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医生:从护理唐山大地震伤者到抗疫志愿者

杨磊医生:从护理唐山大地震伤者到抗疫志愿者

杨磊医生:从护理唐山大地震伤者到抗疫志愿者

杨磊(右二)和专家、医生、护士在隔离病区

龙腾南阳讯朱老先生对杨磊说:“我没事了,感觉好多了。”

朱老先生生于1921年,在前不久的媒体报道中,他被称为我国治愈的最高龄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人。

老先生住院期间,经历了发烧、咳喘、心衰、胸水、腹泻等道道关口,出院后,鉴于老人大病初愈,消化和心肺功能还未恢复,后学晚辈、南阳仲景堂医院院长王若愚请杨磊为他调理身体。62岁的杨磊是南阳市首届“中医十大名师”,退休前任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

疫情防控期间,杨磊担任市新冠肺炎中医防治专家组第八小组组长,受市中医药管理局委派到市中心医院参加中医救治工作。近段时间南阳疫情防控形势转好,他的工作压力减轻,时间宽裕下来,便答应了。他多次到老人住室查看环境,调整中药处方,对饮水饮食、衣着、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指导,20多天来,虽然停用了强心甙、利尿药和助消化类西药,但老人日见好转,身体轻健不少。

中医杨磊——

发自仁心的呼吁

前段时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给全市疫情态势判断提供准确数据和资料,杨磊总是尽可能地争取多看些病人,并不断向市专家组和相关院局科室领导提建议。

恶疫当前,人人避疫如虎,杨磊瘦弱、多病,不能过度劳累,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哪一样都需要近距离接触病患,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详细询问患者、切脉、看舌苔、听诊,每次会诊都需要数个小时。

南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祖庭所在地。杨磊生在南阳长在南阳,然而按照传统观点,他算不上“南阳人”——他的父亲是河北人、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的老兵,母亲是江苏人、医生,夫妻二人为支援贫困落后地区建设从上海来到南阳——但杨磊一直深深为自己生长在医圣故里而自豪。

杨磊自小对中医有着深厚的情感。“我和中医的缘分很深。”他幼时身体素质极差,特别是哮喘严重,身为原南阳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专家的母亲,曾多次带他到北京协和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和华山医院诊疗,效果欠佳,便经常带他向同医院的中医先儿请教治疗。“文革”期间,杨磊还曾接受过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弟子李介鸣的治疗。这些中医名家为杨磊的身体恢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杨磊学医时,有几位中医老大夫又成为他的老师。长大后的杨磊,仍然“一身是病”,为治病,也为试药性,《伤寒杂病论》113方药,他吃了六七十方,“如果不是中医,我很难活这么长时间。”

杨磊擅治多种感染性疾病,对中老年多脏器疾病、小儿感染发热等疑难杂症很有研究。其中,对于传染病的中医诊疗,杨磊有着比一般中医更真切的体会、更丰富的经验。

多年前,知青杨磊在农村大队卫生所当赤脚医生,当地麻疹肺炎流行,年轻的他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他出生后一直没有感染过麻疹,也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贴着患儿的胸脯听诊,还尝试用经方治疗了好几位病人;35年前,南阳流行性出血热猖獗,他有一年多的时间都奋战在感染病区;17年前,非典疫情肆虐,他又第一个提出让中医参与非典疫情防治,并成为南阳最早接触患者的中医。“历次大疫,医圣的《伤寒杂病论》都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我们的瑰宝。”而今,身处“疫”线,在与新冠病毒战斗的过程中,杨磊再次深刻地体会到传统中医的博大精深。

杨磊认为,中医治疗疫病,具有无可争辩的佳效,且价格低廉。单纯使用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紧密融合治疗,对于传染病防治具有重大的甚至是不能替代的作用。他回顾说,几千年来,为治疗先民疾疫,“无数先贤前辈不惜牺牲,前赴后继,用心血浇筑的充满东方智慧的祖国医学,理应为今天救治疫病患者作出更大的贡献”,“在疫病当头之时,享有高效而充分的中医救治”。出于医者赤诚,他强烈呼吁让中医深度介入传染病救治全过程,并建议将这一条列入中医法和传染病法。他的呼声在中医界引起很大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杨磊并不排斥西医。4年前,他患食道癌后,就采用了西医的放化疗手段治疗。杨磊说,西医的感染呼吸重症团队就像是打仗攻坚的冲锋连尖刀连,是掩护部队后撤时固守阵地的阻击连断后连,尤其在危重症急救方面功效卓著。

