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文|但為美人故

圖|電影截圖/網絡

全文共4100字,預計閱讀需16分鐘


2006年一部《穿普拉達的女王》風靡全球,電影主要講述了剛從象牙塔畢業的女大學生安迪在頂級時尚雜誌社從主編助理到時尚達人的故事。

氣場兩米八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和青春逼人的安妮·海瑟薇的搭配為整部劇增色不少。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安迪提醒米蘭達客戶的名字

時間回到2020年,《意大利製造》悄悄登上視頻網站。

可能因為Irene和安迪、Rita和米蘭達從人設到髮型都意外的相似,所以很多人直接拍板,認為《意大利製造》不過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電視劇版。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意大利製造》的官方海報

但仔細看過之後,我發現安迪和Irena有很多的差異,安迪顯然是被迫放棄內特,而Irena可是自己主動選擇的放棄男友古吉。而且很顯然,早在進入Appeal工作之前,Irena和古吉的感情就已經出現裂痕了,分手只是理念不合之下的必然選擇。

所以不能說都是時尚職場劇,就認為《意大利製造》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可能是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意大利製造》更為複雜,要刻畫的東西更多更深入。

這可不僅僅是一部職場劇。

這是一部關於1975年米蘭時尚界的劇。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時尚沒有規則


這是社會與政治動盪的年代女性意識覺醒和成長的劇。

這也是繼《我的天才女友》後,意大利文化的再一次全球性輸出。

(一)劇情

警告,這是一部製作精美,畫面引起極度舒適的意大利劇。

看完之後,讓我萌生了到意大利去感受下當地人文風情的衝動。

開篇先用灰色調講述了時下真實的蕭條與動盪。

石油危機、恐怖分子、人們爭奪自身權利交織的背景下,一場革命正在拉開序幕。

這是所有人都要經歷的大時代。

接下來畫面切入女主Irene的人生革命。

第一幕場景是Irena拿著別人的邀請函混進了時裝秀現場。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企圖混入秀場的Irena


所有的觀眾想必和我一樣,一頭霧水。

這不是女主麼,怎麼還要做這樣坑蒙拐騙的事情?難道是拿錯了劇本?

把日曆撥回到兩個月前,這才明白了前因後果。

原來Irene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卻因為在論文答辯中大書特書自己的真實看法,與答辯老師意見相左,所以Irene只能選擇再等半年進行答辯。

一方面為了平息來自父親的怒火,一方面為了自己,

Irene誤打誤撞之下進入了時尚雜誌社《Appeal》工作。

隨著工作的推進,Irene發現自己愛上了這份職業。這種工作中的充實感和滿足感無可取代。

但是顯然Irene走的比時代要快一兩步。

1970年的意大利是什麼樣子的?

那是一個集體跳一場舞放縱一下都能觸犯法律的時代;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那是一個崇尚男權崇尚父系的時代;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母親對Irena工作的質疑

那是一個認為女人畢生的成就就是嫁給一個男人再生幾個孩子的時代;

那是一個倘若女人生出要進入社會工作的心,那她就是個異類,就是個怪胎的時代。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古吉老闆對女人要工作的看法


所以作為錄用Irene的人,同時也充當著Irene導師的Rita警示她,這份職業和美好的婚姻生活不可兼得的時候已經預示著Irene和曾經的男友、守舊的父親母親的分道揚鑣。

當然作為一部輕鬆向的劇,Irena和父母的分歧只是道德理念上的分歧。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爸爸提醒媽媽是否記得偷偷把錢塞給Irena


回到工作中來,剛開始Irene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實習生,面臨著任何一個職場菜鳥都要面臨的處境,衝咖啡、做剪抄報、接電話這些基礎性事物都要做。

但女主畢竟是女主,她畢竟是有過藝術學修養的大學生,所以她很快展現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例如混進時裝秀場寫下了領導需要的專欄報道等,所以很快Irene由一個實習生晉升為正式員工。成為正式員工之後,很快又拿到一個項目,和心儀的頂級攝影師一起去摩洛哥出差。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在摩洛哥酒店裡游泳的Irena

