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憑什麼相信馬岱會殺死魏延?

阿軍視野


在《三國演義》裡,魏延之死是因為諸葛亮留下了錦囊妙計。在魏延起兵造反的時候,馬岱主動和魏延聯手,阻擊楊儀。楊儀臨陣打開諸葛亮留下的錦囊,於是按照諸葛亮錦囊中的計策,讓魏延大喊三聲“誰敢殺我”,就把漢中的城池獻給魏延。

魏延聞聽大笑,他狂妄自大的說,若孔明尚在,自己還怕他三分,現在孔明已死,天下誰敢敵我。於是魏延便大聲喊道“誰敢殺我”,誰知道話音未落,馬岱在他身後應聲喝到,“吾敢殺汝”,於是馬岱一刀將魏延斬於馬下。叱吒風雲的勇將魏延就此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但是,我們看這一段,在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同時,也感到有點疑惑,那就是諸葛亮在設計這條計策的時候,為什麼選擇了馬岱呢?

這是因為,第一,馬岱的武力不低。魏延是蜀漢有名的戰將,他智勇雙全,想要殺他,必須也要有相當的武力。而馬岱是馬超的堂弟,他的武藝也不差。在馬超入川之戰中,馬岱曾經和魏延交過手。那是在葭萌關下,魏延作為張飛的先鋒,和馬岱交手。結果戰不十合,馬岱詐敗而走。魏延追趕的時候,被馬岱回身一箭,射中了左臂。從這一次交手來看,馬岱即便是武藝不如魏延,但是擔任個偷襲的任務也是足夠完成的。

第二,馬岱的智謀足夠完成這次任務。魏延其人智勇雙全,如果是一般人來完成這個任務,智謀不足,被魏延識破,反而弄巧成拙。我們從馬岱和魏延交手來看,可以看到馬岱能夠使出詐敗計,傷了魏延。從這裡可以看出,馬岱也是有一定智謀的人。

在魏延謀反的過程中,馬岱全程參與了。魏延多次言語行動試探,馬岱都輕鬆化解,獲得了魏延的信任,最後出其不意的斬了魏延。

第三,馬岱出於邊緣化的人物,和魏延有共同語言。馬岱曾經是馬超的副將,也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馬超臨死的時候,也以家族無人的原因,請求把家業讓馬岱繼承。

可是這樣一位人物,並沒有得到蜀漢政權的重用,在多年的征戰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馬岱的身影。這與他西涼出身有關,不是劉備的嫡系。而且由於馬超的所作所為,使他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因此,他處於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而魏延雖然受到諸葛亮的重用,可是並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他與諸葛亮的手下關係都不好,尤其是那個小人楊儀更是勢同水火。在這種情況下,兩人自然有共同語言,關係和其他人要近一些。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馬岱還是魏延的手下,聽從魏延的指揮,這就更容易達成諸葛亮的命令了。

由於馬岱有以上的這些有利條件,所以他被諸葛亮選中來執行斬殺魏延的任務。雖然馬岱和魏延關係要近,可是他們家族的天性,諸葛亮要拉攏他,讓他背叛魏延易如反掌。於是,魏延就這樣糊里糊塗的死在了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之下。他至死也沒有料到,自己會死在最信任的馬岱手下。

以上的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在現實的歷史中,諸葛亮並不知道魏延會死在馬岱的手下。不過,按照諸葛亮生前的佈置,魏延必死無疑,不過不知道死在誰手下而已。

諸葛亮在臨死前,指定了蔣琬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為了防止魏延和楊儀作亂,他也做了相應周密的佈置。他先利用楊儀,讓他率領蜀軍主力撤退,並命令魏延斷後。還下令說,如果魏延不聽命令,那就由姜維斷後,丟下魏延一軍不管了。

如果魏延聽從諸葛亮的命令,親自斷後,保護大軍會蜀中,那麼魏延還有一條生路。但是,魏延沒有選擇這條路,反而選擇了與楊儀搶奪軍權。這樣,他就落入了諸葛亮安排好的陷阱。

