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樑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梁同書(1723-1815),清代書法家。字符穎,號山舟,晚號不翁,九十歲後署新吾長,浙江錢塘(今杭州)人。高宗乾隆十七年賜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工書,出入顏、柳、蘇、米間。許宗彥稱其“初法顏、柳,中年用米法,七十後愈臻變化,純任自然,本朝能書人,鮮有長於大字者,公作字愈大,結構愈嚴”。以羊毫軟筆書大字,緊嚴蒼渾,一時無匹。與翁方綱、劉墉、王文治齊名,並稱“翁劉梁王”,著有《頻羅庵遺集》等。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清代書法家梁同書1786年行書柳宗元文二篇

買小丘,一日鋤理,二日洗滌。遂置酒溪石上,向之為記所謂牛馬之飲者。離坐其背,實觴而流之,接取以飲。乃置監史而令曰:當飲者舉籌之十寸者三。逆而投之,能不洄於伏,不止於泫,不沉於底者,過不飲。 而洄而止而沉者,飲如籌之數。既或投之,則旋眩滑汩,若舞若躍,速者遲者,去者住者,眾皆據石注視歡拼以助其勢,突然而逝,乃得無事。

於是或一飲,或再飲。客有婁生圖南 :睪者,其投之也,一洄一止一沉,獨三飲。眾大笑歡甚。餘病痞,不能食酒,至是醉焉,遂損益其令,以窮日夜而不知歸。 吾聞昔之飲酒者,有揖讓酬酢百拜以為禮者;有叫號屢舞如沸如羹以為極者;有裸裎袒裼以為達者;有斧絲竹金石之樂以為和者,有以促數糾逖而為密者。

今則舉異是焉,故舍百拜而禮,無叫號而極,不袒裼而達,非金石而和,去糾逖而密。簡而同,肆而恭,衍衍而從容,於以合山水之樂,鹹君子之心,宜也!作序飲以貽後之人。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鑽鉧潭。由溪口而西,陸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陽巖東南水行,至蕪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麗奇處也。  楚越之間方言,謂水之反流為“渴”。渴上與南館高嶂合,下與百家瀨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淺渚,間廁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窮,忽而無際。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叢,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巖詞,其下多白礫,其樹多楓柟石楠,樟柚,草則蘭芷。又有奇卉,類合歡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飃葳蕤,與時推移。其大都如此,餘無以窮其狀。  永之人未嘗遊焉,餘得之不敢專焉,出而傳於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丙午(1786年)伏日錄柳州文二篇,山舟同書。鈐印:山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