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行楷必須有楷書基礎嗎?

用戶4117194691462


你好,我是蘭石學書法,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行楷就是行書,據史書上說是“漢末劉德升所創”,但是也沒有什麼證據,真正開創行書並且讓行書發揚光大的人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也被尊稱為“書聖“。既然是王羲之創立了行書,那他學書法的經歷我們就可以借鑑一下:王羲之幼承家學,後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衛夫人學的就是鍾繇楷書,所以王羲之早年就一直研習鍾繇的楷書,後來周遊名山大川,又研習草書、隸書、章草,最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千變萬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發靈,豈能登峰造極”(張懷瓘《書斷》)。沒有楷書的基礎,書聖也寫不出來空前絕後的傳世之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宋末元初的大書法家趙孟頫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二王是一脈相承,真、行、草、篆四體俱精。黃溍雲“趙公用意楷法,窮極精密,故其出而為行草”。這就是說富有天資的趙孟頫也是先楷後行。我個人認為他的楷書《膽巴碑》其實就屬於行楷,只不過楷多行少。如果學習行楷從臨習趙孟頫的楷書《膽巴碑》開始我覺得是比較好的。

王羲之、趙孟頫這麼大的書法家都是先楷後行,最後他們的行書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我覺得練習行楷必須有楷書基礎。行楷行楷,有行有楷。啟功先生說過楷書應做行書寫,行書當做楷書寫,楷書是基礎,基礎過關了,稍加縈帶連貫就是行書了,當然不能自己憑空想象,得有“法”可依,這個“法”除了趙孟頫的《膽巴碑》,首推懷仁和尚的集王《聖教序》了。

說了這麼多,拉拉雜雜的,希望對你能有一點點幫助,謝謝。[祈禱][祈禱][祈禱]








蘭石學書法


對於同一位書法家來說,想學習他的行書,最好要先練習他的楷書。比如學習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最好先學習王羲之的小楷。如果不是同一位書法家的楷書和行書,二者之間聯繫並不大,學習者就可以打破楷書和行書的學習順序。


可可梧桐


不一定。這裡需要先說一下書體的演變。我能通常所講的楷書一般指唐楷,所以現在一說起學楷書就是歐顏柳趙(趙孟頫是元朝)。但廣義的楷書包括魏碑、兩晉小楷和唐楷等。我不知道你所說的楷書是不是指唐楷,但需要知道的是,書體的演變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楷書是所有書體中出現最晚的一種書體。楷書的出現比行書稍晚,但都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隸書先演變成章草、今草和行書,幾乎同步,過開始向楷書演變,但楷書的正式使用比行書要晚。(陸機的《平復帖》對書體的演變很有參考意義)

不知道你學行楷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實用書寫,先學唐楷,再學行楷就可以,畢竟我們對唐楷最熟悉,甚至有一些硬筆書寫的基礎,雖然唐楷最難寫。否則,你可以從小篆和隸書入手,再寫章草、大草或行書。如果你從唐楷入手,需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從楷書過度到行書,最難的是筆法問題,不是所有唐楷都適合往行書過度,最適合的應當是顏真卿的《多寶塔碑》,除此之外,還可以從趙孟頫入手。另外,如果要從唐楷開始學,一定要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練習,尤其是筆法的學習,有一部分人可能沒有經過老師指導或者指導不正確,在寫楷書時,為了追求點畫的形狀,起筆和收筆時描摹痕跡太重,久而久之會形成“畫字”的習慣,這種錯誤的筆法會影響書寫的流暢性,不利於往行書過度。


書法之道


筆法基本功,楷書基本功


冬練三九6


必須的


用戶6284783876


最好有,不,是必須有。





翱任


楷書是基礎,基礎好了再寫行楷會更有勁道。否則,空有其表,銀樣蠟槍頭。


趙彤1966


古人寫書法有楷書有行書還有草書,各有其代表人物。鍾繇世稱楷書鼻祖,張芝為草聖,王羲之楷書草書亦繼承了鍾張之優,故爾稱為書聖。王羲之的突出貢獻在於他的行書。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號稱天下第一行書。顯而易見的是王羲之的行書絕妙,如果沒有鍾繇、張芝的楷書、草書作基礎,王的行書也不可能會登舉造極,成為書聖!

綜上所述,練習行揩必須有楷書作基礎,草書也是必須要學習的。


譚雲協


我是個書法藝術愛好者與習練者,從我練可書法三十餘年經歷看,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沒有楷書的基礎,不經過楷書的認真的較長時間的習練,行楷是無從談起的。行楷,行楷,顧名思義,有行,有楷,不習練楷書,沒有楷書基礎,那行楷之楷從何而來?!

別說練習行楷須有楷書基礎,即使習練行書草書也須有楷書基礎,沒有楷書的基礎,行書草書也練不到高層次上去。楷書是書法之基礎已經成為大多數書法習練者的共識!






李存章藝術園


不不不,沒有基礎照樣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