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洛扎县色卡古托寺

接到洛扎朋友的电话,我正醉意阑珊地穿过柳梧立交。朋友说蒙达拉山口的积雪化了许多,可以过去。洛扎直到2013年5月才通车,在此之前去洛扎县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当我行驶在全柏油路面上,仍能想象到修路的艰险。风景在路上,这句话好像专门说给到洛扎旅游者的,翻过干巴拉山,羊卓雍措宝石蓝美得让人吃惊不小,又走90公里,普莫雍错的美再让人震惊不已。叫不出名字的雪山,搭不上话的村落,一定驻锡诸神,猎猎经幡便是吉祥的招呼。离开普莫雍错,一脚油门就上了海拔5363米的蒙达拉山垭口,这时候海拔7538库拉岗日神山像舒展开来的画卷。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去洛扎县路边的美景,羊卓雍措一角

上坡下坡,是西藏旅程的模式,到洛扎也不例外。过了蒙达拉山垭口就一直往下坠,想象着应该有一条河流,然而等待我的却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洛扎县城。洛扎县城静卧在山谷,只有一条街,长不过2000米,便把县级职能机构与一些营业性的场所串在一线。河在左塔在右,此刻太阳已蹲在山巅,夕辉将飞舞的风马旗洗得十分光鲜。庸常的街道,有熙来攘往的菜市,粘带酥油茶香的炊烟,穿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飘着彩旗的宾馆,显然刚完成装修。在西藏,每到一地我首先要找到邮局,让工作人员对我的行程进行鉴证,一枚邮戳压着我心跳便要往回赶路。从邮局办完事出来,找了家山药腊排骨,老板是我云南的老乡,他额外添了些小菜作为欢迎,我也冒着高反加重的风险向他敬了三杯。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去往洛扎的公路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去洛扎县路边的美景,复苏的春天

饭后在街上闲走,满眼都是成都火锅、青海羊肉面。与内地无异的是成排的太阳能路灯,流行元素的成衣店,漂亮的衣裙是构成美梦的道具。降水多日照少,并不妨碍蕾丝短袜与白色睡裙进入市场。这里居然有像样的民宿,把从价格里很高的宾馆刷下的游客收到麾下。民宿的干牛粪火比空调要贴心得多。傍晚的洛扎县城有小县城特有的空落,风上路了,就把云赶出了头顶,让一轮月亮登场。无处不在的桃花瓣,是洛扎最具代表性的春意。没有占道经营的修理铺,也没有烟熏火燎的烧烤摊,干净是洛扎县城给我最初的印象。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洛扎县色乡政府所在地


我在洛扎工作的老乡叫赵天武,高考前夕的一场变故让他无缘高校,失落与苦闷是他被诗歌束手就擒的内因。就是一首边塞诗让他离开云南的老家,从军开始,再到地方从政,在西藏一呆就是三十年。赵天武开完会来宾馆找到我,已是深夜,宾馆成了我与他交流文学的道场。我们的话题从诗歌开始,到乡愁结束,赵天武虽然已是洛扎县委书记,却依旧有诗人的情怀,只是工作太忙而放下了创作,为此他常有内心的自责,然而,更让他自责的是,两位老人去逝,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等他从西藏山地坐飞机到昆明,坐汽车到凤庆,坐拖位机到大寺,走路回到他生活的村庄,老人已经下葬。

到拉郊乡是赵书记亲自推荐,说那里有一位叫古桑旦增的乡党委书记,值得我去采访。拉郊乡地处洛扎县东南部,虽然离县城不过70多公里,可是走起来却很费劲。公路正在拓宽,常常限时放行,堵堵停停地往拉郊赶,免不了心烦意乱,师傅却一直哼着藏族小调,那副性格显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磨成。他告诉我,2013年前,县内下乡均得走路,这些年情况好多了,两年前新修的柏油路现在已进行拓宽。到拉郊乡,得经过洛扎大峡谷。实际上,洛扎藏语的意思就是“南部大峡谷”。 在这些峡谷里行走,有时只看见一线天,有时会遇上浓云密雾,正所谓身在地狱心在天堂。有人将洛扎大峡谷分为三段,各段有各段的特点。生格乡段峡谷千丈悬崖一线天;拉康镇段森林环抱云雾遮绕;拉郊乡段险恶之中有秀丽。其实,从蒙达拉山开始,公路沿着崎岖的洛扎雄曲,就进入洛扎峡谷了。这时的峡谷还算是温和一些,虽然有陡峭的悬崖,山与山之间还算留得比较宽展。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拉郊乡去杰罗布村的路上

