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赤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怎么想

倾听那《赤岭》的歌词: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莫名的有一种悲凉和心酸,细细的品,这首歌唱的是当代人不重视中国戏曲的故事,面对国粹的后继无人,令人无奈和悲哀。这首歌里也藏着一个戏子为国捐躯的故事。

歌曲《赤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怎么想


话说民国26年,随着日军的一声枪响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安远县被团团包围,其中日军头目来到安远县城最热闹的剧院,并指明裴琰之出场为他们单独演奏,以慰问所有的日军,若不从,便火烧安远全县。所有人亦难逃一劫,裴琰之以笑示意,没有拒绝。转身回到梳妆室安排了接下来的一切。裴琰之为日军选了一首《桃花扇》,他今天晚上要扮演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那夜寂静已久的小县城,随着这台上锣鼓敲响恢复了以往的喧嚣,日军都挤在这个小小的剧院喝酒、吃肉、放肆谈笑。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似乎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的“李香君”大喊一声点火,结果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多有的门窗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在鼓声震天之时,早已被不知不觉的泼洒上了油,面对火势台下早已乱成一片,台上却歌声不断。每一位戏子都谨遵教训,嗓一开,必唱完,楼以蹋,戏未终。

歌曲《赤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怎么想


乱世浮萍人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或许当时人们也以为只不过是一位戏子,无须载入史册,但怎料戏子也有情。

中国戏曲相遇战乱年间,确逝于和平年代。这首充满躁动悲凉的《赤岭》呼唤着无数数中国人的心,世上有无裴琰之已无关紧要,因为谁也不知道中国的戏曲还有几个日月,没有了台下人的支持,台上都是硬撑。

歌曲《赤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怎么想


一首歌,几句词。道出了中国戏戏曲道路的艰难,未来的担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