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縣皇后鄉:扶貧車間變成群眾家門口“就業工廠”

南召訊:(王顒 段守毅 通訊員 李祖全 李文靜)“包裝盒加工流程,需要經過分板、磨切、貼角、皮殼、組裝、成形、包裝等環節,每個工序都有專人負責,實行底薪+計件工資+出勤獎,現有43個工人,其中貧困戶21人,平均月工資2500元”,河南省南召縣皇后鄉河西易地扶貧搬遷點扶貧就業車間經理殷付芝介紹說。

南召縣皇后鄉:扶貧車間變成群眾家門口“就業工廠”

車間內各工種密切配合,流水線作業,忙碌而有序,車間外工人們正在將加工好的外包裝盒打包裝車,運往南陽總公司,這是3月29日在南召縣皇后鄉河西易地扶貧搬遷點扶貧就業車間,記者親眼目睹的場面。據瞭解,在嚴密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皇后鄉河西搬遷點扶貧車間於2月底提交申請,3月2日正式批准復工復產,現每天加工生產“艾臍貼”包裝盒10000多隻,都是滿負荷生產,但供不應求,來自湖南、湖北、山西等地訂單每天都在催要。

南召縣皇后鄉:扶貧車間變成群眾家門口“就業工廠”

邊相芬,現年30歲,家住南召縣皇后鄉郭莊村劉溝組,全家6口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6月,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她家在搬遷點分得兩層樓房一套,兩個孩子就近上學讀書。“在車間裡幹活也不累,時間也寬鬆,一月工資3000多元,可不錯”,邊相芬邊幹活邊說。這兩年,邊相芬家裡新購置了電視、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手裡也有了存款,家景生活都以前有了很大變化。“非常感謝政府,把車間建在家門口,讓我們擱家既能賺錢,又不能照顧家裡,真是兩全其美”,邊相芬補充道。

“從北京引進日本、新加坡、臺灣流行的太空包技術,不僅可以縮短培菌期,減少刺孔人工成本,而且通過控溫控溼技術,可以實現一年四季出菇,高價優價銷售”,在南召縣皇后鄉娘娘廟村扶貧車間——菌種培育帶貧項目基地,負責人郭安靜自豪地介紹說。據瞭解,該基地克服今春疫情影響,搶時搶季種植袋料香菇近10萬袋,就近帶動務工25人,其中貧困戶12人,每天工資60-80元。”這批納米太空包香菇,預計6月份即可出菇,比傳統袋料香菇提前1-2個月上市,主要通過商超或電商釆鮮銷售,價格高於市場10-20%”,郭安靜進一步介紹說。

南召縣皇后鄉:扶貧車間變成群眾家門口“就業工廠”

“鄉黨委、政府把扶貧車間建設作為2020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定崗,多方引進適銷對路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努力使群眾就近就業、就地致富,扶貧車間已成為群眾家門口的淘金地和搬不走的就業工廠”,南召縣皇后鄉鄉長徐帥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