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的七人,对于为官的态度是不是一致的?还是各有不同?

牛妈说说


问题:“竹林七贤”的七人,对于为官的态度是不是一致的?还是各有不同?

导读

公元241到249年,魏齐王曹芳在位。此时,曹氏宗室势力日微,大势已去,大权渐落到司马氏手中。司马氏为了巩固扩大自己的势力,一面大肆诛戮曹氏王室,一面屠杀倾向曹氏集团的文人,造成了极端恐怖、黑暗是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那个历史时期。

而就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古山阳之地(今河南省武修县境内)的嵇公竹林里,聚集着一群文士雅士,他们玄谈清议,吟咏唱和,纵酒昏酣,遗事孤存,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群体,同时也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由此而产生的“魏晋风骨”,影响着后世文坛。

他们被称为“竹林七贤”,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


竹林七贤,何许人也?

  • 阮籍(公元210——260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天的河南开封。曾当过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
  1. 阮籍崇尚老庄哲学,蔑弃礼教,行为佯狂放诞,对当时的现实极为不满。他曾用沉醉六十日的方法逃避司马昭的联姻要求,以酣醉对付司马师兄弟所宠信的钟会对他的陷害。他平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终于保全了自己,幸免于难。
  2. 在文学方面,其作品主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内容主要是写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生的嗟叹,多用比兴,托意深远。对虚伪的礼教表示了极大的厌恶,对统治者的荒淫腐朽也有所揭露。

  •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国轾人,即今安徽宿县西。自幼为孤,却有奇才,美词气。他与魏氏宗室有联姻,拜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
  1. 他与阮籍一样,崇尚老庄哲学,蔑弃礼教。不过,嵇康性情刚直,锋芒外露,公开发表“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直接与司马氏集团对抗,终于被司马昭以“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
  2. 他主要的文学成就是散文,民国时期著名作家鲁迅辑有《嵇康集》,此集对嵇康的介绍较为完善。

  • 向秀(约公元227——272年),河南人,字子期。曾为《庄子》作过备注,未成而卒。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的《思旧赋》颇为有名,情辞沉痛,千古流传。

  • 山涛(公元205——283年)河南人,字巨源。在崇尚老庄哲学方面,与阮、嵇同出一辙。他与司马懿有亲戚关系,见到懿与曹爽争权,就隐居不问世事,司马师继位时才出仕做官。做官后,又欲拉嵇康出仕,嵇康就跟他绝了交往。作为“七贤”的精神领袖,他采取了拒不合作的态度,于是嵇康洋洋洒洒,慷慨陈词,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便应运而生。

  • 刘伶,与嵇康都是安徽人,出生年代基本一致,字伯伦。晋武帝时由于其学识渊博,答对朝廷策问,他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1. 其人好饮酒,曾作《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酒后狂言”: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怪诞行为,可见一斑。
  2. 直到今天,喜欢喝酒的人对他可谓如雷贯耳。他的大名大多与名酒息息相关。“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杜康醉刘伶”的传说,可见一斑。

  • 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善弹琵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同样是一个不拘旧礼法的文人。

•王戎(公元234——305年),山东人,字溶冲。善清谈,但极悭吝。他广收八方园田,积钱无数,常自执牙筹(古代的算盘),昼夜计算。当时人都讥讽他,由于贪恋财富,获讥于世,他可谓“竹林七贤”中的“富豪”。


“竹林七贤”的官宦之路

纵观魏晋时期的史料,基本上整个七贤可以简单分成以下三种:

  • 亲魏派:阮籍、嵇康、向秀;
  • 亲晋派:山涛、王戎;
  • 充数派:阮咸、刘伶。
  1. 亲魏派最厉害最有名的两人当属阮籍与嵇康,他们也被合称为“嵇阮”。

为何这么说呢?源于他们身家背景。

阮籍的父亲阮瑀,是曹操的秘书幕僚之一,他能够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生活优裕的知青,靠的就是累世“曹恩”。

他的父亲能被曹丕评价为“建安七子”之一。如果司马家不篡魏,我想阮籍的梦想一定是跟在曹家身旁,经世济民,成为流芳百世的大政治家。


嵇康的背景更不可小视,他的妻子为曹魏的长乐亭主,虽然曹魏势力被司马集团弱化,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依据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嵇阮”终身所为儒学。“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为自己一辈子努力的目标。所以“报答曹魏”政权更是他们从小到大的梦想!

这份梦想一旦被“司马氏政权”粉碎,曹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乱臣贼子”的西晋。世受曹恩的他们,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他们面前首要选择的问题,因为这个抉择关乎生死!

非暴力不合作态度

当晋朝篡位成功后,统治集团三令五申,统一思想,举国上下,强化思想教育,将大家培养成“不能篡位”的好青年。

这时正值血气方刚的嵇康和阮籍当然义愤填膺,你司马家篡位完后,再来跟大家说不能篡位?这种贼喊捉贼,天道不公的举动,两个文人量力而行,不能投笔从戎、揭竿起义的能力,也只好从思想上着手,鼓吹“儒家思想”的对立面——道家思想。

这两人用心钻研,最终“玄学”形成了一个社会主流文化,许多讨厌西晋的文人也投身其中。不难看出,“玄学”表面上讲得是不问世事,但骨子里,这个不问世事却是反对现世的唯一做法。

单独看这位向秀,担心被迫害,放弃原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

2. 亲晋派就是山涛和王戎,其中王戎年纪最小,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亲魏派已经不成气候了。

但山涛就不同了,他没有阮籍嵇康的气节,也没有他们没那种家世,这便是质的区别。

山涛虽为“竹林七贤”之一,但最后司马家给他钱给他官,所有的人生志向也就没有了,成为了功名利禄的奴隶其结果便是前面提到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王戎则是整个“竹林七贤”里混得最好的,就是因为年纪小,又天资聪颖,很快的受到司马家的重用,真可谓“年轻就是财富”。他的官职都是“侍中”、“司徒”这种等级,有钱有权,却不操什么心的肥差。

3.充数派的刘伶和阮咸,在整个历史事件中,刘伶除了和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别无所求;另外一个阮咸除了一点男女之间的“丑闻”,再就是他妙解音律,善弹琵琶,为当时著名音乐家,似乎没什么政治理想,不提也罢。

如是说(结束语)

此七人之中,嵇康、阮籍、刘伶仕魏;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氏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后出仕投靠司马师,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盛,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他为不失其位而明哲保身。

“竹林七贤”最终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持不合作态度,嵇康被杀,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出仕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也就各散西东。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