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螃蟹蛻殼的好壞全在脫掉舊殼長出新殼的那短短几十分鐘之間,平時喂料和環境的維護也全是為了它積攢足夠能量而順利蛻殼,因此蟹苗在蛻殼期的表現對養殖的成敗至關重要。但蛻殼期是螃蟹最脆弱的時期,往往某些管理動作沒有做到位,就直接造成蟹苗損傷大(即蛻殼成活率)和翻頭小(即翻倍率)。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影響第一殼成活率和翻倍率的相關話題。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首先從大環境上來說,今年過年晚,投苗晚,投料次數少,蟹苗自身能量積攢不夠,加上3月份天氣光照少,氣溫反覆無常,預計今年第一殼損傷會比較大。除去自然受限,影響蛻殼成活率和翻倍率的最重要幾個因素及應對措施有哪些?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1、蟹苗的質量。

這是第一關,苗子有好壞(具體可查閱已發的文章——苗種的檢測),體質好,鏢頭足,沒有疾病,本地苗,成活率毋庸置疑會更高。

建議:選苗要謹慎,看苗要仔細,這關係到一年養殖的好壞,有拿不準的可到所屬門店進行苗種專業檢測。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2、溶氧的高低。

前期3月份不會缺氧,但是過多輪蟲,枝角類蟲子會大量耗氧,尤其苗塘單獨大量存苗的塘口,耗氧生物太多,水體會一直處於低氧狀態,螃蟹蛻殼期不敢過度膨脹翻倍,造成翻頭小。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幾畝田放幾百斤苗的存苗塘,蛻殼怎麼也翻不過散放苗的塘口。

建議:苗塘如出現大量輪蟲枝角類撓足類蟲子,尤其是水體發白時,適當在蛻殼前用殺蟲藥沿塘四周早起殺掉一部分蟲,後用酵之源+小球藻快速培養有益藻類,恢復水體高溶氧。

超濃縮小球藻50倍濃縮,補充有益藻,冷鏈運輸,保持活性,無需擴培,稀釋即可使用,提供天然餌料,快速肥水增氧,降低有害指標,抑制青苔、藍藻生長。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3、苗子自身能量的積累。

多數養殖戶放的苗都幾個月沒有投餵或者投餵很少,整個越冬期自身能量流失嚴重。加上今年普遍放苗晚,天氣不正常,吃料不兇,能量積攢不足,等3月下旬水體積溫上來就快速蛻殼了,成活率和翻倍率肯定不理想。

建議:這幾天晴天一定要堅持每天投餵,少量多次,算上蝦子重量比例在2-3%,不要怕剩料,適當投餵些切碎的冰魚。並拌一些誘食效果好,增強體質的產品,如“納維素+乳化鈣”,快速促進苗種能量積累,臨時抱佛腳還是有用的。

選好苗更要放好苗,放苗環節更重要,下塘前要用維生素,葡萄糖 等泡苗以減少應激反應,減少損傷和感染;下塘後苗種要適應塘口環境,可全塘潑灑維生素,乳化鈣等避免應急損傷。納維素,補充維生素與氨基酸,利於水體中的有益菌成為優勢菌群,提高養殖動物的抗應激能力,預防倒藻。

4、清塘藥物殘留的多少。

多數養殖戶都會使用大劑量的有毒素殘留的藥物清塘,如硫酸銅,漂白粉,敵殺死,敵百蟲等等,但後續的解毒工作做的卻差強人意,造成毒素殘留在底部,低溫時無大影響,等溫度升高毒素從泥土揮發到水體中,嚴重影響蛻殼。

建議:使用大劑量有毒清塘藥物後,一定要做好清理毒素殘留的工作,選擇一些大廠家的,專門針對你用的何種清塘藥物的解毒劑,不能只圖省錢而把養殖風險增加。

清塘完畢放苗前,池塘會有很多有毒物質,像農藥殘留,清塘藥品殘留,底汙等,不處理乾淨就會導致蟹苗不適應,甚至死亡。因此放苗前一定要解毒,怎樣選擇合適的消毒產品呢?