其實殺魏延的最關鍵的人物是費禕。史書上記載,魏延和其他人的關係都不好,唯獨和費禕的關係不錯。先是費禕去試探魏延的真實意圖,魏延透露了要接管軍權,並把更換將領的方案也告訴了費禕。

誰知道費禕找藉口跑回大營,馬上就把魏延出賣了。可想而知,那些被魏延看成要更換的將領,馬上對魏延同仇敵愾。這裡應該就包括那個沒有什麼本事的馬岱。於是一場火拼下來,得不到大家支持的魏延自然大敗。最後,楊儀派馬岱追殺了魏延,並滅了他的三族。

不過,楊儀也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沒有得到諸葛亮的繼承權的楊儀口出怨言。不久就被費禕出賣,被逼自殺了。

所以,在歷史上,魏延是落入諸葛亮的陷阱而死的。這也是諸葛亮不讓魏延當繼承人所帶來的必然後果。只不過在戰鬥之後,殺死魏延的不一定是誰。只是楊儀派了馬岱,才讓馬岱殺了魏延。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是一個小說虛構的問題。因為在史實上,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安排人殺魏延。

魏延之死,純粹是他自己造成的。

諸葛亮死時,安排楊儀和姜維帶軍隊撤退,讓魏延斷後。他料到魏延可能不服從命令,囑咐楊儀和姜維不要管他,任他去留。

安排魏延斷後,無可非議。因為斷後必須強將。而魏延恰是當時蜀漢最強之將。

如果魏延不反,憑他的資歷,回國之後,他的地位絕不會在楊儀和姜維之下。

可是他反了!

從表面上看,他反的僅僅是楊儀,不是蜀漢。

但從本質上看,他反的是諸葛亮,也是蜀漢政權。

但結果立現。曾經無敵的魏延,因為倒行逆施,遂致眾叛親離,自己也被武藝不如他的馬岱斬殺。

馬岱是在魏延反後,奉楊儀之命斬殺魏延的。並不是如小說所寫,是諸葛亮事先安排的。

這樣其實也挺好的。蜀漢又延續了三十年。如果魏延不死,那以後的蜀漢大概要動亂不止了。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諸葛亮生前安排馬岱殺死魏延,因為在蜀國魏延就怕諸葛亮一人,而諸葛亮把重任及兵法交給了姜維,魏延心胸狹隘必定造反,所以就安排馬岱跟著魏延,伺機殺死他。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死後,魏延謀反。楊儀沒辦法,只能打開丞相留下的錦囊,裡面說讓魏延在陣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自有殺他之人出現。楊儀如計而行,對魏延說你大聲說三遍誰敢殺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裡,得意洋洋大叫了三聲,身後一人忽然撥馬衝了上來,厲聲喝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把他斬於馬下。此人正是馬岱。蜀中大將不少,為何諸葛亮獨獨選中武藝不算頂尖的馬岱來對付魏延呢,這個馬岱到底是何許人也?

  據三國演義說馬岱是名將馬超的堂弟,蜀漢中後期的重要將領。早年他曾經從曹操手中死裡逃生,後跟隨馬超大戰曹操。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歸附劉備,馬超臨終前將馬岱託付劉備。跟隨丞相諸葛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授命於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

  不過馬岱的本領和馬超不能比,三國上從來沒有見他和名將交手,他唯一的功勞也就是刀斬魏延。不過斬魏延其實也不是馬岱的功勞,這和蜀漢名將王平不無關係。當人們知道諸葛亮把後事託付給楊儀後,心中都十分不安。大家都知道魏延仗著手中的一把大刀,殺敵無數,自關雲長亡故之後,天下再無對手。以致在人們心目中總是認為自己及不上五虎上將。不過在大家看來,五虎上將相繼辭世之後,這魏延也確實成了丞相手下的第一猛將了。所以誰也不願得罪他。只有楊儀偏不向他折腰。很多人想不通,如今丞相遺命不託魏延而託楊儀,以二人的水火不容的關係,這不是逼魏延造反嗎?

