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天可以放鱼苗吗?

用户62278590615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鱼苗在下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认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可放苗。

2、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投苗时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气预报,放养时间不恰当,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后生长速度慢。一般放养鱼种,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10时进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晴天不能选阴雨天、雷雨天,否则容易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以将苗袋放入水池内,半小时后再放苗。

4、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苗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5、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因此,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时用泼洒姜200克每亩米,放苗当天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亩+水霉净(20克每亩米,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最好是连续使用2天,预防水霉。最重要的是预防鳃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物,鳃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

6、注意防范鱼苗天敌(水中虫害、蛇鼠飞鸟等);鱼苗放入池的前几天最好是需要拉网,确认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经被完全清除,才能够放苗,敌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对刚下池的鱼苗危害很大。下苗时,必要时池塘周围需要架设围网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围墙(含飞檐结构),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7、下苗时,最好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个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一般下池当天不喂料,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料。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塘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饲料足够;同时注意做好水质微调及病虫害预防。一般情况下,投苗20天左右,鱼苗成活已经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vlog的玖儿


鱼种放养的注意事项如下:①下塘的鱼种规格要整齐,否则会造成鱼种生长速度不一致, 大小差别较大;②下塘时间应当选在池塘浮游生物数量较多的时候; ③下池前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水温在18 ~25尤时,用10 ~15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5min),杀灭鱼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预防鱼种下池后被病害感染;④下塘前要试水,两者的温 差不要超过21,温差过大时,要调整温差;⑤下塘时间最好选在晴 天,阴天和刮风下雨时不宜放养;⑥搬运时的操作要轻,避免碰伤 鱼体;⑦使用的工具要光滑,尽量避免使鱼体受伤。


曾小贤vlog


1、阴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表现为难肥水、水体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导致水体浑浊,尤其是水位较浅的;池塘滩面上有种草的时候,池塘水位上升过快,容易引起黑水;

3、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容易大量繁殖;

4、水霉滋生,鱼体有伤口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霉病;

5、阴雨过后,遇上连续晴天,容易爆发病害。



俊熙妈妈love


购买苗种后,应在傍晚或凌晨运输,放到池水透明度达到养殖对象要求的养殖池暂养。放苗时间、方式、密度与苗期管理都要适合不同池塘的养殖条件和养殖容量。苗种暂养期间做好饵料投喂、水质监测、水交换处理、病害防治处理、苗种生态状况的记录、养殖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正式放苗养成前,必须对养殖水体和底质进行检测;苗种经过暂养,需已适应当地的环境,生态状况良好,大小较为一致,生长速度接近。

放苗宜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中午太阳暴晒和阴雨天不宜放苗

一、阴雨天气对苗池的影响

1、长期阴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表现为难肥水、水体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导致水体浑浊,尤其是水位较浅的;池塘滩面上有种草的时候,池塘水位上升过快,容易引起黑水;

3、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容易大量繁殖;

4、水霉滋生,鱼体有伤口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霉病;

5、阴雨过后,遇上连续晴天,容易爆发病害。

二、预防措施

1、及时增氧换水

阴雨天气要防水质恶变,要及时开增氧机械,并适时换水来稳定池塘水质,尤其是主养草鱼、团头鲂的池塘,要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2、阴雨天气,严格控制投饲量

阴雨天气,池塘溶氧相对较低,要减少或停止喂食,防止摄食过多而造成水质污染,加速水质恶化现象发生。

3、加强池塘管理

(1)投喂优质饵料,提高鱼自身体质;

(2)雨前可使用维生素类等抗应激产品,减少鱼苗应激反应;

(3)勤巡塘,观察水质、掌握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

(4)拉网后要及时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5)雨过天晴后,及时预防气泡病、水霉病、鳃霉、竖鳞等细菌性疾病发生。




火凤凰tt


你好,我是乡村老余,很高兴我来回家你的问题。

鱼苗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时鱼苗适应最快,成活率也最高。所以一般情况下阴雨天不可以放鱼苗。