也不全怪路堵,实际上因为景色美,我在途中磨蹭了好多时间,到拉郊乡政府所在地,早餐等成了晚餐,但古桑旦增仍然没有动筷。古桑旦增身体壮实,脸庞黢黑写满了真诚,憨厚的笑容瞬间冲淡了彼此的陌生。古桑旦增从小就生活在拉郊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非常熟悉。在18岁前,古桑旦增从未离开过拉郊。1986年底,在拉郊当赤脚医生的他第一次走出了拉郊,到洛扎县城进行学习培训。1989年学习结束,面临毕业分配工作的古桑旦增萌生了留在外面工作的想法。但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故乡,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十年了。中国与不丹王国接壤的白玉地区,位于洛扎县南部,主要包括巴桑弄和吉格弄两河流域,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1995年,不丹国以牧民放牧的形式蚕食我国西藏洛扎县拉郊乡领土。拉郊乡书记古桑丹增迅速组织乡群众,组成巡逻队,亲自带队,深入到被蚕食的白玉地区,驱逐邻国牧民和牦牛。为了保护国家领土远整与安全,古桑旦增做自己亲人的工作,让他们在白玉地区生产生活。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去杰罗布村的路上,冰天雪地车辆无法通行,只能步行

古桑旦增自己开着他自己的皮卡车,带我去看2016年才成立的杰罗布村。从拉郊乡到杰罗布村,那是他的牵挂。杰罗布村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封山之前,古桑旦增要深入村里安排好一切,这才回到乡里,一旦大雪消融,又会是他第一个进村。去杰罗布村的山路均为倚山而修,一侧峭壁陡立,另一侧万丈深渊,才下陡坡又得上悬崖。这是5月,可是去杰罗布村的路上仍有很厚的积雪,让人欣慰的是,路途艰难,风光无限。鲜艳的高山杜鹃沿路绽开,像是迎客又像是耐不住寂寞的翩翩起舞。瀑布飞流直下,丛林鸟语欢歌。遗憾的是,我们的车终究翻不过大雪过后的山脊,只好无奈地返回。


抬头看见卡久寺,是悬在崖上的红房子,是凌空飘飞的风马旗,是系在险山的转经路。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山巅。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进藏降妖伏魔,弘扬佛法。来至这里发现殊胜祥兆,便与一众弟子留下修行。他的得意门生也是第二大弟子努氏南喀宁,追随恩施,断绝一切世间俗念,一心修法。此后,先后有21位藏地大德高僧纷纷 来此研修密宗教义。来到这3996米的山巅,第一位出来迎接我的不是寺管会的朋友,而是一群虹雉、藏血雉等珍稀鸟类,几天前的大雪,让来这里的香客锐减,这些鸟肯定饥肠辘辘,按理我这大老远跑来的陌生人,它是不会如此热情的。遗憾的是,我没有什么准备。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卡久寺

沿着寺院转,寒风入骨,想起在此闭关修行的莲花生大师,那该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在这里闭关七年。有些转经筒交给风,在佳普晋山巅,这样的转经筒丝毫不敢怠慢。一个个修行法洞,据说埋藏了许多珍贵佛教经典遗教及稀世珍宝,不知珍宝为何物,满眼都是衰草与褐土。转寺的路还没有铺上水泥,甚至还有些坑坎,长排的转经筒除了凡人的手掌抚摸,更多的时候是暴风与雨水的砥砺,才呈现出那一抹锃亮。成堆的玛尼石,广种六字真言,不是诘问而是祈祷。这时候看到两只你你我我的棕尾红雉,不惊不咋地摆出优雅的身段供游人拍照。棕尾红雉是不丹国鸟,住持说与之相遇实属难得。这惊喜,应该就是对我一路艰辛的回报吧。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卡久寺里的僧人

