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這些普通人守住城市“煙火氣”

徐州日報

徐州这些普通人守住城市“烟火气”

胡明在與企業負責人溝通。徐報融媒記者 劉蘇 季芳 鄭微 攝

徐州这些普通人守住城市“烟火气”

周凱正在為顧客理髮。

隨著服務業復工復產腳步加快,徐州的大街小巷漸漸恢復了往日生機。理髮店裡,餐館裡,體育商品店裡……抗住疫情壓力的“小老闆”們樂觀堅強,用熱情的服務滿足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而為了讓各類商貿企業儘快復工,一大批政府服務專員也在日夜奔波,傾力幫扶。是他們,共同守住了這座城市的“煙火氣”。

胡明(商貿企業服務專員)

“看到有些企業經營困難,我趕緊想法幫助”

“這條復工路走得艱辛啊!”說起復工復產的經歷,徐州虎創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勇百感交集。

疫情期間,我市商場街鋪幾乎全部關閉,商貿零售企業的營業額斷崖式下滑。“那段時間幾乎沒有銷售收入,企業遭遇重創。”李勇說,“好在政府及時派來服務人員,從辦理復工申請、籌措防疫物資,到解決減免行政性收費、落實21條……一路貼心幫扶,給了我們實打實的幫扶。”

市財政局綜合處一級主任科員胡明,就是李勇提到的為企業提供駐點服務的負責人。疫情發生之後,胡明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商貿企業復工復辦包掛負責人。他對口包掛我市兩家貿易公司,通過實地駐點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

“疫情期間的幫扶不同於以往,面臨許多新困難、新問題,看到有些企業經營困難,我總想著趕緊想辦法幫他們解困脫困。”這其中,李勇的公司就讓他特別掛心。

這是一家專業從事體育品牌服飾、用品銷售的區域代理商貿企業,目前代理近10個知名運動品牌,主要服務淮海經濟區客戶。隨著公司1000多名員工陸續返崗,口罩成了這家公司的急需物品。為了解決防疫物資問題,胡明及時向企業提供我市防疫物資申領的有關信息,幫助企業順利解決了復工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然而,融資難、銷售難等問題又接踵而至。公司存續發展需要的是現金流量。春節前夕,這家公司基本把全部資金都壓在了貨品上,資金面臨巨大缺口。瞭解情況後,胡明立即向局機關反映了這一問題,市財政局積極與銀行接洽,很快幫企業找到了融資途徑。

“從提交申報材料,到銀行批覆1000萬元授信,銀行常規需要一個多月的授信流程,我們僅用12天就完成了,並且貸款利率低至4.05%,切切實實幫助企業解決了大困難。”李勇感慨不已。這部分貸款資金被用作了公司的復工啟動資金。

復工後,胡明每天都要到自己負責的各家店鋪轉一轉,瞭解店鋪經營中存在的難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

“剛開始那段時間,是真的難啊。”胡明說,2月中旬,企業剛復工不久,路上行人很少,逛街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怎麼才能幫助企業增加銷售額?他幾乎每天都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建議加大網上銷售力度,這一點與企業不謀而合,很快,通過“雲銷售”,店鋪的經營狀況得到改善,銷售額逐日增加,目前已接近同期銷售額的8成。

周凱(理髮店老闆)

“服務業要把顧客安全放第一位”

位於鐵路游泳館對面的“左邊國際”是一家很有格調的理髮店。一排清透的落地大玻璃,人們經過時掃一眼,就能看到裡面的景象。

3月25日,早上8點,一個“孤單”的身影出現在店裡。他戴著口罩,左手拿個噴壺,右手拿塊抹布,正在那裡認真地擦拭每一張椅子。這個人是“左邊國際”的老闆周凱,他是每天第一個到店裡的人,“9點正式迎客,我一般都是8點就到了。第一件事就是打卡、量體溫,做好記錄,然後就是給桌椅、剪刀、梳子等工具消毒。”

8點20分左右,員工們陸續到店。周凱放下手裡的活,先檢查一下大家是不是都戴了口罩,然後督促他們測量體溫、用酒精消毒液噴手消毒,再一個個登記備案。“從復工的第一天就是這套流程,雖然比較麻煩,但是從事服務業,首先要把顧客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周凱說。