一,首先说下鱼苗

鱼苗也叫“鱼花”。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

鱼苗下塘要点

春夏是水产养殖的放苗高峰期,养殖户要注意以下几点,保证苗种下塘成活率。

1.壮苗下塘。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流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2.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要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3.“无害”下塘。由于鱼苗较小,抵抗敌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较弱。鱼苗下塘前,必须用密眼网对全塘拉网1~2次,将塘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生杂鱼等可能危害鱼苗的生物清除,确保下塘鱼苗的安全。

4.适时下塘。过早鱼苗太弱,生命力较差,此时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过迟鱼苗由于卵黄囊已被吸收完,体质变差,容易死亡。应在鱼苗孵出4~5天,能自由游动、摄食食物时及时下塘,这是最佳时机。

5.开食下塘。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6.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7.调温下塘。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关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致时才能放苗入池。

鱼苗在下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认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可放苗。

2、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投苗时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气预报,放养时间不恰当,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后生长速度慢。一般放养鱼种,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10时进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晴天不能选阴雨天、雷雨天,否则容易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以将苗袋放入水池内,半小时后再放苗。

4、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苗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5、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因此,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时用泼洒姜200克每亩米,放苗当天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亩+水霉净(20克每亩米,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最好是连续使用2天,预防水霉。最重要的是预防鳃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物,鳃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

6、注意防范鱼苗天敌(水中虫害、蛇鼠飞鸟等);鱼苗放入池的前几天最好是需要拉网,确认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经被完全清除,才能够放苗,敌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对刚下池的鱼苗危害很大。

下苗时,必要时池塘周围需要架设围网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围墙(含飞檐结构),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7、下苗时,最好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个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一般下池当天不喂料,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料。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塘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饲料足够;同时注意做好水质微调及病虫害预防。一般情况下,投苗20天左右,鱼苗成活已经稳定。

二,阴雨天气对苗池的影响

1、长期阴雨天,光照不足,池塘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表现为难肥水、水体透明度大;

2、降雨,容易导致水体浑浊,尤其是水位较浅的;池塘滩面上有种草的时候,池塘水位上升过快,容易引起黑水;

3、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容易大量繁殖;

4、水霉滋生,鱼体有伤口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水霉病;

5、阴雨过后,遇上连续晴天,容易爆发病害。

三,预防措施

1、及时增氧换水

阴雨天气要防水质恶变,要及时开增氧机械,并适时换水来稳定池塘水质,尤其是主养草鱼、团头鲂的池塘,要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2、阴雨天气,严格控制投饲量

阴雨天气,池塘溶氧相对较低,要减少或停止喂食,防止摄食过多而造成水质污染,加速水质恶化现象发生。

3、加强池塘管理

(1)投喂优质饵料,提高鱼自身体质;

(2)雨前可使用维生素类等抗应激产品,减少鱼苗应激反应;

(3)勤巡塘,观察水质、掌握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

(4)拉网后要及时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药物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5)雨过天晴后,及时预防气泡病、水霉病、鳃霉、竖鳞等细菌性疾病发生

阴雨天死鱼主要是由缺氧造成的,其次是变温。阴雨天气压低,会导致池塘缺氧,此时应当开增氧机。其次,阴雨天一般会降温,如果下雨的话温度变化更大,鱼类适应不了水温变化可能就会死亡。

从长远来看,应当加强鱼塘水质管理,注意避免水质过肥,要经常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等改良水质,必要时换水







