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鄉愁記憶,助力鄉村振興,印跡鄉村文化工程誠邀加盟

  • 時代巨輪快速向前
  • 驀然回首,卻發現
  • 鄉愁情感不斷斷裂
  • 有些人,從鄉村走出去,就不想回去了
  • 有些人,從鄉村走出去,卻回不去了
  • 每天有近百個自然村在消失
  • 只把他鄉作故鄉的人們
  • 紛紛尋找回不去的精神原鄉
  • 祠堂、戲臺、書院、集市……
  • 傳統鄉村公共文化空間逐漸走向衰敗
  • 留住鄉愁記憶,助力鄉村振興,印跡鄉村文化工程誠邀加盟

  • 民俗、非遺、傳統手工技藝等傳承出現斷層
    • 數不清的民間文化走在消亡的路上
    • 鄉村社會邊緣化
    • 農村空心化
    • 村民精神荒漠化

    ……

    一、印跡鄉村文化工程,以鄉村文化數字化促進鄉村振興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明確要求: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引導企業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員、文化志願者等投身鄉村文化建設;實施鄉村經濟社會變遷物證徵藏工程,鼓勵鄉村史志修編;推動鄉村文化、旅遊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搭建全社會參與平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建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數字文物資源庫”、“數字博物館”,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承。以“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為抓手,推進文物數字資源進鄉村。開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網絡展覽,大力宣傳中華優秀農耕文化。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印跡鄉村文化工程”應運而生,在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立項實施的“印跡鄉村檔案館”公益項目基礎上擴展而成,集公益數字文化檔案館建設、基於鄉情的文化活動、鄉村文化創意開發等一體。通過建設“印跡鄉村檔案館”,為個人和機構提供鄉愁文化資料在線存儲空間,搭建地緣鄉村文化交流和大數據服務平臺;挖掘鄉愁文化內涵,組織“印跡鄉村之旅”活動,引導城市居民關心、關注、支持鄉村建設;實施“印跡鄉村發現”計劃,組織鄉村文化創意大賽,挖掘鄉村文化產業價值,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營造全社會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氛圍。


    關注"印跡鄉村" 留住記憶鄉愁


    二、印跡鄉村品牌賦能,助力各地合作伙伴共作開展

    如果您有志於鄉村文化振興事業,同時又有良好的地方政府資源關係,那麼歡迎您與我們並肩前行,參與“印跡鄉村文化工程”在各省市區縣的試點運營建設,印跡鄉村將為合作伙伴全面提供行業資源、品牌賦能、運營指導、技術支持等保障,全方位助力合作伙伴在屬地順利開展工作,推廣落地印跡鄉村文化工程項目,助力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如果您喜歡中國農耕文明、傳統文化,有志於鄉村文化保護傳承和活化,歡迎各地文化人士、媒體人、新農人、鄉創客等各界人士,讓我們一起攜手,留住鄉愁記憶,賡續華夏文脈,共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印跡鄉村文化工程合作業務內容如下:

    1在所在縣市區開拓印跡鄉村文化工程試點工作,聯繫各地鄉村打造“印跡鄉村檔案館”;

    2幫助村莊開通網上鄉村主頁,打造數字鄉村名片,展示鄉村風采;

    3幫助村莊開通數字鄉村博物館、村史館、民俗館等,建設線上展館;

    4幫助村莊建設印跡鄉村會客廳,組織新鄉賢迴歸活動,幫助基層招商引資等;

    5幫助各地村莊開展印跡鄉村之旅,引導城市居民回鄉交流觀光,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6幫助各地鄉村打造地方鄉村文化IP,提高鄉村品牌知名度,並全方位建設推廣;

    7開展“印跡鄉村文創+”計劃,幫助地方重塑民宿、餐飲、旅遊、食品、手工藝品等產業;

    8幫助地方政府策劃組織鄉村文化創意大賽,吸引全國創客參與,提升地方美譽度;

    9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孵化印跡鄉村文創街區,充分挖掘區域鄉村文化特徵,打造文創基地;


    三、加入印跡鄉村文化工程,您能獲得什麼?

    1、獲得官方授牌“印跡鄉村文化工程試點縣/村”,增加試點鄉村知名度;

    2、獲得國家相關部委專家教授調研指導機會,幫助村莊做好全方位發展規劃;

    3、獲得印跡鄉村品牌授權機會,幫助鄉村特色產業品牌打造;

    4、獲得印跡鄉村全國性活動參與機會,鏈接相關領域全國性資源;

    5、獲得印跡鄉村文化使者稱號和證書,保護和傳承本地鄉土文化,贏得鄉人尊崇;

    6、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合作伙伴將分享平臺除公益部分以外的項目收益。


    如果您熱愛鄉村這片熱土,請與我們一起攜手,做件讓後輩們能記住的事!

    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鄉村是中華文化的根基所在,讓我們一起關注和推進鄉村社會的文化復興,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歡迎各地方政府、鄉村書記主任、有志於回報家鄉的新鄉賢們、從事鄉建、鄉旅、鄉創等鄉村振興各領域的朋友們報名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