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說"不許哭"的父母,更能培養出高情商孩子!

很多家長都不想聽到自己的孩子哭,每當孩子一哭,他們就特別的煩躁。

"哭什麼哭?整天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

"哎呀好了,別哭了。"

"不許哭!"

這些話是不是覺得非常的熟悉,這就是不讓孩子哭的時候跟孩子說的話。

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成年人也有難以控制自己的情況,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

少說

孩子是最真性情的,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還不夠。

不開心時他會哭,遇到困難和打擊時他會哭,目標沒有實現,願望沒有被滿足時,他也會哭......

所以在孩子哭鬧發脾氣時,父母首先做的不是壓抑孩子的情緒,而是要先控制好我們自己的情緒。

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該怎麼做?

少說

第一,先處理情緒,後處理問題。

孩子情緒失控,講道理最沒用。可我們偏偏會把自己弄得氣憤不已,最後演變成大人和孩子之間的權利之爭。

不要總想著粗暴壓制,或者不當回事的嘲笑他,而是要先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對不對?來抱抱""是不是覺得做題做不出來,很沮喪啊?"

先用共情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他是被理解的,而且有壞情緒也是正常的。

少說

第二,引導孩子正確發洩負面情緒。

研究證明,能把內心強烈的情緒說出來,有利於心情的逐漸平復。

所以如果孩子會說話了,不妨引導他把情緒表達出來。

通過引導讓孩子明白,有壞情緒不是他的錯,是人之常情,但如何發洩就是一門學問了。

不是對家人亂髮火,也不是隨便亂扔亂砸東西,而是通過合理的途徑發洩出來。

既可以讓自己的心情舒暢,又不會傷害到別人。

第三,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少說

很多孩子目標沒達成,願望沒被滿足時也會哭。

引導孩子讓他自己去解決,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就當時的問題給孩子換位思考,然後再引導孩子將心比心,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

當情緒發生後,就需要安撫或者發洩,成年人在這種時候往往就是自我安撫,自我治癒,但是孩子還小,不知道該怎麼安撫自己的情緒,就會選擇哭來發洩,哭是孩子發洩的一種方式。

在這個時候家長要允許孩子哭,並安撫孩子,在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引導孩子按照正確的解決方法付諸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