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瘟疫对我国古代的影响有多大?

东临碣石162


瘟疫是恶性传染病的统称。比如:非典、鼠疫(黑死病)、流感、天花、霍乱等。一般来说都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致死率较高,传播性较强;且古代医疗条件落后,信息传递滞后,一经传播将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

瘟疫在中国历史上早有记载,从上古时期、汉朝、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都有史实记载。

甲骨文中也提到“虫、蛊、疟疾”等字样。《山海经》里提到了“疠”等,这就是所说的“瘟疫”。

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中的陈琳、徐干、应玚、刘桢均死于瘟疫。

公元1580年,《山西通志》中记载,“山西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者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十有一二甚至阖门不起者”。早晨染病,傍晚就死亡了,一夜之内,百姓惊逃,城为之空。

中国历朝历代都设有专门监控瘟疫的官职,用来监控民间是否爆发瘟疫,可见古代统治者对瘟疫的重视。

瘟疫与战乱是一对孪生兄弟,瘟疫大面积的流行,百姓大量感染死亡,生者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导致战争的爆发;同样战乱也会导致瘟疫的大流行。

如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大族谯纵据四川,自称成都王。义熙二年(406年),刘裕派遣刘敬宣率兵五千人伐蜀。义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队势如破竹,到达遂宁郡之黄虎,谯纵请求后秦姚兴出兵,姚兴遂派遣平西将军姚赏等率兵增援,黄虎之战中刘敬宣前进受阻,双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队粮草啖尽,此时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时,士兵十不存一。

大多瘟疫会影响古代统治者的统治,跟随着改朝换代;瘟疫会影响粮食产量,而粮食产量的降低会导致百姓饿死,也就会出现暴乱。

如崇祯年间,山西全境瘟疫大流行“瘟疫盛作,死者过半”,疫情传到河南地区,“瘟疫大作,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榆林府“大瘟,……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崇祯十六年,天津也爆发肺鼠疫:“上天降灾,瘟疫流行,自八月至今(九月十五日),传染至盛。有一二日亡者,有朝染夕亡者,日每不下数百人,甚有全家全亡不留一人者,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因为瘟疫的大面积流行,致使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

综上所述,古代瘟疫对我国历史影响非常之大,可以改朝换代,改变文明进程。





小小飞贼


先不论对我华夏国的影响,先看看别的国家怎样!

1、米兰大瘟疫(1629年-1631年)

1629年至1631年,意大利爆发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称为米兰大瘟疫。包括伦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约28万人死亡。米兰大瘟疫是黑死病开始后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后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国和法国士兵将传染病带到意大利曼图亚。在三十年战争中,威尼斯军队感染了疾病,当他们撤退到意大利中北部时,将疾病传染给了当地人。当时米兰总人口为13万,在这次瘟疫中染病而死的人数高达6万人。

2、美洲大瘟疫(16世纪时)

美洲历史上本来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大陆,所以美洲大陆的原始土著居民并没有经受过大规模的瘟疫,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带给美洲人的不仅仅是枪炮,还有天花病毒,并且老鼠也随着欧洲人的船来到了美洲大陆。没经过一点瘟疫折磨的印第安人,哪是魔鬼天花病毒的对手,结果就是美洲500万土著居民死亡。

3、伦敦大瘟疫(1665年-1666年)

伦敦大瘟疫是指一场于1665年到1666年发生在英格兰的大规模瘟疫。在这场瘟疫中,有七万五千到十万人丧生,超过当时伦敦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它在历史上被确定为淋巴腺鼠疫引起的大面积黑死病,有人通过跳蚤感染了鼠疫耶尔森菌。

4、第三次鼠疫大流行(1885年-1950年)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最早于1855年开始在中国的云南省内爆发,经过30年的潜伏于1894年突然爆发,殃及到了中国多个省份。这场瘟疫不仅在中国境内流行,还蔓延到了其他大陆,亚洲、欧洲、非洲、美洲,都遭受过这场瘟疫的破坏。其他地区的瘟疫由中国南方省份传出,迅速蔓延到印度,1900年传到美国旧金山,此后开始波及欧洲与非洲,在10年期间就传到77个港口的60多个国家。单在印度和中国,就有超过1200万人的人死于这场鼠疫。

现在,鼠疫已非常罕见,但并不没有完全消失,因为它仍然会在鼠类之中传播,一有机会还会传播给人。在20世纪80年代,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每年都有发生鼠疫的报导。1996年印度爆发的鼠疫还成了世界性的重大新闻。目前,每年大约有1000到2000人感染鼠疫。即使在美国,平均每年也会有10多人从野外鼠类感染鼠疫,1/7的患者死亡。尽管鼠疫已非不治之症,也容易控制,但是历史惨剧在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难以消除,它仍然被许多人视为最恐怖的疾病。

