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童恢訓虎是怎麼回事?

鐵面人解讀人物


童恢訓虎的事在古代很多典藉中都有提及,《後漢書》《太平御覽》《龍文鞭影》等。可見這個事蹟影響是很大的。

早年,童恢敢於仗義執言,不懼個人得失,深得當時人稱讚。當擔任不其令的時期,獎勵農桑、勸善懲惡,使百姓安居樂業。

有一次,童恢抓到兩隻經常傷人的老虎,童恢對老虎說,依據王法,殺了人的處死,傷了人的治罪。你們如果是殺了人的,應當低頭認罪;自己認為沒有的,應當呼號稱冤。一隻虎露出恐懼,另一隻狂吼不止。於是殺了一隻放了另一隻。

法律是安邦定國的基礎。本著這種法治精神,借訓虎一事來教化百姓。使百姓明白做奸犯科必然要受到律法治裁,以及官府不會隨意冤枉好人。

在古代,老百姓的法律知識談泊,童恢訓虎頗有寓教於樂的意味,通俗易懂,讓人容易接受。

因此,童恢作為能臣的同時,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教育家啊!


普通男人學習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童恢訓虎,又叫童恢咒虎,因為在《後漢書》裡確實使用了“咒”這個字,而且我也覺得,用咒會更為貼切。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故事:

童恢咒虎

童恢是東漢人,漢靈帝劉宏那個時代的,故事是他在不其縣(現在山東即墨縣)做縣令的時候發生的。

童恢在不其縣做縣令非常認真,如果有誰犯了錯他就根據情況隨時告誡這些人;如果有人做了好事,他就賞賜美酒佳餚來勉勵做好事的人。不其縣內的耕作、紡織、春種秋收,童恢都制定了相應的條例,在他的管理下,縣裡的牢獄幾年都沒有關過囚犯了。

童恢的名聲傳出去了,鄰縣的百姓也搬過來居住,一下子就多了二萬多戶!那時候的不其縣山比較多,林子也很茂盛,時常有猛虎出沒危害百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童恢設計了機關捉老虎。

果然,有兩隻老虎都中了機關!童恢聽到非常開心,跑出來對著老虎“咒”道:“上天造萬物,人是最高貴的!老虎應該只能吃六畜,但你卻要吃人,我今天要依法處置你們。兩虎聽著,誰要是吃人真兇就認頭認罪,要不是真兇就大叫喊冤。”

童恢咒完了,兩隻老虎果然一隻低頭閉眼很害怕,另一隻跑來跑去亂叫。於是,低頭閉眼的老虎被砍頭了,亂跑亂叫的放生,這就是童恢咒虎的故事。

我為什麼說用“咒”字更為貼切呢?大家從故事內容也可以看出來,這就是一個民間故事,野生老虎怎麼可能乖乖在縣令面前聽審?所以童恢下了“咒語”讓老虎聽話。

這個故事其實是想反映童恢做縣令時超群的能力,但我細細分析了一番,覺得這個故事還是有很多瑕疵。

  • 童恢做縣令的時候,牢獄裡沒有犯人,並不是他治理的好,而是他根本就沒有“執法”。《後漢書》記載,他對犯錯的人只是告誡,對有功人給予獎勵,這種治理方式講的是一個“情”字。對犯錯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有功者給予恩惠,讓他記住縣令的恩情。一個縣令這樣做,那東漢的法律還有什麼威嚴?對罪犯的縱容就是對受害者的不公,所以童恢的做法我是不認同的;

  • 童恢咒虎,他用自己的“超能力”分辨出了食人真兇,但卻放跑了另一隻老虎,這就是“放虎歸山”。老虎吃人是天性,那隻放生的老虎雖然暫時還沒有行兇,但他吃人的機率非常高,放虎歸山就是對百姓的不負責。

結束語

童恢咒虎的故事發生在山東,宋朝時候也有一件關於老虎的故事發生在了山東,那就是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的地點是山東陽穀縣,童恢咒虎的地點是山東即墨縣,隔得還是比較遠,不過老虎應該是同一個品種,極有可能是已經滅絕的“野生華南虎”。

前幾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周老虎“事件讓野生華南虎再一次進入大家的視野,不過可惜的是,並沒有證實野外還有華南虎存在。如今的華南虎都是人工飼養的,而且數量極少,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它們瀕危級別是紅色,已經是極度瀕危!