乡村老余


感谢激情:一般来说阴天不宜投放鱼苗,投放鱼苗要注意几点, 一、晴天下塘。最好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时鱼苗适应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二、壮苗下塘。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流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三、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要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浮头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不安、浮头挣扎、四处串游现象,说明清塘药物还有残留,应待其药效完全消失后方可放苗。 四、“无害”下塘。由于鱼苗较小,抵抗敌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较弱。鱼苗下塘前,必须用密眼网对全塘拉网1次~2次,将塘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生杂鱼等彻底清除,确保下塘鱼苗的安全。 五、适时下塘。过早鱼苗太弱,生命力较差,此时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过迟鱼苗由于卵黄囊已被吸收完,体质变差,容易死亡。应在鱼苗孵出4天~5天,能自由游动、摄食食物时及时下塘,这是最佳时机。 六、开食下塘。放苗的头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2只熟蛋黄,用纱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黄汁喂鱼。当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黄增至4个,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七、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鱼苗,必须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种的鱼苗,严禁将规格大小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鱼苗混杂投放,否则会严重影响鱼苗成活率。 八、调温下塘。对从外地运来的鱼苗,尤其是尼龙袋充氧运来的鱼苗,由于袋中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较大,可将尼龙袋先敞开袋口,把袋放入池塘,并适当放些塘水,数十分钟后,待袋内外温度基本一制,


姓名的含义忘我


一、池塘清整:

清塘清整是养鱼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起到防止决堤逃鱼和防治鱼病的作用。一般在冬季成鱼起捕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及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然后曝晒、冰冻。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还能起到施肥作用。

二、施足基肥:

清塘消毒后5--6天,即可施基肥,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物。一般每亩施发酵的粪肥250---500kg,瘦水池和新建池多施;肥水池及老鱼池可少施或不施。用推耙把粪肥搅拌在淤泥中,这样肥效持久,然后注水。春放鱼种可分次注水,先注约70---80cm,待水色转浓后,再逐渐加注新水;冬放鱼种一次性注水到最大深度。注水后即可放养鱼种。

成鱼塘所需的鱼种,一般尽可能选用自育的鱼种;这样既可做到有计划地生产鱼种,在种类、数量和规格上满足放养的需要,并可避免长途运输鱼种而造成鱼体受伤或 死亡,提高放养成活率,同时也是高产的保证。如果自育鱼种不够或没有,则应就近购买,并按优质鱼种的标准严格选择。鱼种运输一定要带水运输,各种操作要细心谨慎。

四、鱼种选择:

鱼种要从体质和规格两方面严格选择。体质要求健壮、肌肉肥满、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色和眼睛明亮,无病和伤痕。规格要求整齐.尽可能放养大规格鱼种。一龄鱼种多选择13cm以上,二龄鱼种应选择250g左右放养。

五、合理混养:

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及人工饲料,增加放养密度,因此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种鱼类混养搭配的比例,主要是根据鱼类的不同生活习性、食性和鱼池条件、饵肥来源等情况来决定。水质较肥的池塘,以鲢鳙为主,搭配一些草鱼及其它鱼种,鲢鳙鱼比例4:1;若池塘水质较差,而青饲料供应充足,应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及其它鱼种。每亩产500kg成鱼的池塘,应放养鱼种1200---1500尾;每亩产500kg以下的池塘,放养鱼种500---1000尾。主养鱼占60%--70%,配养鱼占30--40%,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4:1。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鱼应尽量少混养或不混养,以防两种鱼争食而影响生长。

六、放养时间:

放养鱼种应提早进行,一般在水温6—10℃时候进行,此时鳞片紧密,活动力弱,鱼体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具体放养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可采用秋放(10月底——11月初)、冬放和春放(3月中上旬)。秋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并塘越冬的手续,又可使鱼种提早适应成鱼塘的环境,春放的好处是使成鱼池排干水后可以冬休。

七、鱼种消毒:

鱼种消毒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鱼种下水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用10ppm漂白粉或8ppm硫酸铜浸洗15--20分钟。

八、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要“试水”,即在鱼种放养前3--5天,取几条鱼放人待放鱼种的池塘,看鱼在水中能否存活,待确定鱼能在池水中存活后方可放鱼。严防池水毒性未消失放鱼种。鱼种放养时温差不能相差较大(超过3℃),否则会出现鱼感冒。放养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雨、雪寒冷天气鱼种在捕捞出水和运输中受伤。



