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一说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政的朝代如蒙元、满清往往说是被汉化了,吾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客观,到底是汉化同化了还是把汉文化弱化奴化了?!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蒙元与满清是中华文明史上有名的两个纯粹的少数民族执政建立大一统的朝代。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历来以儒家为正统的王朝多是以天下之中自居的大汉族,对四方少数民族曰,常见的称曰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而中原汉民族农耕文明先进,具备自给自足的性质,侵略性是不凸显的,但是,防御侵略就十分注重,从秦修万里长城,到汉武帝北击匈奴等足可见对边区少数民族的防御。也就是说儒家文化主导下的大汉民族有一定的排他性保守性,对这些少数民族历来是往往占有优势的压制作用的,

所谓的,汉化,化就是文以化之的意思,汉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的同化,若是同化的话,那文化上应该是等同的呀,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完全相反的,只是实行的以汉制汉的统治方式,是分层的,严格分阶层的,两套文化系统在起作用,多了不说,但就民族对待上,就是不对等的,是脱壳的。民族优劣制度,是蒙元与满清实行最盛行的两个朝代。清朝是改服易发,掉头不易发,易发不掉头,这就是对汉文化的压榨呀,八旗制度,满汉不得通婚。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元朝是四等人种。元朝民族歧视明显,统治者将国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回回等少数民族),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及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民族人民。

再看看元朝十等人的说法,郑思肖在《铁函心史·大义略叙》中记道:“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统辖。”所谓“鞑”,指蒙元统治者,“鞑法”,即蒙元统治者制定的等级制度。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盗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在倒数第二了,这么个,仅比乞丐强一点,连强盗和娼妓都不如,据说“臭老九”的说法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无疑,这些制度多少实质上就是民族纯粹性的保护制度,虽然,满清也用汉人汉文化,蒙元自忽必烈也积极主动往汉文化靠拢,但是实质上都是用汉而制汉而已。满清是保留着东北封锁了起来,不让汉族进入,“白山黑水”——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是满族先民的发祥地。蒙元呢,根本就是严格四等人,南宋汉人最低一等,属于奴隶阶层,而之所以积极去往汉文化靠拢,名义上说的是汉化,其实也只是不得以统治的需要而已。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可见有人说满清与蒙元统治时都被汉化、同化了。果如此的话,那民族文化应该是等同的,严格说,到现代那么就应该没有了满族、蒙古族文化,而,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些少数民族得到了统治权,反而一方面破坏汉文化,一方面篡改扭曲以为统治需要的汉文化,同时汲取合理的汉文化丰富自己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这实际上是丰富了执政的少数民族文化,使其自己拥有了高高在上的民族文化优越性,对立的弱化了汉民族文化。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也不难想象,大明灭元朝,蒙元往北逃,建立了北元。满清呢,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扶植了伪满洲国,据说在日本扶植傅仪成立伪满洲国后,当时全世界有二十多个国家都承认了,这里无形中说明了什么,就是满洲国满族与汉民族的对立性,日本并不是真的要扶植满洲国,只是希望建立一个傀儡政权以对抗分解中国,既避免了国际舆论压力又可以减轻日本的军事耗费,东北矿藏丰富,满足日本军事的需要;二是互相利用,有买有卖,才容易成功,日本也是顺势前清遗老遗少们的鬼迷心窍的复辟热情才恰好受到热烈拥戴;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否则,伪满洲国也没那么容易成立呀。其实,吾估计当年日本的“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方针的形成多少也是应该有借鉴满清的以汉制汉的嫌疑的。据查,所知,最早以汉制汉是契丹建立的辽政权,曾采取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制度,简称就是“以汉制汉”。要是再细究的话估计其实这个与大汉族建立王朝政权时实多行“以夷制夷”应该是各少数民族政权实行以汉制汉而借鉴的源头。这也恰说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只是学习你汉族的手段从而创造丰富自己少数民族政权自己需要的自己的文化,同时再反过来压制对方。所以,这并不能说是汉化、同化。而恰恰相反,是弱化是奴化。反正整体上的感觉就是,封建王朝的民族之间,你们歧视了我们民族,后来,我们民族反过来了也歧视你们民族。就这么回事。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我们知道,当年辛亥革命的口号有句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者何?主要就是指满清,推翻腐朽的清朝满族的统治,如果,满族被汉化了,那这句恢复中华就是多余的口号。中华文化主要是汉民族文化。真正汉化的往往是汉民族政权盛世的朝代,尤其是新中国后汉化的才是更多。当然,当年推翻清朝之后,民国政府,很快就改了口号,因为鞑虏、鞑子、就像小鬼子、日本鬼子一样的称呼,都是侮辱性的蔑视的词汇。改成了五族共和,利于全国统一。也就是从此结束了历史上历久一来的不是“贱夷狄贵中华”,就是“贱中华贵夷狄”的民族对立矛盾。

大唐王朝在众多朝代中是个特例。能一举开创大唐盛世,中国历史上最盛世的王朝,多少也是因为李世民是半汉族与半鲜卑的混合血统,估计,鉴于此,使李世民称帝后,对民族贵贱很是厌恶,便一举扫灭民族贵贱对立,因此开创了民族包容性对等性的政治环境,使其大唐街市各路商贾云集文化交流融通。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其次,从主流文化的对待上,元朝是藏传佛教为主,连汉传佛教都不用你的,何况汉文化呢;清朝呢,看看电视剧就知道,最典型的那个被称作老佛爷老佛爷的慈禧,还有自称奴才的汉朝大臣便知,汉文化只是为满清统治所用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心底上认可汉文化,显然的道理嘛,汉民族都是低等民族,高等民族咋能去学习同化你那低等民族的文化呢。否则皇权皇威何在?实质上就是两套文化。蒙古族有蒙文,满族也是有自己的满文,但通用汉文仅是以汉制汉的需要而已。

然而,真正被汉化的少数民族往往是汉民族执政比较强盛的朝代,如两汉、唐宋等时代,要么是通商、要么是和亲、征战收服等,这时的汉民族的先进文化渐渐同化了很多少数民族。这是真正的汉化。最典型的是大唐,因为唐王李世民其本是就是半个血统的少数民族,其祖上是鲜卑族。因而,一方面把老子拉入自己的族谱,声称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保证了血统的高贵性,另一方面就是采取的三教并融的开放性政策,大量少数民族涌入唐朝长安进行通商,通婚,居住等渐渐就被汉化了。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蒙元、满清两朝真的被汉化同化了?只是“以汉制汉”而已!

综上,可见,在民族贵贱对立的封建等级社会的朝代,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执政统治的朝代并没有真正的汉化同化,所谓的“汉化”只是以汉制汉的需要而已。汉民族毕竟是人数众多的民族,为了便于统治,弱化、愚化、奴化然后才好统治才能相对稳固政权需要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