  魏延可是一代名將啊,這不是鬧出大事來了嗎?卻說魏延從丞相府司馬費禕口中知道這一消息後,怒火中燒,立即命令親兵去請馬岱。這個馬岱正是馬超的堂弟,一向在先鋒營中和魏延共事,也是蜀漢軍中使刀的高手,那時候名將凋零,馬岱也算是一員大將。他對魏延的刀法很佩服,對魏延很謙遜,所以魏延和他的關係一直較好。馬岱匆匆忙忙地來到大帳,見魏延的棗紅臉比平常更紅,已知魏延剛剛發過怒火,便小心道:“將軍命下官來有什麼吩咐?”魏延怒氣未消,哼了一聲,道:“丞相枉自英明一世,生前不用我的計策還罷了,死後還不信任於我,居然把兵權交給了楊儀那小子。”馬岱道:“費司馬來就是說這事?”魏延道:“還算這姓費的識相,現在他正去勸楊儀把兵權讓與我。”馬岱沉吟道:“只怕未必。不如由下官去探查一下。”魏延不由得心中一動,道:“你說得不錯,你馬上帶人去探查了來報。”馬岱下去,一會兒便來回報道“侯爺,不好了。大軍開拔了。”魏延急問:“是怎樣開拔的?”馬岱道:“後軍由姜維總督,前軍大半已退入斜谷去了。”

  魏延大罵道:“費禕,你這個老窮酸,怎麼敢騙我?我一定要殺了你!”向馬岱道:“將軍,事已至此,我現在被這些人出賣了,你還肯不肯幫助我?”馬岱拱手道:“下官與將軍同在先鋒營中,今天也是被他們遺棄的人啊。我也很痛恨楊儀這小人,現在願意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同將軍一起攻擊他。”魏延大喜,搖搖頭說:“楊儀雖是個小人,姜維卻是個將才。現在有他斷後,直接進攻他只怕一時難以得手。我有一計,管教他大軍回不了成都,楊儀也身首異處。到那時,叫廖化送丞相靈柩回成都。你我繼續討伐曹賊,收復中原,完成丞相的大業。”馬岱道:“全憑侯爺調遣。”

  魏延同馬岱率領本部人馬搶先南撤,經過之處,立即點火把棧道燒了。一路退到南谷口,安營紮寨,堵住道路。立即向朝廷奏報楊儀造反。只等朝廷一有詔書,便可以殺楊儀,奪軍權。大軍從槎山小道出了南谷口後面,前鋒主將王平引軍前來挑戰。魏延一問知是從槎山小道抄過來的,懊悔不已。心中大怒,披掛上馬,同馬岱各率本部人馬殺出營來。兩陣對圓,只見對面王平出馬大罵:“反賊魏延在哪裡?”魏延也大聲罵道:“老匹夫,你幫助楊儀造反,還敢來罵我?”王平喝斥道:“諸葛丞屍骨未寒,你就造反,天不容你!”又用馬鞭指著魏延的士兵大聲說:“你們這些士兵,都是西川的人,你們不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兄弟,不多想想丞相的恩德,居然幫助反賊造反,你們不知道後果嗎?你們應該放下武器,各回家鄉,這樣才能得到國家的賞賜。”這些士兵一聽,心裡覺得有理的,紛紛丟了武器,四散奔逃。人馬一轉眼就走了大半。

  魏延大怒,躍馬舞刀,直取王平。王平也挺槍相迎,心知不是對手,怕魏延再使出殺招,勒馬往回就走。魏延放馬就追。馬岱也揮軍追來。突然一聲炮響,兩邊伏兵大喊,那些利箭就像是傾盆大雨一般撲面而來。魏延見中了埋伏,勒住馬,舞動大刀,把人和馬護了個風雨不透。