5、欧洲中世纪的瘟疫(1347年-1351年)

黑死病在人类历史上是最致命的瘟疫之一。黑死病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其中欧洲的死亡人数为2500万到5000万。

欧洲中世纪大瘟疫又称“黑死病”,是人类瘟疫史上最著名、也最恐怖的一场瘟疫,发生在十四世纪五十年代的欧洲大地上,由当时的十字军跟波斯商人带到欧洲,经老鼠传播,短时间内便夺走了欧洲五千万人口!这个死亡人数占到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面板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5000万左右的欧洲人死于黑死病。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人们是有多绝望。


胡乱看一点东西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瘟疫是历史的配角,其实瘟疫一直是历史的主角。大瘟疫的每一次到访都深刻的改变历史进程,自从人类开始群居以后,瘟疫就一直在如影随形的跟随着我们。由此产生的信仰,巫术,更是长时间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瘟疫为何如此可怕?在于强大的传染性,变异性,病毒的变化速度惊人,而人类进化出抗体的速度相对缓慢,瘟疫爆发,大规模的族群死亡,对于任何人都将带来强大的冲击和震撼。

这种刺激,是任何人为的战争,酷刑,惩罚都无法比拟的。

一、病菌阻碍南北融合

古代中国人为何不爱去南方?因为瘟疫,古人称呼为瘴气。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著名的黄帝,炎帝大战都是在今天的山西和华北地区开展,这里气候干燥,四季分明,不利于病毒的快速繁殖,是那个时代最为合适的生活区域。

司马迁在《史记·货直列传》中曾经提到“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也就是江南气候潮湿,人不能长寿。从史料上看,被派往南方的官员往往任期很短,而且死亡率高得出奇。

造成人员大量死亡的显然不是潮湿的气候,而是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病菌。在黄河流域,天气帮了人类大忙,寒冷的冬天杀死了大量病菌,而在温暖的江南,可以一年四季肆意繁殖,长年累月,这里就充斥着大量北方人从未经受过的疫病,比如登革热、疟疾等等,它们就在这里等候北方移民自投罗网。

所以自古被发配到南方都被认为是有去无回的,极有可能病死他乡,因为北方人没有适应当地的各类病菌,而当地人已经很好的适应了。

三国曹操赤壁大败很大的因素就是北方士兵到了长江流域,大量染病,瘟疫流行,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这次打败而回幸存的士兵也因此有了抗体,所以经过几十年的适应,当再次伐吴时,瘟疫不在发挥作用,晋军得以顺利进军。

北宋时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目的就是要让当地的瘴气将其置于死地,还不会背上杀才士的骂名。

二、战胜病菌才能统一中国

长年累月,这里充斥着大量北方人从未经受过的疫病,比如登革热、疟疾等等,它们就在这里等候北方移民自投罗网。

由于病菌的阻隔,南北融合的过程一直很缓慢,唐代以前南北文化,语言,经济,差异显著,如果就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形成2个各自进化的中国。

随着永嘉之乱,大量人口被迫不得已开始南迁。但是直到唐代,也就是8世纪左右,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人口密度都不高,到了400年后的南宋,成千上万的农民才遍及华中和华南地区。

可以想象,移民的过程是缓慢且痛苦的,人们要面对从未经受过的疾病,然后在漫长的调适期里和它们逐渐适应、共存。所幸,中国人完成了这个艰难的融合。



三、瘟疫塑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过去几千年里,人们虽然无法用科学解释瘟疫,但对瘟疫的观察,却让我们总结出一套远离瘟疫的方法,以仪式的方式流传下来。比如,有的宗教禁食猪肉。要知道,过去的养殖条件可不像今天,猪的饮食相当庞杂,包括腐烂的动物尸体、粪便,还有各种不干净的东西。假如猪肉没有彻底煮熟,人一旦吃进去,就很容易感染寄生虫。所以,在麦克尼尔看来,古代禁食猪肉的宗教习俗,本质是建立在对疾病的恐惧之上,它可以减少病从口入的几率。除此之外,另一个宗教仪式,沐浴,则能够避免因皮肤接触导致的感染。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中都有沐浴仪式。

但讽刺的是,年深日久,这些仪式最初的功能在传播中逐渐被人们淡忘,再后来,仪式被彻底神圣化,反而成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比如,为了庆祝宗教节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聚集在一起集体沐浴,这就为疾病寻找新的宿主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你看,疾病对文化的塑造,催生了一套颇为实用的制度习俗,这些习俗以文化的方式留存下来,但有的习俗在传承和演绎中,却又渐渐背离了初衷,甚至发挥了反作用。