从卡久寺下来,到达谢翁温泉宾馆,已是深夜。办完入住手续,先把自己赤条条扔进温泉里去。可惜无法让月光跟着进来,那么多星星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只有以洛扎大峡谷的角度,才能与它们点头问好。温泉是上帝赐予洛扎色乡的厚礼,据说有100多眼,很多温泉就在露天地里,泡在那样的温泉里,还可以与库拉冈日神山交流。

次日早起,不多时就到了色卡古托寺。色卡古托寺藏语意为“为公子而建的九层碉堡”。这古碉堡是西藏不朽的传奇。传奇的主角是米拉日巴。他出身于西藏吉隆县贡塘王城附近一个叫扎隆的小山村,年幼时父亲亡故,家中富足的财产被亲戚所霸占,他的母亲、他的妹妹和他本人都被亲戚所奴役,过着非人的生活。长大后,米拉日巴学成法术,杀死了35名仇人,终于雪恨了。然而,这时候的米拉日巴不但没有片刻的轻松,相反因为杀人负罪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于是在忏悔之心渐渐泛起时,他选择了到洛扎色乡的佛教大译师玛尔巴那里学佛法。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色卡古托寺

我所看到的色卡古托高九层,均由碎石彻成,墙体有些扭曲,墙身并不平整,有些地方甚至显得非常粗糙,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米拉日巴,就在这拨烈日里,他正把分散的石块堆砌到到一起。经僧人提示,我看见了米拉日巴带血的掌印,那一定是他背了七七十四九转后扶在墙上的印迹,透过袅袅烟捍,分明听见凌虚高蹈的一声叹息。墙不说,壁画告诉来人,900多年前的缘起,900年后的沧桑。

到顶层,发现楼外有极窄的回廊,一根钢筯作为把手,胆大的人可以沿着塔顶转。转多少圈根据你的体能,即使不转,上得九层楼梯,就等于转了九圈,因为设计独特的楼道模仿了转经筒的走向。有人不仅转,而且念念有词。到色卡古托寺谁不希望生活美好日子舒服呢?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洛扎县色卡古托寺收留的受伤的藏羚


我不再去打扰赵天武书记了,脱贫攻坚的任务很艰巨,他很有可能又陷在繁杂的事务中。返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30多年的藏区生活,他得忍着物质的贫乏,内心的孤寂,以及对亲人的思念,这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坚持,是需要定力的。好在,读书成了赵天武滋养精神的重要方式,甚至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没能与赵天武握手告别,我感念自己是何其幸运,在西藏的边境线上遇见凤庆老乡,并县这位老乡以成绩告诉我,云南人在洛扎是值得信懒的。他拒绝没有生命质地的苟活,在洛扎能把异乡当故乡,并且一呆就是三十年,这大低有一种爱已经赋予了国家精神,尽管故乡仍然是一个精神胎记,仍然隐藏着心里的无限思念,他能把这种感情消受在对他乡的工作中。


洛扎边陲小城里,那些戍边“将士”可歌可泣的故事

作者与拉郊乡党委书记古桑旦增在乡政府门口合影

虽然只三日,洛扎已成为一个特定的名词,在我心头不再是浮光掠影、猎奇探险,而是可以车载斗量的事迹,戍边的将士、放牧的藏民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毛细血管一样铺设的山路,已由猿路鸟道变成通途,正如禅宗所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在洛扎短短的三日里,我也不明白是十万洪荒的大山,还是面目狰狞的峭壁,让我受到启发并满心欢喜。

还在回拉萨的路上,就接到赵天武书记的电话,他已经到达色乡落实扶贫攻坚工作,他告诉我等大雪消融,再去杰罗布村,那时他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好好陪我。回望洛扎千山万壑,我一时物我两忘,泪水夺眶而出。(文、图/许文舟;原创作品,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