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驿城》(四)蒙元“站赤” 更觉雄


《鸡鸣驿城》(四)蒙元“站赤” 更觉雄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大草原上建立了“大蒙古国”,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

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3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会河堡(今河北怀安)、怀来(今属河北)、大败金军十余万。

公元1215年5月,成吉思汗率兵攻克金国首都燕京(今北京);1274年,元朝在燕京建立大都,成为其政治中心,中都(今张北县)、上都(和林)为陪都。

元朝的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国土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在通信联络上,蒙军创建了“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鸡鸣驿城》(四)蒙元“站赤” 更觉雄

元代的驿站称“站赤”,忽必烈在辽阔的国土疆域内建立了周密的 “站赤”制度。鸡鸣堡驿站地处元朝官员从元大都(北京)至元中都(张北)、上都(和林)往来的最捷径国道——上谷干道要塞,是京畿第一大驿站。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到元朝廷重视,从这时起,鸡鸣堡也建起了干打垒土墙寨堡,并为蒙军淘金放马之地。

《鸡鸣驿城》(四)蒙元“站赤” 更觉雄

丘处机,中国北方道教全真道掌门人、政治家。1220年始,丘处机从山东、燕京居庸关西去,行程35000里,以70多岁高龄远赴西域,与西征的成吉思汗会面,劝说成吉思汗"去暴止杀"、"敬天爱民"。丘处机雪山论道对成吉思汗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致成吉思汗后期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1223年春,成吉思汗沿途派兵护送,丘处机一行人于冬季抵达宣德府(今河北宣化)。而鸡鸣堡驿站归属宣德府管辖,也承担着接待丘处机及元朝使节的重任。据史料记载,元代,丘处机曾在鸡鸣驿会见忽必烈等人,仍然不断劝告蒙元将帅减少对人民的屠杀。当时,能够接待丘处机、忽必烈这样重量级的使臣,由此可见鸡鸣古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公元1277年八月,元朝大都(今北京)发生大地震,鸡鸣山为震中,山崩地裂庙宇毁坏,人死惨重。元太师右丞相秦王伯颜答刺罕随皇帝出巡回京,路经此地目睹惨状,便自己出资,命令下属组织施工,修复寺院,迅速修成寺院和其他景观。山下的鸡鸣驿也同期得到了建设和修复。

《明史》中的“金幼孜传” 曾提到鸡鸣山:明宣宗(1426-1435)时期,有一次金幼孜伴随宣宗皇帝巡视边防,路过鸡鸣山。宣宗说: “此山崩于元顺帝时,为元亡征。” 金幼孜回答到:“顺帝亡国之主,虽山不崩,国亦必亡。” 这段君臣对话,由鸡鸣山说到了元顺帝(元朝第十一位皇帝,1368年,明军进攻元大都,元顺帝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给予了“顺帝”的尊号)。

元代著名诗人郝经(1223-1275年)在《鸡鸣山行》一诗中,对这一时期的鸡鸣山驿地带进行了如下描述:

一峰奇秀高插空,

万马踏碎青芙蓉。

桑干黑浪落绝壁,

霜净天澄更觉雄。

雄壮的鸡鸣山高插云天,山驿下的桑干河浪涛拍岸,河畔绿色原野犹如芙蓉,万马踏青,天宁水蓝,好一派大自然赐予的人间仙境。

《鸡鸣驿城》(四)蒙元“站赤” 更觉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