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文公重耳的逃亡經歷,看他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晉文公,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22任君主。晉文公的一生頗具傳奇,43歲時受其父親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的迫害而開始逃亡,逃亡19年後又返回國都以62歲的高齡登上帝位,在位短短9年時間就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那麼,被譽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如何說性格決定命運,那他又有什麼樣的性格呢

重道義,行為符合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重耳逃亡路上有兩件事表明,他是一個非常講究仁義道德的人。第一件事是受驪姬陷害,晉軍要攻打重耳所在的蒲城時,當時蒲地的軍民是支持重耳的,都已經準備好要去打仗了。重耳說:“這仗不能打,我受了父親的任命才有機會來蒲城,還享受著國家給的俸祿(潛臺詞是拿了別人的好處,應該感恩),而我還是他的兒子,兒子跟父親打仗,那是大不孝啊!”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這幾句話把重耳重孝道、知恩圖報的形象展現給了蒲城的老百姓

從晉文公重耳的逃亡經歷,看他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另一件事情是太子黨裡克殺死幼帝奚齊和卓子後,邀請重耳回去稱帝,重耳推辭說:“我不顧父親的命令擅自逃亡,父親去世的時候我也沒在靈堂前守孝,怎好意思回去繼承父親的帝位呢?”儘管他可能是因為害怕國內設有陷阱而不敢回去,但話說得漂亮啊,再一次把自己重孝道得形象進行了拔高。

從這兩件事上可以看出,明面上重耳的行為是注重禮儀和孝道,是非常符合那個時代的價值觀的

明是非,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重耳可能是一個脾氣不太好的人,但這並不妨礙他是一個明是非的人

話說重耳在衛國境內逃亡的路上,飢餓難耐,向沿途村民乞討食物,結果有個村民給了他一個土塊(不知道吃土的俗語是不是來源於此)。重耳當即大怒,竟然要拿鞭子抽打別人。他可能忘了,強龍也鬥不過地頭蛇,他再怎麼有身份地位,也是在別人的地盤上。這要是真抽打了,還不定是什麼結果呢。所幸,重耳的隨從趙衰及時勸阻住了他,

這說明重耳雖然脾氣大,但不是一時頭腦發熱不管不顧的人,會冷靜地思考事情的後果,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從晉文公重耳的逃亡經歷,看他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另一件事是,重耳因為愛上齊國賜給的妻子,不願意離開齊國。於是他的妻子和他的隨從們設計把他灌醉,偷偷運上馬車直接拉走了。重耳醒過來一看又氣又急,估計也是生氣自己那麼愛老婆,卻被老婆趕走吧,一氣之下把氣發在自己的舅舅身上,竟然要殺了自己親舅舅!當然也很快被自己隨從勸阻了。說實話,重耳也是真挺生氣的,小日子過的好好的,被這幫人灌醉,非強迫自己去流浪。但是氣頭上能很快冷靜下來,說明大體上重耳是個明是非,善於聽取別人意見,不一意孤行的人

知進退,能屈能伸

重耳貴為晉國公子,一路逃亡既受到了齊國和秦國等諸侯國的款待,也受過曹國和衛國等的欺辱,世態炎涼體味了個遍,但他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能屈能伸,不管怎麼樣,充分地保全了自己

衛國國公輕視他,他也不說什麼,扭頭就走,不在衛國待著。曹國國公想看他的裸體,重耳一個50多歲的男人受到這等侮辱,也並沒有對曹國國君有任何不敬,哪怕心裡罵了他一萬遍,但表面上還是和和氣氣,大不了繼續逃亡,但這筆帳可記下了。

從晉文公重耳的逃亡經歷,看他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狄國國君把自己宗族女子嫁給他,他結婚後一住就是12年,要不是被弟弟追殺還不捨得離開。齊國賜給的齊姜也是和他一起生活了5年,在隨從的強迫下,他才不得不離開齊國。後秦國又賜給他5個老婆,即使有一個是自己侄子的媳婦,也答應秦國了。

這些都說明重耳能屈能伸,遇到款待的,就不卑不亢,好好在那裡待著。遇到不善良的,被侮辱了,也沒有口出狂言,而是轉身離開,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從晉文公重耳的逃亡經歷,看他為何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儘管重耳登上帝位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和運氣的成分在裡面,但他能把晉國治理的越來越強大,肯定和他個人性格是有關係的。知進退,能屈能伸,才能保持自己的實力。重情義,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才能得到百姓和大臣們的擁護。明是非,善於聽取別人意見,才能任用賢才,提高治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