關於童恢咒虎的故事,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後漢書·循吏列傳》記載,東漢和帝年間,童恢調任不其縣縣令,曾在縣衙大堂公開審理過一起特殊的案件。審理的對象不是人,而是兩隻老虎。當日縣衙門前人山人海,百姓議論紛紛,爭先恐後地前來旁聽童縣令“審虎”。

(童恢審虎)

“審虎”本來是無稽之談,但奇怪的是,童恢在審理過程中,老虎竟然連連點頭,表示服罪。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他真的能夠“馴化禽獸”嗎?

童恢是東漢時期琅琊郡姑幕人,出生官宦世家。其父童仲玉,是一個清廉愛民的小吏。曾在天災肆虐的歉收之年,將家中的所有錢糧悉數捐出,救濟災民,贏得百姓好口碑。

童恢很早就進入官府,成為一名小吏。後得東漢名臣、司徒楊賜賞識,將他攬入麾下。楊賜後來遭罷黜被免職,童恢始終為其奔走呼號,據理力爭,對他不離不棄。

後來,楊賜沉冤得雪,官復原職後,童恢卻選擇獨自一人黯然離去。

楊賜感念其高尚人格,再次將他招入官府,授其不其縣令。

童恢到任後,勤政安民,賞罰有序,對縣衙的官員進行了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凡是犯錯的官吏和百姓,輕者予以訓誡,重者按律治罪。對遵紀守法、奉公守職的官吏,童恢則賞賜物資,破格提用。

適逢此時,整個膠東大邑流民成患。由於不其縣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不少流民望風而來。短時間內,就遷入二萬多戶。

童恢體恤民情,沒有肆意驅趕這些流民。而是悉數接納,由縣衙派出官員,將所有的流民組織起來,到一些蠻荒之地定居屯田。這樣一來,既保證了流民的生活,又增加了縣域內的耕地面積。

這一舉措,雖然有效地解決了流民問題,但卻苦了縣衙裡的屯守小吏。他們要陪同流民拓荒耕種,生活環境一下子惡劣了很多,生活質量也大受影響。這讓他們心生不滿,巴不得童恢早點滾蛋。

(古代墾荒的農民)

一天,不其縣最大的流民安置點南山屯發生了一件事。一戶人家的男丁上山種地時,喪生在南山裡的一隻猛虎之口,留下了孤苦無依的老母親。

屯守此處的官吏以此為由,請求童恢撤銷這個流民點,好讓自己早日返回縣衙工作,遠離這個鳥不拉屎之地。但童恢深知屯田固民的重要性,一旦這個缺口打開,各處爭相效仿,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斷然拒絕了屯守官吏的這個請求。

南山屯守官吏不服,攛掇那個喪子的老婦人,找童大人為她做主。以此要挾童恢,希望給他施加足夠的壓力。

於是,老婦人痛哭流涕地來到縣衙,找到了童縣令。精明的童恢,一眼就識破了這是屯守官吏的小心思。於是下令,出動縣衙捕快,召集南山屯所有獵戶,將行兇之虎捉拿歸案,按律懲處。

經過一個晝夜的圍捕,還真捕到了兩隻老虎。

這兩隻老虎連夜被裝運到縣衙,被童縣令鎖入大牢的特製牢籠之中。

這邊的屯守官吏為了達到目的,提前囑咐老婦人,無論如何都要讓童縣令還他兒子,斷不能讓縣老爺草草斬殺老虎了事。

第二天,縣衙貼出告示,要公審老虎,歡迎百姓旁聽。老百姓覺得十分新奇,一隻惡虎還能怎麼審問?紛紛扶老攜幼前來看個明白。

日上三竿,縣衙外早已擠得水洩不通。只見童縣令危坐堂上,將驚堂木猛然拍下,傳令:帶凶犯!

