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幾年前,商洛市郭家埡村還被一片荒山野嶺包圍著,村民大多靠幾畝薄地維持生活,找不到增收致富的門路,是當地的一個貧困村。

為改善該村的貧困現狀,建成集茶葉品種繁育、種植、加工、銷售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商南縣沁園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利用閒置土地資源,在該村附近建立了沁園春白茶種植基地。可沒想到,從南方引進的茶樹苗子“水土不服”,成活率不足60%,茶葉的栽植難題成了大夥兒的“心病”。

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得知情況後,在楊淩示範區科技創新和轉化推廣局的組織下,一批批農科教授和“土專家”來到商南縣,為當地農民教授茶樹育苗及茶葉生產、加工等技術。

“以前家裡生活困難,日子過的清貧。在合作社裡,不僅可以學習茶葉種植技術,每年還能有分紅,日子真是越過越有盼頭。”今年65歲的吳鳳雲是商南縣郭家埡村的貧困戶,去年通過種植茶葉收入達5000元並拿到入股的分紅,讓她對生活再次充滿了希望。

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現如今,這裡的茶葉基地面積也已經由最初的500餘畝發展為現在的4200餘畝,輻射周邊農戶參與茶葉種植3000餘畝,豐產期每畝產業效益達2萬餘元。目前,帶動村裡及周邊貧困戶130餘戶種植茶葉,人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群眾信譽度和收穫感逐年遞增。

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而這,只是楊凌輸出農業科技的一個縮影,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楊陵區大寨街道西小寨村村民李根慶,憑藉過硬的專業技能,拿到了楊凌第一批高級農技師資格證書。通過自己研究的“土法”技術,將20萬株未帶土的蘋果、梨、核桃苗木運往吉爾吉斯斯坦栽植,果苗成活率突破95%,把楊凌的農業科技播撒到“一帶一路”沿線。

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楊凌苗木嫁接技術服務隊因嫁接的果樹成活率高、質量好而享譽全國,足跡遍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安徽等省區,甚至走出了國門。近些年,每年勞務技術服務輸出上萬人次,年收入過億元。

“獲得技術職稱的農民,不但自己致富了,而且成為當地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者和示範戶,為楊凌農科城增了光,添了彩。”楊淩示範區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副會長、高級農技師郭紅旗這樣說。

近年來,楊淩示範區積極與貧困縣開展科技合作,堅持組織“走出去”培訓,送培訓課程進鄉村,每年培訓包括深度貧困縣區在內的貧困地區農民約1萬人次,每年開展農業科技培訓4.5萬人次。其中,2019年新增1175人獲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

楊凌:助力脫貧攻堅,為全國培育萬名科技“土專家”

如今,楊淩示範區已為全國培訓15644名科技“土專家”。他們拿著楊凌農民技術職稱,靠著過硬的務農技術,把掌握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至田間地頭,用科技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力。

(M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