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二战时期,德军依靠“闪电战”在初期横扫欧洲,但很快就陷入苏德战争的泥潭。面对战争潜力无穷的苏联,德国战争资源短缺的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仅仅是以坦克来说,尽管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集结了多达1200多辆坦克,依然没有彻底击垮得到源源不断补充的苏军。究其原因来说,德制“虎”式、“豹”式等王牌坦克尽管单车性能完全碾压苏制坦克,但产量始终无法突破。据历史资料记载,德国在二战时高峰期坦克月产量也仅有700辆,而苏联仅在1942年坦克月产量就高达2000辆。正是这种巨大的差距之下,极度缺乏坦克的德军甚至在全苏联地区捡起了“破烂”,除了大量回收坦克残骸之外,甚至不得不将缴获的各种型号坦克用于一线战场,由此带来的后勤压力,彻底拖垮了德军。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客观来说,德军在战争初期取得横扫众多欧洲小国家的辉煌战绩,甚至在很短时期内就打垮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这一连串的胜利,让德国政府和军方都开始极度膨胀。因此,在制定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之前,德国依然没有进入战时工业体系,仅仅依靠现有的军事力量。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数据显示,在二战全面爆发后的前六年,德国政府仅仅是把工业产值的6%-7%直接用在军事领域。其中,德国在整个二战期间生产的各型号坦克仅为23467辆。特别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德国国内坦克的月生产量居然仅有196辆。直到1943年开始,迫于战场压力,德国开始全面转入军工生产。特别是在古德里安担任德军装甲兵总监之后,还对德国的坦克生产线进行了全面调整,将一些次要坦克型号暂停生产,全面生产1号、2号等主力坦克。自此,德国的坦克生产量也有所提升。不过,由于德制坦克的生产工艺过于复杂,对于相关零部件的要求也十分苛刻,这也让其整体产量,始终无法得到质的突破。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以1943年爆发的库尔斯克会战来说,这场苏德战场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也上演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战。德军方面,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拥有10个装甲师共1200余辆坦克,而防守方是苏联瓦图京大将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拥有17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军提前做好了方便,在前线阵地部署了大量反坦克壕、雷场、铁丝网和反坦克火力,因此,即便德军“虎”式坦克面对T-34拥有“一挑三”的能力,但依然越打越少,后续补给完全跟不上。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不仅如此,为了支援一线战场,苏联全国范围内众多企业纷纷转为军工,并且几乎都实施了24小时三班倒制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德国,直到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惨败之前,依然在国内坚持雷打不动的8小时生产制度。甚至,希特勒在宣布全国总动员之后依然重点提出,德国企业在转为军工的同时,不得削减民用消费品生产。综合来说,和战争机器全面开动的苏联相比,德国的军工产业完全没有被激发潜能,对前线的支援也非常不到位。

必输无疑!二战德军武器坦克都靠“捡破烂”,就连残骸都要回收

正是由于前线坦克越打越少,入不敷出。在苏德战场上,德军不得不“精打细算”,开始全面搜索回收遗留在战场上的坦克残骸,并在前线就地建立修理厂,不断修复坦克以供急用。在初期,德军丝毫看不上做工粗劣的苏制坦克和自行火炮,甚至将很多缴获的苏制坦克拆除炮塔当作牵引运输车。而到了后期,德军变得“饥不择食”,除了各种改装修复苏制中坦克之外,德军还将缴获的欧洲各国坦克进行魔改,并将其作为主力坦克使用。此后,在北非战场,隆美尔率领的装备简陋的“非洲军团”,就是通过不断缴获英制、美制坦克,迅速改装成己方装备,从而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总的来说,德国输掉二战的原因有很多,而后勤保障不足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