   魏延勒轉馬頭,想離開險地,整軍再戰。沒想到眾軍士見他回馬,更是兵敗如山倒,紛紛乘機尋路而逃,大多是逃往他方,少有人往營地方向逃的。王平知魏延之勇,也不來追。魏延收拾殘軍,自己的本部人馬,跑得只剩下兩個兒子和二三十個親信,倒是馬岱部下還有三百人。魏延十分感激,說:“將軍是真心幫我的,事成之後,我決不會辜負將軍。”馬岱道:“侯爺現在有什麼打算。”魏延道:“我與楊儀,勢不兩立。現在兩下交兵,更不能善罷甘休。這對國家已經犯下罪行了。為今之計,只有殺了楊儀,奪得軍權後,揮師北伐,將功贖罪。只要我們成功,以主上的懦弱,誰還敢把我們怎麼樣呢。”

  馬岱道:“現在我們兵少,這裡不宜久留,不如我們先搶佔南鄭,那是侯爺你的封地,軍心不容易再散。”魏延此時也是別無他計,只好同馬岱直奔南鄭。沒想到,姜維與楊儀已把大軍交給費禕,二人率輕騎搶先一步佔據了南鄭城池。姜維出城迎住魏延。魏延見姜維的兵也不多,也就是五百人的樣子,心裡暗笑。單憑這五百軍馬,自己和馬岱再加上兩個兒子,就足以橫衝直闖了。頓時放下了心。心想這小子槍法本來不錯,再得趙子龍指點,更是了得,一旦和他對上手,只怕四五十個回合難分勝負,況且將來建功立業,還用得上他。

推薦閱讀:劉備真的虛偽嗎?那為何關羽張飛都死心塌地的跟著他?

   於是對姜維喊道:“伯約,今天的事與你無關,你只叫楊儀出來見我。”姜維道:“魏將軍,我等退兵,是丞相遺命,你怎敢違背丞相?”魏延道:“不關你的事,你叫楊儀出來。難道他不敢出來見我。”楊儀拍馬出陣,大罵道:“反賊魏延,丞相已教了我殺你的法子。現在你只要不怕丞相英靈在天,你就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這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我楊儀就服了你,把頭割下來給你當夜壺。”魏延大笑道:“楊儀匹夫聽好了。丞相在的時候,我還怕他三分,現在他已死了,天下還有誰是我的敵手?不要說三聲,就喊三百聲又何妨?”馬岱上前道:“侯爺,小心對面的暗箭。”

  魏延一醒,道:“將軍在旁邊幫我提防著。”馬岱揚刀立馬候在旁邊。魏延放下心來,清了清喉嚨,大聲說:“楊儀匹夫,你聽好了。誰敢殺我?”停頓了一下,又揚聲大叫:“誰敢殺我?”沒想到,這“我”字才出口,旁邊馬岱反手一刀,這一刀十分精準,剛好從頭盔和鐵甲縫中突入,將魏延的頭斬了。正是魏延當日用來斬殺了魏軍先鋒王雙的“迴風式”。這一刀突如其來,兩軍驚呆了。魏延的兩個兒子更是呆若木雞,不知所措。馬岱回馬大喝一聲,“綁了!”早有準備的軍士們立即把魏延的兩個兒子和那些親信拉下馬來,捆成幾團。原來諸葛亮知道正面對敵,自己手下的將軍沒有一個是魏延的對手,而且魏延很精明,每次上陣,都是身披重鎧,除了咽喉要害,其他地方等閒刀劍難以傷他,也不容易被暗算。就叫馬岱一心結交魏延,取得魏延的信任以便接近他,讓魏延大喊,一是要混淆他的聽力,二是要讓他在喊叫時伸長脖子,露出咽喉要害。這個斬首之計,諸葛亮生前就預計好了。

  那麼馬岱如何能斬殺魏延,魏延又是怎麼死的呢?

  其一,善於臥底,馬岱雖然忠於諸葛亮等人,不過在表面上卻是個傻大憨粗的人物,否則,以魏延的機智,居然看不出馬岱是何等人物,可見馬岱卻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其二,武藝高強。表面上馬岱不顯山不露水,其實深的哥哥馬超真傳,很有些名將風範。

  其三,魏延晚年,極端自負,誰也看不起,他認為任何人耐不了自己。當然他更不知道馬岱是自己身邊的定時炸彈。他越是相信馬岱,越為自己的死敲響了警鐘。


金哥說歷史


據不可靠野史記載:諸葛亮臨死前料定他死後魏延必反,暗囑馬岱殺掉魏延。蜀將中人才濟濟,馬岱武功並不高強,為何諸葛亮偏要找馬岱擔此重任呢?因為,馬岱字丁琳,馬丁琳專治魏延。。。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非魏延真像。)

馬岱為什麼能治魏延?