意料之中的發生了一些狀況,和他們一起來的模特因為酗酒發生急性腸胃炎,聰明的Irena急中生智,陣前選擇了一個黑人女服務員做模特。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當然也毫不意外地發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特別推薦這個劇還有一個原因,除了服化道的精美之外,它還展示了一個無比真實又戳心的職場。所以你能在劇裡看到職場暗藏的派系之爭,以及所有人都應當明確的職場基本法則。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雜誌社的所有成員

Appeal雜誌社只有十幾人,但這十幾人中就有明顯的兩派,主要是兩個主編的競爭,一個是時尚女魔頭Rita,另一個是一直對Rita不滿也謀求上位的Armando。

也能看到工作通常由大領導分配給中層領導,中層領導分配給小領導,小領導再分配給普通的員工。這所有環節中總有人偷懶,但也總有人能突然之間大放異彩。

不過至少劇裡表現的是正常的職場,努力就會有回報,金子總能得到領導的賞識。所以在第四集裡Irene和她的同事兼同居室友都分別通過努力得到了上級的賞識。

這就是創新的力量吧。

當然辦公室文化怎麼能少得了娛樂八卦呢,何況雜誌社面對的客戶多是處在時尚最前沿的這群人。所以你能看到Armando和Andrea的辦公室戀情、同性愛情等等。

久處這種環境中,Irene也變了。這裡就不多劇透了,還是保留一點懸念吧。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的一點,工作一定要選擇自己熱愛的行業。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畢竟工作佔據了你生活的主要時間,倘若你不熱愛,你可能會活得既辛苦又痛苦。

當然從劇中也看到一些基本的職場法則:

1.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請示領導。

2.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急。

3.沒有人有義務在工作中對你笑臉相迎。

4.如果想要獲得尊重,就要努力去爭取。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5.你的穿衣打扮決定了很多東西,大家就是這樣膚淺而直接。

6.抓住一切機會建立自己的人脈。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除了職場之外,《意大利製造》還重點刻畫了兩個女主的私生活。

Rita。別看Rita在職場上雷厲風行,動輒發脾氣,但在家庭生活中她也不過是一個母親,而且是兒子離家出走的母親。按照劇情設定,再結合歷史可知,Rita的兒子參加了左翼恐怖組織,甚至一度成為警察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所以作為母親的Rita也更加關心關注兒子,甚至不惜放棄工作。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Rita來尋找兒子

只是不知道Rita和兒子之前有什麼其他的過節麼?還是僅僅是因為Rita是一個頂級的時尚專家,所以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資本家,她就是無產階級的對立面。

Irene。自從踏入時尚圈的那一刻開始,已經註定了Irene和以往生活畫上了句號,她是一個新時代的職場女性,她是要見證整個意大利時尚巔峰的女人,她才不是老老實實的家庭主婦。所以Irene的感情生活、Irene和父親的和解都是一大看點。

題外再講四點細節吧。

第一點Irene的母親叫朱賽平娜,父親叫帕斯卡萊,總是讓我瞬間穿越回《我的天才女友》中去。《我的天才女友》中帕斯卡萊是喜歡著lila的年輕小夥子,而他的母親叫朱賽平娜。回到《意大利製造》,雖然父親動不動就揚起手,甚至一次直接打了Irene一巴掌,還傲嬌地不肯接Irene的電話,但是還是能看出這個家庭裡父親和母親對女兒的寵愛,暴躁父親對柔弱母親的尊重和聽從。

真是奇怪呀,男人可以無限愛護尊重女人,但就是不允許女人去工作。

所以這種愛和尊重是有條件的,有限度的,是不可以越界的。

第二點是關於演員本身。總覺得Irene的演員Greta Ferro在某個角度迷之相似安妮·海瑟薇;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左為安妮·海瑟薇,右為本劇主演Greta