一時間,衙役將裝有老虎的鐵籠抬將上來。

(古代衙門)

童恢再拍驚堂木,訓誡到:“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虎狼當食六畜,而殘暴於人。王法殺人者死,傷人則論法。汝若是殺人者,當垂頭服罪;自知非者,當號呼稱冤。”

只見兩隻老虎中,一隻低頭閉目,頻頻頷首,似已認罪。另一隻則虎目圓瞪,朝著眾人跳躍吼叫,似乎在昂首鳴冤,為自己辯解。

眾人嘖嘖稱奇,心想這童大人著實神奇,老虎都被他製得服服帖帖,乖乖低頭認罪。圍觀百姓正值納悶之際,只見童大人三拍驚堂木,宣佈堂審結果。

“衙役何在?將認罪之虎推出衙門當眾斬首,另一隻放歸山林。”

看呆了的老婦人,瞬間想起了屯守官吏的囑咐,當即哭喊著,拼死上前阻攔:“我兒已葬身虎口,此虎身之肉即吾兒之肉,焉能斬殺?童大人既然能馴服老虎,不如就讓它化身吾兒,替我養老送終吧!”

童恢知道老婦受官吏攛掇,故意為難自己,心中暗自惱怒。

縣衙外的百姓則跟著起鬨,高聲喊道:“求縣老爺務必成全。”

眾人都等著童恢如何應付這老婦。只見童恢略一沉思,驚堂木一拍,改判道:“既然原告為你求情,現本官改判你從即日起,做原告之子,供奉原告頤養天年。待老婦百年歸山後,你自可遁去。”

說也怪,只見老虎一直點頭低吼,似乎連連應承了下來。

自此之後,老婦的家門前,隔三差五地就會出現一些野物,足夠老婦一人享用,直到她在一年後去世。

不其縣的百姓從此對童縣令稱讚有加,十分佩服他的才幹。

童恢主政不其縣七年後,奉旨回京任職。皇帝接見並讚譽他“令猛獸服王化,實乃朝廷之棟樑”。

童恢笑著回答道:“臣不敢欺君。兩隻老虎中,臣差人在其中一隻喉嚨處刺入魚刺一根,迫使其不斷地連續吞嚥點頭而已。至於老婦門前的野物,實是臣差使衙役狩獵後,將獵物提前放置罷了。”

童恢一生心繫百姓,為官清廉。他死後,百姓們為紀念他,建廟“童公祠”,世代供奉其香火。


張生全精彩歷史


童恢,字漢宗,東漢時姑幕(今山東諸城市西南)人!

童恢幼年時候發憤讀書,立志濟世,後來曾出任州郡小吏,因辦事幹練,廉潔奉公,受到司徒楊賜的賞識,後楊賜舉薦童恢任不其縣令。童恢當了縣令後執法公平,賞罰分明,對於屬下和百姓違犯各種條規的,皆好言相勸,以理說服;對於秉公辦事的屬下和做了好事的百姓,則賜以酒餚,加以勉勵。同時,建立各種規章,鼓勵恢復和發展生產。時間不長,不其縣即男耕女織,“一境清平,牢獄連年無囚”,周圍縣的流民紛紛移居不其。

當時,不其縣(今青島市內四區城陽區嶗山區即墨南部地區)境內多山,猛虎出沒,禍害百姓,童恢即組織吏民設檻捕虎,驅虎歸山以除虎害。後童恢升任丹陽太守,為了紀念他,百姓於縣內建造童府君祠,塑像其中,四時供奉!