馬岱,充其量就是個押運糧草的蟹將,論實力,和魏延差遠了!為什麼還能殺魏延?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玩了陰招,利用魏延的“迷之自信”,死前傳授馬岱計謀,詐降魏延,等待魏延大叫攻其不備斬魏延。這就說明魏延當時已經無人可敵,只能玩陰的殺他......


珍貴影像Pa


諸葛亮憑什麼相信馬岱會殺死魏延?就不怕馬岱和魏延一起反?諸葛亮生前安排馬岱殺死魏延,因為在蜀國魏延就怕諸葛亮一人,而諸葛亮把重任及兵法交給了姜維,魏延心胸狹隘必定造反,所以就安排馬岱跟著魏延,伺機殺死他。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死後,魏延謀反。楊儀沒辦法,只能打開丞相留下的錦囊,裡面說讓魏延在陣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自有殺他之人出現。楊儀如計而行,對魏延說你大聲說三遍誰敢殺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裡,得意洋洋大叫了三聲,身後一人忽然撥馬衝了上來,厲聲喝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把他斬於馬下。此人正是馬岱。蜀中大將不少,為何諸葛亮獨獨選中武藝不算頂尖的馬岱來對付魏延呢,這個馬岱到底是何許人也?

 據三國演義說馬岱是名將馬超的堂弟,蜀漢中後期的重要將領。早年他曾經從曹操手中死裡逃生,後跟隨馬超大戰曹操。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歸附劉備,馬超臨終前將馬岱託付劉備。跟隨丞相諸葛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臨終授命於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   不過馬岱的本領和馬超不能比,三國上從來沒有見他和名將交手,他唯一的功勞也就是刀斬魏延。不過斬魏延其實也不是馬岱的功勞,這和蜀漢名將王平不無關係。當人們知道諸葛亮把後事託付給楊儀後,心中都十分不安。大家都知道魏延仗著手中的一把大刀,殺敵無數,自關雲長亡故之後,天下再無對手。以致在人們心目中總是認為自己及不上五虎上將。不過在大家看來,五虎上將相繼辭世之後,這魏延也確實成了丞相手下的第一猛將了。所以誰也不願得罪他。只有楊儀偏不向他折腰。很多人想不通,如今丞相遺命不託魏延而託楊儀,以二人的水火不容的關係,這不是逼魏延造反嗎?