8點30分,周凱會進行早上的第二項工作:給員工們做培訓。17名員工在大廳裡一字排開,用模特的假髮練習基本功,一時間,理髮店裡只聽見剪刀“咔嚓咔嚓”的聲音。

9點剛過,就有顧客上門了。約50歲的徐女士家住附近的世茂東都,是“左邊國際”的常客,持有這裡的“半折”會員卡。量完體溫、消完毒,徐女士安心地坐到舒適的椅子上。

周凱走上前去,小心地拉起她耳後的一縷頭髮,笑著說:“阿姨,我記得上次它的長度還只到耳朵根,現在已經快長到脖子了,再給它點時間就可以長髮及腰了。”

徐女士被逗得笑出聲來:“早就盼著你們店開門了,但你們開的時候我心裡還有點嘀咕,到底安不安全,所以又等了一段時間現在才來。”

說話間,一杯溫開水遞到了她的眼前。徐女士抬頭一看,口罩後面一雙眼睛立即漾出了笑意:“小宋吧?兩個月不見身材保持得還這麼好呢!快告訴阿姨怎麼保持的!我這兩個月啊,不僅頭髮長了,體重也長了!”徐女士爽朗的笑聲感染了店裡每一個人,讓原本陰沉的天氣變得明媚起來。

透過落地玻璃窗,理髮店裡的一張張笑臉,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溫暖和活力。

李丁(李家牛肉館老闆)

“只要客人多,再忙再累也開心”

3月26日早上7點,90後小夥子李丁準時出門了,目標:徐州開明市場。

在一家家牛肉攤位前駐足、交流、比較,這位資深的牛肉大廚終於挑選到了心儀的雪花肉、梅花肉、腱子肉。

民祥園農貿市場是第二站。在這裡,他又接著採買了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大蔥、花菜、生菜、菠菜、豆芽、西瓜……拎著沉甸甸的菜籃子,李丁滿載而歸。

“買好菜啦?今天牛肉什麼價?”

8點,城市東區幸福路上的李家牛肉館的捲簾門準時升起。看到忙著搬運食材的李丁,左右餐館的同行們親切地和他打起了招呼。

10分鐘後,李丁走進後廚,嫻熟地清洗、分割、浸泡牛肉,半小時後,一塊塊牛肉被放進大鍋,加上30多種調味料,開始了漫長的滷煮過程。

10點多,兩位幫廚和兩位打雜阿姨也來到了店裡,大家開始一起調製涼菜、配置炒菜,洗的洗、切的切、煮的煮,不大的廚房裡瞬間熱氣升騰,充滿了煙火氣息。

到11點,店裡已陸續開始有了堂食的客人,在查驗過彭城碼、測過體溫後,客人們開始三三兩兩就坐、點菜。

這家牛肉館開了四五年,牛肉菜系是李丁的拿手菜,也因此拴住了相當一部分食客的心。

除了常見的牛肉麵、牛肉湯,麻辣牛肉、蔥爆牛肉、烤牛肉筋、長魚炒牛鞭、紅燒牛雜……李丁開發的牛肉菜系達到了近20種,即便在沒有恢復堂食前,也有許多老食客通過線上訂餐或微信訂餐一解饞癮。

到中午12點多,餐館的6張桌子、4個包間基本都坐上了人,加上外送配餐,廚房裡更忙了,也顯得更擠了。

下午兩點,牛肉館裡漸漸恢復平靜,李丁也終於換下廚師服,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和店裡的幾位幫工張羅起了自己的飯菜。

“也就休息兩小時,下午4點半後,就又開始上客人了,一直到晚上10點,一天才算忙完。”李丁說,做小餐飲是功夫活、是手藝活,但是“只要客人多,再忙再累也開心”。

李丁來自安徽蕭縣農村,不到18歲便來到徐州打工,一路在各個飯店輾轉,從學徒、傳菜員做起,慢慢做到配菜員、幫廚、主廚。2014年,24歲的他終於邁出了創業步伐,有了屬於自己的牛肉館,從60多平方米到現在的130多平方米,餐館經營越來越紅火,他也在徐州買了房、安了家。

3月12日,全市餐飲行業有序恢復堂食後,李家牛肉館的人氣每天都在回升,現在,餐館的生意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每天看到絡繹不絕的客人,我是真開心,總忍不住發個朋友圈。”李丁說,對餐飲人來說,寒冬是短暫的,春日到來,煙火升騰,餐飲人充滿了盼頭和幹勁。(劉蘇 季芳 鄭微 曲美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