童恢除虎害的時候,有這樣一個為一老婦伸冤處死老虎的傳說:在不其縣一個村落中,有一名老嫗與獨子相依為命。後獨子上山打柴被猛虎所食,老嫗將猛虎告上縣衙大堂。身為縣令的童恢於是帶領官兵捕獲了兩隻老虎,童恢對這兩隻老虎說,按照王法,殺人者必須處死。你們吃了人的低頭認罪,沒有吃人的就叫一聲。結果一隻虎低頭閉目,露出震驚恐懼的樣子,童恢命衙役將其斬首示眾。另外的那隻老虎,望著童恢吼叫,跳躍不止,童恢命下屬將其放走!

這就是歷史上的童恢訓虎的傳說故事!在現代的青島市即墨區的環秀街道南部有坐山,就叫訓虎山,名字就是由童恢訓虎的事情而來的!

童恢訓虎的傳說收載於《後漢書》及《即墨縣誌》等史書,它實際上是在喻諷舊時苛政猛於老虎,逼得百姓無有活路,希望做官的都像童恢那樣勤政愛民,關心老百姓的疾苦。


大江侃歷史


童恢是東漢名臣,東漢時期縣令童恢的管轄地方有老虎吃人,童恢讓人捕虎審虎,為民除害。傳說,他擔任不其縣令的時候,一農民被老虎吃了,童恢讓人捕捉二虎,對它們說,按照王法,殺人者必須處死。你們吃了人的低頭認罪,沒有吃人的就叫一聲,一虎低頭閤眼,另外一隻號叫一聲,童恢就把吃人的老虎殺了,而釋放了另一隻。

童恢的事蹟見於《循吏傳》,童氏後人以“闕爭堂”當作家族堂號,主要是紀念童恢。自從漢代以後,這種努力實踐教化的地方官被稱為“循吏”。童恢父親叫童仲玉,也是個很有名的善人,百姓因自然災害流離失所,飢餓不堪,童仲玉就將所有家產都拿出來,給鄉民們買糧食和買物,九族鄉里得以活下來的有數百人。

童恢擔任不其縣令的時候,不其也就是現在的山東即墨縣,縣裡官員和百姓有觸犯了法令的,就拿出條令來教育他們;百姓中有做了好事的,就賞賜給酒菜,以獎勵鼓勵他們。整個境內清靜,牢獄裡能夠出現連續許多年都沒有囚犯,這個很厲害,也很少見。童恢把治安治理得很好,說童恢治縣,沒人打官司,沒有人犯罪,縣裡的監獄裡長滿了草。這讓我想起了隋朝的王伽,當時有李參為首七十多個囚犯,王伽把犯人身上的枷鎖給去掉,可以說是破天荒的,他對於犯人要帶著沉重的鎖鏈,還要忍受風吹日曬,於心不忍,就放開了他們,讓流囚到約定日子到長安城門外聚集。犯人們深受感動,到了約定時日,竟然盡皆都趕到城外集合,無一人逃走。隋文帝知道以後,也是非常驚奇詫異,然後也是召見了王伽。

再來說童恢,童恢年輕時在州郡裡擔任小吏,司徒楊賜聽說他執法公平,於是徵召他在自己手下,楊賜被參奏當免職時,其手下很多人都棄他而去,獨童恢一人到朝廷去為楊賜申訴,後來楊賜的事情得到平反以後,那些之前的人又全部都回來了,童恢卻默默離去了。

在青島市惜福鎮傳家埠村南一公里處,有一通真宮,最早建造於東漢末,最初叫“童公祠”。隋唐時童公祠主要祭祀童恢,並且保留雕像和壁畫。在兩漢時候,上層都對才能功績比較重視,而且也憑藉才能和功績遷升官吏的,除此之外,還就是以任職年限和資歷升遷,而童恢青州政績優異,升遷丹陽太守。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我們首先來說一下童恢這個人吧,他字漢宗,琅琊郡姑幕人,也就是如今的山東諸城市人,東漢靈帝時任不其縣(隋時併入即墨縣)縣令。