 魏延可是一代名將啊,這不是鬧出大事來了嗎?卻說魏延從丞相府司馬費禕口中知道這一消息後,怒火中燒,立即命令親兵去請馬岱。這個馬岱正是馬超的堂弟,一向在先鋒營中和魏延共事,也是蜀漢軍中使刀的高手,那時候名將凋零,馬岱也算是一員大將。他對魏延的刀法很佩服,對魏延很謙遜,所以魏延和他的關係一直較好。馬岱匆匆忙忙地來到大帳,見魏延的棗紅臉比平常更紅,已知魏延剛剛發過怒火,便小心道:“將軍命下官來有什麼吩咐?”魏延怒氣未消,哼了一聲,道:“丞相枉自英明一世,生前不用我的計策還罷了,死後還不信任於我,居然把兵權交給了楊儀那小子。”馬岱道:“費司馬來就是說這事?”魏延道:“還算這姓費的識相,現在他正去勸楊儀把兵權讓與我。”馬岱沉吟道:“只怕未必。不如由下官去探查一下。”魏延不由得心中一動,道:“你說得不錯,你馬上帶人去探查了來報。”馬岱下去,一會兒便來回報道“侯爺,不好了。大軍開拔了。”魏延急問:“是怎樣開拔的?”馬岱道:“後軍由姜維總督,前軍大半已退入斜谷去了。”   魏延大罵道:“費禕,你這個老窮酸,怎麼敢騙我?我一定要殺了你!”向馬岱道:“將軍,事已至此,我現在被這些人出賣了,你還肯不肯幫助我?”馬岱拱手道:“下官與將軍同在先鋒營中,今天也是被他們遺棄的人啊。我也很痛恨楊儀這小人,現在願意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同將軍一起攻擊他。”魏延大喜,搖搖頭說:“楊儀雖是個小人,姜維卻是個將才。現在有他斷後,直接進攻他只怕一時難以得手。我有一計,管教他大軍回不了成都,楊儀也身首異處。到那時,叫廖化送丞相靈柩回成都。你我繼續討伐曹賊,收復中原,完成丞相的大業。”馬岱道:“全憑侯爺調遣。” 魏延同馬岱率領本部人馬搶先南撤,經過之處,立即點火把棧道燒了。一路退到南谷口,安營紮寨,堵住道路。立即向朝廷奏報楊儀造反。只等朝廷一有詔書,便可以殺楊儀,奪軍權。大軍從槎山小道出了南谷口後面,前鋒主將王平引軍前來挑戰。魏延一問知是從槎山小道抄過來的,懊悔不已。心中大怒,披掛上馬,同馬岱各率本部人馬殺出營來。兩陣對圓,只見對面王平出馬大罵:“反賊魏延在哪裡?”魏延也大聲罵道:“老匹夫,你幫助楊儀造反,還敢來罵我?”王平喝斥道:“諸葛丞屍骨未寒,你就造反,天不容你!”又用馬鞭指著魏延的士兵大聲說:“你們這些士兵,都是西川的人,你們不多想想自己的父母兄弟,不多想想丞相的恩德,居然幫助反賊造反,你們不知道後果嗎?你們應該放下武器,各回家鄉,這樣才能得到國家的賞賜。”這些士兵一聽,心裡覺得有理的,紛紛丟了武器,四散奔逃。人馬一轉眼就走了大半。   魏延大怒,躍馬舞刀,直取王平。王平也挺槍相迎,心知不是對手,怕魏延再使出殺招,勒馬往回就走。魏延放馬就追。馬岱也揮軍追來。突然一聲炮響,兩邊伏兵大喊,那些利箭就像是傾盆大雨一般撲面而來。魏延見中了埋伏,勒住馬,舞動大刀,把人和馬護了個風雨不透。 魏延勒轉馬頭,想離開險地,整軍再戰。沒想到眾軍士見他回馬,更是兵敗如山倒,紛紛乘機尋路而逃,大多是逃往他方,少有人往營地方向逃的。王平知魏延之勇,也不來追。魏延收拾殘軍,自己的本部人馬,跑得只剩下兩個兒子和二三十個親信,倒是馬岱部下還有三百人。魏延十分感激,說:“將軍是真心幫我的,事成之後,我決不會辜負將軍。”馬岱道:“侯爺現在有什麼打算。”魏延道:“我與楊儀,勢不兩立。現在兩下交兵,更不能善罷甘休。這對國家已經犯下罪行了。為今之計,只有殺了楊儀,奪得軍權後,揮師北伐,將功贖罪。只要我們成功,以主上的懦弱,誰還敢把我們怎麼樣呢。”   馬岱道:“現在我們兵少,這裡不宜久留,不如我們先搶佔南鄭,那是侯爺你的封地,軍心不容易再散。”魏延此時也是別無他計,只好同馬岱直奔南鄭。沒想到,姜維與楊儀已把大軍交給費禕,二人率輕騎搶先一步佔據了南鄭城池。姜維出城迎住魏延。魏延見姜維的兵也不多,也就是五百人的樣子,心裡暗笑。單憑這五百軍馬,自己和馬岱再加上兩個兒子,就足以橫衝直闖了。頓時放下了心。心想這小子槍法本來不錯,再得趙子龍指點,更是了得,一旦和他對上手,只怕四五十個回合難分勝負,況且將來建功立業,還用得上他。 於是對姜維喊道:“伯約,今天的事與你無關,你只叫楊儀出來見我。”姜維道:“魏將軍,我等退兵,是丞相遺命,你怎敢違背丞相?”魏延道:“不關你的事,你叫楊儀出來。難道他不敢出來見我。”楊儀拍馬出陣,大罵道:“反賊魏延,丞相已教了我殺你的法子。現在你只要不怕丞相英靈在天,你就大喊三聲誰敢殺我。這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我楊儀就服了你,把頭割下來給你當夜壺。”魏延大笑道:“楊儀匹夫聽好了。丞相在的時候,我還怕他三分,現在他已死了,天下還有誰是我的敵手?不要說三聲,就喊三百聲又何妨?”馬岱上前道:“侯爺,小心對面的暗箭。”  



