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吗?


【成语典故出处】

晋朝文学家和哲学家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成语,当然有道理。人是环境的产物。

经常和有能力的人在一起,遇到事情时,有能力的人几乎都会解决,自己耳濡目染,慢慢也知道如何解决。

经常跟能力一般的人在一起,遇到事情,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自然自己的能力提高得也很慢。

就像我们的语言,假设一个黄种人,如果他出生在美洲,他周围的人都是说英语,自然而然首先学会的就是英语。如果他出生在中国,周围的人都说汉语,自然而然学会的就是汉语。

人的潜意识是会去适应周围的环境,首先模仿从周围事物传递给自己,被自己记忆的片段,模仿身边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吗?


成长过程中,培养好习惯,远离坏习惯


从婴儿的成长过程看,就最直观。

一开始小宝宝是不会说话,不会沟通的,但小宝宝首先会模仿自己的父母。从父母那里学会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情绪的表达。

当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认知后,就会反复模拟这些片段。

这些模仿行为从小宝宝会直立行走起就开始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吗?


小宝宝到了2岁左右,经常自言自语的玩玩具,自己做游戏,就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所以,做为人群中的一个个体,即便你是刚刚有了自我认知的小学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也要懂这个道理,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创造好环境,远离坏习惯,改善已经造成的不良环境。

作为青少年,有了强烈个性或主见的人,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具有哲理的典故还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上工治未病”,其实都跳不出“因果”定律。

有因必有果,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