另外两大宗教,佛教和基督教,在宗教文化上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疾病的影响。佛教源自印度,与寒冷地区相比,传染病在印度的发病率显然更高;基督教形成于耶路撒冷等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传染病的发病率也肯定高于人口稀疏的地区,所以从一开始,两种宗教都把突如其来的疾病看作理所当然。他们都劝导人们说,死亡是对痛苦的超脱,是进入极乐世界或者天堂的必经之路,在那里,生前受到的所有不公和痛苦都将得到补偿。

在公元251年的罗马大瘟疫中,一位基督教主教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大概意思是,瘟疫对异教徒来说是灾难,但对上帝的仆人来说则是一场拯救。

那些死去的人中,正义者被召唤去开始新生,非正义则被召去受刑,所以,这场瘟疫凸显了正义,测试了人类的灵魂,它暴发的正是时候,而且很有必要。这套解释对正遭受瘟疫的人来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安抚。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疫病,基督教和佛教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痛苦、疾病和乱世的思想和情感体系,收获了大量的追随者。

除了对宗教的影响,瘟疫对文化的塑造也深入日常生活。在大部分农业社会,早婚和多生孩子都是一种美德,也是天赐福泽的标志。当然,繁衍后代是生物的本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医疗条件落后,婴儿的死亡率很高,生育尽可能多的后代,也可以抵御疾病带来的不确定性。


父母年代记忆


古代的瘟疫多是天花、霍乱、鼠疫、血吸虫病、结核病等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

一旦爆发,往往非常突然、非常剧烈,古代医疗条件非常差,人们又不懂得预防,一发瘟疫就死一大片。

西晋时葛洪曾说过,他经历过很多次瘟疫,只要瘟疫一流行开就控制不住,一个县的人往往要死亡一半。

南朝梁时,都城建康有40余万人口。侯景之乱中建康被围数月,城中严重缺粮,有的人饿死,尸体就随意丢到秦淮河里,饮水被腐尸污染后形成大规模瘟疫,战后城中仅剩下数万活人。

不同地域间军队碰到一起,又会交换各自身上的病毒,发生瘟疫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古代人口迁移也很频繁,北方人到南方,极度不适应湿热气候,对当地的血吸虫等物件全然无知,所以往往中招生病。


历史大八卦


谈到-古代瘟疫对我国古代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得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发生的那些瘟疫。以及那个时代的背景。我们就能从中看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史书记载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大瘟疫,这次大瘟疫直接导致死亡的人数,虽未详细记载,也将近上千万人死于此次大瘟疫。尤其是北方,是此次大瘟疫的重灾区。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骇人的瘟疫。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东汉的人口急剧下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又加上东汉政权腐败,民怨四起,从而加速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这次瘟疫虽然带来诸多不好。但是,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最积极的影响就是造就了一代医圣-张仲景和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对后世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医学发展都起到积极的影响。据记载: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将百姓推入水深火热之中。对此,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最终,用他的医术造福了人民。后世为感激他作出的贡献,尊称为:医圣。

另一史书记载的瘟疫就是发生在明朝的鼠疫。明朝末年,也就是在1633年,从山西开始蔓延,并于1641年蔓延到北京周边地区。到1643年底,更为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传播力和杀伤力更强的肺鼠疫逐渐取代了腺鼠疫。鼠疫在北京城达到了流行高峰,据记载-大约累计已造成北京20-30%的人口死亡,北京城可谓是—人间地狱。

也就在这个时候,闯王李自成借机轻而易举地攻陷了这座原本城防坚固、防卫森严的帝都。但是,好景不长,很快瘟疫就渗入到他的大军之中。结果,作战顽强骁勇的大顺农民军,在鼠疫的侵袭下竟然短时间内战斗力大减,惨败于多尔衮和吴三桂的联军,使北京城在短短一个多月就更换了两次主人。李自成及其军队为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突然“腐化”了,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直到近10多年来,鼠疫这个幕后推手才被人推到了历史研究的前台。

纵观历史上的这两次大的瘟疫来说,不仅是导致一个朝代的更迭,同时,也造就了造福苍生的医圣—张仲景以及他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对我国的医学发展,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Mr土根


大,因为传染快,致死率会很高。

古代一般染上瘟疫,基本上大半个城市都得完蛋。如果控制不合理,让灾民流动的话,有可能整个国家都会团灭。

小,因为传染范围不会太大,古代的人员流动比较少,流动速度也很慢。如果能够及时有效控制,隔离的话。只会在一地肆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