攝影師的小男友迷之相似小李子迪卡普里奧。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第三點是(第一集裡)Rita認為所有的革命者都是空想家,而她的兒子卻選擇義無反顧地投入這一場革命中去,甚至不願意再和她聯絡。多麼諷刺而讓人難過啊。

第四點劇情真是很充實飽滿啊,飽滿到每一個多餘的人物都沒有。

譬如門房的女兒angela如無意外將成為第一批時尚界的專業童模;

譬如摩洛哥酒店裡的女侍可能將引領潮流,開啟黑人模特在意大利時尚領域之路。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意料之外的黑人模特


當然,我相信看了這部劇個人審美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不過這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啦。

(二)意大利的歷史

因為劇裡涉及到一些政治背景,就是片頭灰色調的畫面。

所以這裡特地梳理下意大利的歷史。

我對意大利的瞭解僅止於它是一個地圖上看起來像靴子的小國,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意大利與靴子

它的高定總是貴的令人咋舌,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它曾經出了一部著名的電影《羅馬假日》。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羅馬假日》裡的安妮公主和記者喬·布萊德裡

所以瞭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後還有點意外,這個國家可不僅僅是浪漫與藝術之都,它也經歷過血雨腥風。

成立於1946年7月12日的意大利共和國也曾經歷真正的輝煌,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經濟飛速增長,創造了“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蹟”,也讓意大利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第三高的國家。

但好景不長,意大利經濟開始出現崩壞,原因不過是老生常談的內憂外患。

石油能源產品的漲價、恐怖組織猖獗、民眾起義等多重因素,使得意大利經濟在70年代開始疲軟,加之90年代的經濟政治危機,意大利成為了 “笨豬五國”PIIGS之一。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笨豬五國”漫畫

“笨豬五國”可不是什麼褒義詞,確切地說這是國際債券分析家、學者和國際經濟界媒體對歐洲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和愛爾蘭這五個主權債券信用評級較低的經濟體的貶稱。

而《意大利製造》中的故事正好發生在70年代意大利經濟疲軟的時刻。

也正是因為經濟的蕭條,歐洲的法國等國家都爆發了學潮,史稱“五月風暴”,意大利的學生也不甘寂寞,參加了抗議集會,這場風波持續到1970年意大利左翼恐怖組織“紅色旅”的成立。

“紅色旅”成立的初衷是好的,本意是為了在經濟蕭條狀況下改善學生/工人的工作條件,增加待遇,因此初期吸納的成員也只有一些左翼激進的工人和學生。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們利用馬克思主義來進行宣傳,而工人們則選擇破壞生產設備,他們都主張採用暴力行為推翻資產階級統治。但隨著組織的壯大,為了達成目的,擴大影響力,“紅色旅”謀劃了多起綁架案,而且綁架對象日益升級,從檢察官、企業家升級到意大利總理。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死去的意大利總理莫羅

你能想象一個國家的民間組織能綁架一國元首,並秘密處決麼。而且這位可憐的總理莫羅絕對是被一點點折磨而死的,因為他的屍體被發現的時候莫羅身中11槍,而這11槍卻無一處是致命傷。

這一起非常不人道的行為就是臭名昭著的“紅寶石行動”。

也因此“紅色旅”被意大利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

多次綁架後,由於綁架對象太多元化,而且出現了嚴重的排除異己性質,“紅色旅”漸漸失去了民心,在被政府多次打擊後,這個發端於學生群體的恐怖組織在1988年後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劇中就處於經濟蕭條的時代,所以會有大量的失業潮,會有很多年輕又熱血的青年學生參加激進的反動派,會產生改變這些貧苦的無產階級的命運為己任的想法。所以“紅色旅”才越來越壯大。

猜測劇中Rita的兒子就是這樣一位懷著救國之心的所謂“革命家”。

講完這些沉重的歷史,還是讓我們回到劇中來吧。

畢竟生活已經很南了,如果看的劇也如此,對我而言實在是無法忍受。

讓我們以美麗的意大利模特Greta Ferro結束今天的推送吧。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豆瓣8.6分的《意大利製造》可不僅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復刻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