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保卫战决胜“关键一招”:创建无疫情小区

作为人口上千万的特大城市,武汉共有1406个社区、7102个小区。如何做到疫情防控精准有效?随着武汉保卫战进入决战决胜新阶段,创建“无疫情社区”成为其中关键一招。按照中央指导组要求,“无疫情社区”的创建必须做到

“疫情零发生”“防控全到位”

2月17日,根据市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武汉市进一步调整充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疫情防控组的组成人员和机构设置,增设封控管理组,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罗平任组长,组织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等单位骨干力量负责主抓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排查、指导社区创建“无疫情社区”等工作。

“无疫情社区创建,是发动所有市民打赢这场人民战争,也是统筹好疫情防疫保卫战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更好地阻断传染源,更好地解封,还大家一个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武汉市政协主席、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疫情防控组组长胡曙光说。

经过第七次评定,截至3月23日16时,武汉全市“无疫情小区”累计数量6723个,占比94.7%;“无疫情社区”累计数量974个,占比69.3%;“无疫情村(大队)”累计数量1924个

,占比99.0%。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抓早战“疫”

惊蛰一过,万物复苏。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万岗村村民戴上口罩,逐步开始春耕农作。

万岗村是徐古街最北边的一个偏远贫困村,与湖北黄冈麻城、新洲潘塘交界。“到目前为止,我们村无一人感染。这要感谢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就像‘大家长’一样。”正在地里忙着筑田埂施农肥的村民万义运说。

疫情发生后,万岗村党支部书记万远桥第一时间发动村民全面摸排外出返乡人员,对56名外地返乡人员实行建档管理,每日由村干部上门进行体温检测;建立村微信群,各户村民每天在群里汇报自家身体状况;每天定时通过广播播放科学防疫知识。

3月6日,武汉公布首批“无疫情社区(村、队)”名单,万岗村名列其中。

揭秘武汉保卫战决胜“关键一招”:创建无疫情小区

图为:武汉汉阳区陈家咀社区工作人员观看刚刚贴到墙上的“无疫情社区”的牌子。

万岗村抓早战“疫”的故事,在武汉多个“无疫情小区”上演。1月21日,武汉市政府发布《给市民朋友的一封信》。江岸区一元街道岳飞社区干部立即就打印张贴,广泛宣传动员,并第一时间开始排查,发现居民体温异常马上主动向社区报告。硚口区六角亭街顺道社区的老三栋小区,从除夕(1月24日)那天就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比全市统一封闭管控小区提前了足足20天。

在武汉市委政法委对口下沉的江岸区车站街华清、三德、辅仁、辅堂4个社区,市委政法委干部提前“依法封控”,在值守中向想外出的市民普法,通过制作法治公益动漫、法律手册等引导市民、社区工作者共同依法抗疫,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堡垒。

确保供应

小区全面封控,让居民待在家,但“不能饿着肚子搞防控”。

为了12966人的“口粮”,武昌区粮道街胭脂路社区党委书记、网格站长罗德超没少费心。

胭脂路社区地处武昌古城中心,是典型的老旧社区。

为方便居民采购物资,除了联系辖区商超团购,罗德超他们还对接正规电商平台,同时腾出社区老年食堂作为电商货物的分拣站,以提高工作效率。电商平台专门为胭脂路社区居民开了一个端口,志愿者承担配送任务,居民无需付运费。

对不会使用手机购物的居民,胭脂路社区通过电话询问及网格员上门,收集需求,由网格员和志愿者帮忙代购。

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的同时,性价比也不能低。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丽华苑社区书记汪娟为此想了很多办法。

今年2月,汪娟和武汉市长江新城管委会下沉干部钱思静联系东西湖区走马岭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直接开车到村湾蔬菜基地运回2000斤新鲜泥蒿,每斤仅两元钱,优先供应给家庭困难的居民。

“为了米面粮油的平价供应,我们直接找到供应商,对方以近乎成本价销售给居民。”

汪娟说。

在农村,保供的方式更接地气。黄陂区六指街新红村由7个自然湾组成,离超市远,购物相对不太方便。村党支部书记郭彪经过多次实践后,索性把村委会变成“小超市”。他们跑去超市,把常用的米、面、油、卫生纸等物资采购一批放在村委会。“我们跟超市老板约定,用不完的到时候退回。这样村民再需要什么,我就骑着电瓶车送到村里,让他们能及时用上。”郭彪说。

揭秘武汉保卫战决胜“关键一招”:创建无疫情小区

图为: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干部、志愿者们一起把居民们团购的生鲜分装好。

严格管控

严格管控是防止疫情蔓延的主要措施。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红卫社区是该区第一个认定挂牌的“无疫情社区”。红卫社区包含9个村湾,全部严格落实封控排查工作。

一辆面包车欲进社区,因第一次测量一名随车人员体温偏高,入社区道口把守的志愿者立刻让面包车靠边,直到第二次测量确认体温正常后才放行。“严进严出是最基本原则。”红卫社区书记黄海涛说,整个社区设置了17个围挡,只留一个进出通道。

在洪山区梨园街省电社区岳家嘴小区,76岁的老党员柯爹爹当志愿者监督社区消杀工作。“电梯的里面和外面都要全消毒。消毒车来小区里消毒,喷消毒水的人坐在副驾驶上,不转弯的,我就督促他,要下来,把每个角落都好好消毒。”柯爹爹说,他算着日期,发现消毒车没有按时来就第一时间向物业反映。

记者从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封控组了解到,无疫情创建申报也很“严”:小区、社区无疫情创建申报评定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报市级备案,并纳入各区抗疫工作考核,每日排名通报创建数量和覆盖比例;对已评定的区域进行抽查监督,一经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及时取消或暂停认定,对弄虚作假行为严厉问责追责

揭秘武汉保卫战决胜“关键一招”:创建无疫情小区

图为:武汉硚口区六角亭街的顺道社区老三栋小区对进出人员测体温。

截至3月23日16时,武汉全市累计取消或暂停无疫情区域294个。其中取消或暂停“无疫情小区”累计218个,取消或暂停“无疫情社区”累计39个,取消或暂停“无疫情村(队)”累计37个。

“‘无疫情社区’创建,第一位的工作还是要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隔尽隔’,确保‘四类人员’及时清零,彻底阻断传染源,以小区、社区的干净,积小胜成大胜,稳步实现全市社会面的干净。”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裕江说。

武汉各区对无疫情小区、社区创建工作也严格标准、严格审核。

对“无疫情小区”评定,洪山区制定了综合评分表,按照6大类、16小项进行综合评定,分数在90分及以上方可认定达标。硚口区则采取递进式创建方式,条件成熟的小区、社区可直接申报认定,条件暂不成熟的小区由街道、社区统筹组织开展无疫情单元、无疫情楼栋创建。

“我们将在继续推进小区村庄封控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扩大无疫情创建成果,毫不放松抓实抓细社区防控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贡献力量。”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封控组组长罗平说。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