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预习第一课《古诗三首》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成长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在的孩子非常幸福,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如打电子游戏、玩机游戏、玩玩具等,你知道古代的孩子们是怎样玩耍的吗?让我们走进古诗,去了解一下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在家中搓细麻,村庄的男男女女各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种瓜。

  【注释】

  ①杂兴:有感而发。

  ②耕:锄草

  ③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④供(gong):担负、担任

  ⑤童孙:幼小的孙子

五下预习第一课《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块落在地上,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碎裂的声音。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五下预习第一课《古诗三首》

村晚

[ 宋 ]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注释

⑴陂(bēi):池塘。

⑵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

漪(yī),水波。

⑶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调。信口:随口。

五下预习第一课《古诗三首》

背诵攻略图

时间:初夏

地点:农家田园

  • 四时田园杂兴 人物活动:大人(昼耘田、夜绩麻)

小孩(学种瓜)


脱(金盆)脱(晓冰)

穿(彩丝)当(银铮)

  • 稚子弄冰(人物活动 ) 敲(玉磬)穿(林响)

碎(玻璃)碎地声


时间:傍晚

地点:山村

  • 村晚 景物:青草、池塘、池水

远山、落日、波纹

人物:牧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