現在瞭解了童恢這個人,我們再來說童恢訓虎是怎麼一回事。在不其縣東南的一個村落中,有一名老嫗,她與獨子相依為命。一日,獨子上山打柴不幸被猛虎所食,老嫗將猛虎告上縣衙大堂。童恢得知此事後,決心捕捉猛虎,一是要為民除害,二是撫慰老嫗的喪子之痛。他帶領官兵挖坑設欄,最終捕獲老虎兩隻,童恢對猛虎罵道:“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虎狼當食六畜,而殘暴於人。王法殺人者死,傷人則論法。汝若是殺人者,當垂頭服罪;自知非者,當號呼稱冤。”一隻虎低頭閉目,露出震驚恐懼的樣子,童恢命衙役將其斬首示眾。另外的那隻老虎,望著童恢吼叫,跳躍不止,童恢命下屬將其放走。圍觀的百姓十分感謝童恢能夠傾聽他們的聲音,為民除害。

童恢愛民如子,忠孝廉平,深得百姓喜愛,在其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前修了一座“童公祠”。



SakuraLucky


老百姓常遭虎害,設欄捕虎,活捉了兩隻老虎。童恢出來罵虎道:“天生萬物,只有人最貴。虎狼應當吃馬牛羊雞犬豕六畜,你竟殘暴害人。依據王法,殺了人的處死,傷了人的治罪。你們如果是殺了人的,應當低頭認罪;自己認為沒有的,應當呼號稱冤。”一虎低頭閉目,露出震驚恐懼的樣子,立刻被殺。另外的那隻老虎,望著童恢吼叫,跳躍不止,童恢命令放了它。縣吏和百姓歌頌他。


御前帶刀侍衛


具體的出處可以看看下面的詩

《不其令馴虎》

不其令何賢,馴虎史策列。


猛虎能殺人,縛來善剖決。

伏首甘就刑冤仇此消雪。

從茲永無患,南山留石碣。

……

邑令存噁心,人比虎更烈。

真虎即潛消,役吏飲人血。

虎害猶可為,苛政肝腸裂。


……

即墨諸生周瀛文《不其令馴虎》一詩,重現了童恢訓虎的場景,並表達了童恢訓虎的真正目的。童恢訓虎說的是東漢時期有位叫童恢的縣令為一老婦申冤處死老虎、為民除害的故事。童恢訓虎的故事載於《後漢書》及《即墨縣誌》等史書中。

童恢,字漢宗,東漢琅琊姑幕(今山東莒縣東北)人,東漢靈帝時任不其縣(隋時併入即墨縣)縣令。童恢愛民如子,忠孝廉平,執法公正,甚得民心,是遠近聞名的好官。當時,不其縣境內山多林密,時有猛虎出現,百姓深受其害。縣城東南一村落中一老嫗,與獨子相依為命。一天,其獨子上山打柴被猛虎吃掉,剩下老嫗孤苦伶仃,便將老虎告上縣衙大堂。童恢接案後,決心捕捉猛虎,為民除害。他帶領官兵挖坑設欄,終於逮住猛虎兩隻,並就地進行審訊。他怒對猛虎,大聲呵斥:“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虎狼當食六畜,而殘暴於人。王法殺人者死,傷人則論法。汝若是殺人者,當垂頭服罪;自知非者,當號呼稱冤。”一猛虎低頭閉目,一副驚恐模樣,似是服罪,童恢令衙役當場將其斬首示眾。一猛虎朝著童恢跳躍吼叫,昂首鳴冤,童恢當即將其放走。圍觀百姓一片歡呼,都感謝童恢為民除害。

人們為紀念童恢這位好官,在其死後將他的衣冠葬於傅家埠(今城陽區惜福鎮傅家埠社區)前約一公里處,並於墓前修了一座“童公祠”,祠內香火旺盛。元代初年由於道士住進祠內,“童公祠”改為“通真宮”。其後,童恢入即墨九賢祠供奉。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