥起來。最終,楊業因戰馬受傷而被俘,而他的部下也都壯烈犧牲,包括他的兒子楊廷玉也戰死了。楊業在被契丹軍押往燕京的途中,絕食三天而死。

幽雲十六州、楊業、潘美,“楊家將”

當楊業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的消息傳到北宋朝野的時候,大家無不為之憤嘆。宋太宗迫於輿論的壓力,最終將王侁除名配金州,潘美“降三官”。

而在民間,楊業的威名和節操卻贏得了宋遼兩國人民的尊敬。宋仁宗中期的時候,遼朝還在古北口為楊業建立了楊無敵廟。而楊家將的傳說,在仁宗時也在民間廣泛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