幫邦超濃有機酸,五倍濃縮,一瓶頂五瓶,可以快速清除清塘藥瓶殘留,重金屬,藻毒素等有毒物質,解毒碧水排毒促長。緩解養殖動物中毒及應激反應,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提高水體透明度,穩定水體pH值。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5、水質環境的好壞。

(1)水渾的塘口,透明度不夠,光照不到底部,蟹苗吸收鈣的能力不足,易軟殼或蛻殼不遂。

(2)水濃的塘口,有害藻類裸藻過多,晚上耗氧嚴重,影響蛻殼。

(3)水過清的塘口,藻類少,蟲子多,處於低氧狀態,影響蛻殼。

建議:保持水體的肥活嫩爽,做到水質既要有透明度又要有肥度,定期20天用酵之源+小球藻補肥,基本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早期肥水可以促進藻類的繁殖,培育浮游動物,為苗提供開口餌料;豐富藻類可調節水體透明度,避免陽光的直射,控制青苔的生長。EM菌配合有機肥,養殖前期使用,有益菌分解有機質,為水體藻類提供充足的養料,促進藻類繁殖。低溫期間,使用em菌肥水培菌,抑制青苔,穩定水環境。

酵之源,進口菌種,半乾溼麩皮包裝,麩皮作為肥水有機物,活菌自己發酵便宜還新鮮,菌液pH能降到3 左右;關鍵還便宜,畝成本1元錢。

6、水體硬度不夠,即鈣鎂磷等元素含量不足。

蟹殼主要組成成分是碳酸鈣,在蛻殼期脫掉舊殼後,吸收大量水分膨脹,重量和體積明顯增加,水分中的鈣磷元素逐漸被吸收形成新殼變硬變厚。蛻殼期大量蟹苗集中蛻殼,極易造成水體缺乏鈣磷等元素,造成比較明顯的殼子薄,翻頭小,蛻殼不隨,軟殼拉腳現象。

建議:發現零星蛻殼的時候,及時使用一些提高水體硬度的產品,補充水體鈣鎂磷等元素,如乳化鈣,蛻殼高峰期再使用一次。

那河蟹養殖脫殼期,養殖戶應該做哪些措施減少河蟹傷亡,提高河蟹成活率呢?

1、 選擇高蛋白質含量的優質熟化料,為河蟹提前補足營養

一殼和二殼河蟹對飼料的攝入雖然量不大,但是對營養的積累要求非常高,充足的營養積累能夠幫助順利完成脫殼和提升翻倍率。

螃蟹最脆弱的時期,這些影響蛻殼成活率的因素,你一定要記住!

營養積累的方案:

(1) 投餵熟化料,熟化料更有利於河蟹消化和吸收,但是熟化料容易漂浮,在投餵的時候要注意觀察。

(2) 在飼料當中添加營養保健產品,更有利於河蟹肝胰腺腸道的健康,顯著地增加河蟹的脫殼率、翻倍率以及成活率。

目前市場上內服營養保肝的產品有兩大種類。一種是含有微生物的生物製劑,另一種是傳統的中藥技術。這兩類產品都是綠色安全的產品,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但是,兩類產品各有特點,功效各有不同,微生物製劑作用時間短、見效快。中藥產品講究治根治本,見效較慢。如果二者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最佳。現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二合一”的複合產品,這種傳統中藥技術加微生物製劑的“二合一”保肝產品,在相同的價格可以做到功能互補,標本兼治,使用效果更好。

2、 關注脫殼情況,及時做好補鈣和抗應激的工作

在脫殼期間提前全塘潑灑活性離子鈣等營養補劑,幫助河蟹能夠順利地脫殼,同時要及時地收聽天氣預報,關注天氣的變化,在暴雨、陰天等不良天氣情況下要及時地提前潑灑維生素C,進行抗應激的工作,顯著地提升河蟹的脫殼成活率。

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類每天也需要補充大量的維生素。由於人類 腸道的構造,消化能力較強,一般的維生素製造為普通的顆粒。但是水產動物,如小龍蝦、螃蟹和南美白對蝦等動物腸道較短、吸收能力較差,因此維生素的顆粒越小越容易吸收。國外最新的技術是將維生素製造為納米級別的顆粒,這樣水產動物的吸收率就大大提高。其次,納米級的維生素水溶性好,無論是拌料還是潑水使用效果都要好很多。

3、 脫殼期間少用或者停用消殺類的藥物

很多的藥物在脫殼期間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河蟹的本身脫殼期間會消耗掉大量的體力,如果此時還要使用消殺類的產品,如二氧化氯、三氯、殺蟲藥物等會導致河蟹受到刺激出現大量的死亡。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螃蟹每次蛻殼都像是經歷鬼門關,每次蛻殼的成活率和翻倍率直接影響到你年底的規格和產量。提前做好蛻殼前的準備工作,才能打贏“蛻殼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