恒欣兄弟


这个问题我有资格回答。老家就是专门从事鱼苗孵化、喂养、成鱼养殖的。

阴天可以。

投放鱼苗一定要注意水质。水要一定的“肥”,清汤寡水不行。但不能“肥”过度。“肥”过度,就极容易造成缺氧,导致翻塘,鱼苗死亡。如果水体富营养过剩,天阴而闷是容易翻塘的。

如果您是初次养鱼,最好是买这方面的书读读,或者是像当地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请教。

我看了那些长篇大论的回答,可以说是死啃书本,根本没有养过鱼,或是抄来的。不值得信。


石遗


鱼苗在下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认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可放苗。

2、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投苗时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气预报,放养时间不恰当,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后生长速度慢。一般放养鱼种,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10时进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晴天不能选阴雨天、雷雨天,否则容易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以将苗袋放入水池内,半小时后再放苗。

4、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苗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5、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因此,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时用泼洒姜200克每亩米,放苗当天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亩+水霉净(20克每亩米,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最好是连续使用2天,预防水霉。最重要的是预防鳃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物,鳃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

6、注意防范鱼苗天敌(水中虫害、蛇鼠飞鸟等);鱼苗放入池的前几天最好是需要拉网,确认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经被完全清除,才能够放苗,敌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对刚下池的鱼苗危害很大。

下苗时,必要时池塘周围需要架设围网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围墙(含飞檐结构),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7、下苗时,最好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个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一般下池当天不喂料,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料。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塘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饲料足够;同时注意做好水质微调及病虫害预防。一般情况下,投苗20天左右,鱼苗成活已经稳定。


赤峰老李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放鱼苗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鱼苗入塘前,清塘、除杂、培水、安全试水工作要做足;下苗前最好需要试水,确认水体中清塘药物毒性消失,鱼苗能够适应新环境之后才可放苗。

2、投苗时注意水体的溶氧状况,及时开启增氧设备。 投苗时注意放苗三天的天气预报,放养时间不恰当,容易造成死亡,或日后生长速度慢。一般放养鱼种,都应选择在晴天的上午9~10时进行。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晴天不能选阴雨天、雷雨天,否则容易造成鱼苗应激死亡。

3、预防温差应激,在下苗的时候,为了避免鱼苗产生过大的应激反应,要求苗袋内的水温与池水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可以将苗袋放入水池内,半小时后再放苗。

4、下苗时,需要在上风开阔处放苗,避免鱼苗被风吹到岸边和下苗地点不开阔,鱼群一下不能散开,拥挤而导致缺氧。

5、由于运输过程中多少存在对鱼苗的损伤以及经过长途运输后鱼的体质较弱,因此,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因此,有必要做消毒和抗应激处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放苗前1-2小时用泼洒姜200克每亩米,放苗当天使用聚维酮碘(250毫升每亩)亩+水霉净(20克每亩米,主要成分为水杨酸),最好是连续使用2天,预防水霉。最重要的是预防鳃霉。因为鱼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有排泄物,鳃部或多或少都有粘上,开春和过冬苗,不注意很容易感染鳃霉。

6、注意防范鱼苗天敌(水中虫害、蛇鼠飞鸟等);鱼苗放入池的前几天最好是需要拉网,确认养殖水体的敌害生物已经被完全清除,才能够放苗,敌害生物(比如水蜈蚣,青蛙等)对刚下池的鱼苗危害很大。

下苗时,必要时池塘周围需要架设围网或者石棉瓦做成的围墙(含飞檐结构),避免敌害生物的进入。

7、下苗时,最好同批次,同规格的放一个池,避免大小规格差异,对个体的摄食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8、一般下池当天不喂料,让鱼适应养殖池的环境,第二天开始喂料。

9、投苗后30天内,少吃多餐,并且尽量沿全塘边缘均匀投喂,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饲料足够;同时注意做好水质微调及病虫害预防。一般情况下,投苗20天左右,鱼苗成活已经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