从杨磊对西医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建议采用中医迎战传染病,不是敝帚自珍、一隅之见,而是出于医者仁心的真知灼见。

杨磊医生:从护理唐山大地震伤者到抗疫志愿者

杨磊在为朱老先生诊治

志愿者杨磊——

40多年不冷的热血

如果没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杨磊和妻子此刻应该还在海南享受着阳光和海风。作为医生和老病号,他明显感觉海南的气候有利于自己休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杨磊心急如焚,夜以继日地关注疫情态势,查询相关资料,与同行沟通讨论学习,及时拟就预防方药并广为传播。1月中旬,杨磊通过同事向市中心医院领导请战,接着又向市中医药管理局领导请战。1月28日,接到市中医药管理局通知参加市中医救治专家组的消息,远在海南翡翠山城五指山市的杨磊没有丝毫犹豫,瞒着年迈的母亲——87岁的母亲在相距100多公里的万宁兴隆,不考虑数日后即可购得的大折扣机票,不计价格高低从网上订购了次日返回南阳的机票。

因为疫情防控,五指山到美兰机场的公共汽车停运,杨磊和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经多方联系,以高价包了一辆出租车才得以赶赴机场。

医院领导担心杨磊的身体,建议他在后方研究中药方剂指导临床,杨磊却坚决要求到抗疫一线去,“为保证高质量高速度完成救治任务,我必须深入隔离区直接观察治疗,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1月29日下午飞回南阳,次日上午,杨磊便出现在一线,进入市中心医院ICU隔离病房,为当时重症危重症的所有患者和病重的疑似患者共数十名患者巡诊,指导协助疫情防控。他逐一仔细询问患者们患病前后的病史……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近来严峻,闲不下来的杨磊又参加了网上志愿团队,在一个以纽约留学生、华侨及其亲属为主要成员的四百多人的大群里提供免费服务。纽约是美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其确诊病例占美国的1/3,杨磊和另外3名志愿医生在群内提供病毒预防咨询、身体调理等服务,他是资历最深、又具有丰富一线战“疫”经验的医生,能随时根据对方手中的中药材料因材施治。“有医生们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群友们由衷地说。

群成员有家住北京、湖北、上海、江苏的,也有在美国纽约的,作息时间不一、咨询时间不同、关注问题也不同,杨磊比前段时间更忙了。面对群友的信任,杨磊坚持及时解答众人疑问,再加上两个多月来长期参与一些国内外中医专家群,比如“欧洲慈善中医之家核心专家组”“国外疫情专家群”等群的阅读、交流甚至争论,以致眼睛严重疲劳,他不得不用有色镜、老花镜、近视镜三种眼镜强行调节眼肌。

追溯杨磊自愿做志愿者的历史,当然并非始自新冠肺炎疫情汹涌的今天。44年前,18岁的他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了。那年,原南阳地区人民医院迎来了唐山大地震100多名伤残患者,杨磊当时正在该院从师学习中医,主动到内科病房为患者端屎接尿、擦身喂饭、针灸按摩,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患者们痊愈返回唐山时,在火车站拉着他和医护人员的手泪流满面,久久不愿离去。时隔40余年,杨磊胸中的那腔热血仍旧没有变冷,他自己深深为此自豪。

4年前,当确诊患食管癌时,杨磊的第一感觉不是悲伤,而是遗憾,遗憾自己还没来得及为社会多作点贡献,遗憾自己能够留下的东西还不够多。这一次,他主动走上抗疫前线,也是希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做好。

曾有不少人劝杨磊不要到战疫一线去,说:“就你那身体,能起啥作用?”

杨磊这样回应:“我也就是会诊、查房,人家隔离区护士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医生抢救患者插管和各种操作,比我危险得多。我自己有多大作用就起多大作用。危急的时候,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也给年轻人带带头,这也是教育、引导他们的好机会。”

全媒体记者 周若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