 魏延一醒,道:“將軍在旁邊幫我提防著。”馬岱揚刀立馬候在旁邊。魏延放下心來,清了清喉嚨,大聲說:“楊儀匹夫,你聽好了。誰敢殺我?”停頓了一下,又揚聲大叫:“誰敢殺我?”沒想到,這“我”字才出口,旁邊馬岱反手一刀,這一刀十分精準,剛好從頭盔和鐵甲縫中突入,將魏延的頭斬了。正是魏延當日用來斬殺了魏軍先鋒王雙的“迴風式”。這一刀突如其來,兩軍驚呆了。魏延的兩個兒子更是呆若木雞,不知所措。馬岱回馬大喝一聲,“綁了!”早有準備的軍士們立即把魏延的兩個兒子和那些親信拉下馬來,捆成幾團。原來諸葛亮知道正面對敵,自己手下的將軍沒有一個是魏延的對手,而且魏延很精明,每次上陣,都是身披重鎧,除了咽喉要害,其他地方等閒刀劍難以傷他,也不容易被暗算。就叫馬岱一心結交魏延,取得魏延的信任以便接近他,讓魏延大喊,一是要混淆他的聽力,二是要讓他在喊叫時伸長脖子,露出咽喉要害。這個斬首之計,諸葛亮生前就預計好了。   


那麼馬岱如何能斬殺魏延,魏延又是怎麼死的呢?   其一,善於臥底,馬岱雖然忠於諸葛亮等人,不過在表面上卻是個傻大憨粗的人物,否則,以魏延的機智,居然看不出馬岱是何等人物,可見馬岱卻是個很厲害的角色。   其二,武藝高強。表面上馬岱不顯山不露水,其實深的哥哥馬超真傳,很有些名將風範。   其三,魏延晚年,極端自負,誰也看不起,他認為任何人耐不了自己。當然他更不知道馬岱是自己身邊的定時炸彈。他越是相信馬岱,越為自己的死敲響了警鐘。


星際襄


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 諸葛亮臨終前在五丈原召開了“退兵”會議,魏延當時是僅次於諸葛亮的蜀漢軍中的第二號人物,專門負責對外作戰,可是所謂的退兵會議,居然破天荒地沒有讓魏延參與,這顯然是諸葛亮特別安排的。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與楊儀發生衝突,並且落入了諸葛亮生前就設下的圈套,讓早就在魏延身邊當臥底的馬岱給殺了。魏延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但不是政治家,他鬥不過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而諸葛亮又是不得不忍痛殺掉這位愛將。劉備在位時,魏延的最高軍職只是鎮北將軍。劉禪即位後魏延就被封其為都亭侯。227年,諸葛亮駐軍漢中,任魏延為丞相府司馬,並擔任涼州刺史,統率前鋒部隊。後又因戰功卓著被提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以符節,並且被進封為南鄭侯。





緣禦寒


諸葛亮選擇馬岱殺魏延是從幾方面考慮的。

1.馬岱本人武功高強,是三國後期比較有能力的武將。

馬岱是馬超的從弟,早年隨馬超東征西討。西涼騎兵的威力相比大家都見識過吧,再加上從兄馬超的指導,馬岱的武藝自然不差。馬岱曾與許多名將交過手,如張飛,魏延等,雖然沒有戰勝對方,但能與一流的武將戰鬥多個回合,並全身而退,也實屬難得,足見其武藝不可小覷。

2.馬岱為人忠心不二辦事穩妥不留破綻。

馬岱早年隨馬超作戰,一直忠心耿耿,不曾背離,即使在馬超最落魄的時候,馬岱也沒有棄他而去,可見他對兄長的忠心。而從馬岱參加的歷次戰役來看,雖然沒有什麼耀眼的成績,卻也並沒有一次因為他的失誤導致戰役失敗的,足見他為人謹慎,這才被諸葛亮選中。(諸葛亮平生謹慎,能被他選中,也可見馬岱不是行為冒失的人)。

3.馬岱與魏延沒有什麼矛盾,更容易接近魏延。

史料記載,魏延為人高傲,與同僚相處並不和睦,與蜀漢的大臣楊儀,將領姜維等人的關係並不和睦,如果派這些人去刺殺魏延,必定會引起魏延的警覺,成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反觀馬岱本人,與魏延並沒有什麼衝突,加上馬岱本人的能力與性格,當然就是刺殺魏延的不二人選。


閃電侯爵


三國中的馬岱是蜀國五虎上將馬超的堂弟,早時曾為西部羌族涼州軍閥,起義後隨馬超投奔劉備。因其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多次立功,深受諸葛亮的信任。當時,大將魏延居功自傲,急功近利,因諸葛亮死前將軍權及兵法交予了姜維,魏延心胸狹窄早有圖謀,且諸葛亮生前憑觀面相知魏延後腦長有反骨以後必將反叛。諸葛亮沒有理由解除其兵權,既想發揮其軍事才能,又要防止其日後突然投敵,就要未雨綢繆,安排一位可靠將官在關鍵時刻將其除掉。因馬岱非蜀國原班人馬,沒有形成幫派勢力,且對諸葛亮心服口服唯命是從,安排馬岱監視並伺機下手又不容易引起魏延的懷疑。於是留下了錦囊妙計以除掉魏延。就在蜀軍與魏軍交戰之時,因魏延不願接受楊儀的指揮去殿後,這時楊儀就按照諸葛亮生前計謀,安排馬岱取了魏延的人頭。


晉侯爵


馬岱字丁靈,馬丁靈專治魏延[捂臉][捂臉]


90後廈漂元帥


首先魏延是河南人,人家也是從一名部將慢慢兒爬上去的,作戰有勇有謀,深得劉備的賞識,三國有名的將領。這一點是歷史記載的,大家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大力發展川中,其目的就是為北伐準備糧草,其實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奈何自己的學生馬謖大意失街亭,才不得不無功而返。

蜀國後期,能用的大將已然不多,魏延以自身的才能逐漸展露頭角,曾在北伐軍中屢立奇功,著名的子午谷奇襲關中理論,就是他仿照韓信提出來的,無奈被謹慎的諸葛亮給否掉了。但魏延這個人生性傲慢孤冷,是個獨孤將軍,以至於得罪了軍中的一些當權派,其中就有楊儀,這個人咱們後面再說。

至於諸葛亮憑什麼相信馬岱會在他死後斬殺魏延?我覺得這是一種假命題,用已經發生的事來引證他死前沒有說過的話,這是一種欺騙。

事實是諸葛亮非常欣賞魏延,這種欣賞表現在諸葛亮十分愛才又非常包容他,隨他出徵北伐時,就已經封了魏延為侯,而之前魏延只是一個能獨擋一方的大將而已。亮病倒於五丈原,囑咐部將徐徐而退,諸葛亮深知魏延建功心切,急於北伐成功,便對楊儀說,可令魏延斷後,如果他不從,就隨他的便。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對魏延真的是寬容的不得了,為什麼會是這樣呢?諸葛亮知道魏延和他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北伐成功,光復漢室。魏延的忠心耿耿,日月可鑑,可就敗在性格上面,一代大將隕落,被楊儀反間,又不能自證清白,被馬岱斬殺,滅了三族。想想,替魏延難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