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春天到了,氣溫回暖,萬物復甦,我們因為新冠疫情已經居家太久,在天氣晴好的日子,一定會有很多人選擇外出踏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春天的野外,草地上總是會有一朵兩朵的小黃花,點綴著蔥綠的大地,如果再過些日子,那些小黃花就會長滿漫山遍野,有些小黃花之間會生出一團毛茸茸的小白球,沒錯,那就是蒲公英。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蒲公英

蒲公英,我們都玩過,那個毛茸茸的小球,用嘴一吹,一頂頂降落傘一樣的蒲公英種子就會隨著風飄向空中,飄啊飄啊,落地之後再次生根發芽。

當我們的視線隨著蒲公英的種子看向遠方時,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中老年婦女們彎著腰,在綠地上忙碌著什麼,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些阿姨們正在採摘蒲公英。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採摘蒲公英

據她們介紹,“蒲公英的作用可大著呢,把蒲公英採回去,洗乾淨,太陽曬乾,然後用來泡水喝,對身體可好著呢!”

我問,“那具體有什麼好處呢?”

“我也說不出來,反正就是能養生!”

養生?不正確的養生,那就是害命!

蒲公英

我是中醫,自然是知道蒲公英的。

蒲公英,又被稱作黃花地丁,全株草都可以入藥,從中醫的性味上來講屬於苦寒藥物。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於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溼熱黃疸,熱淋澀痛。

蒲公英最早被收錄在《唐本草》一書之中,在書中記載了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

“婦人乳癰腫”與現代醫學的乳腺炎類似,如今還會有很多人通過蒲公英來治療,或者和其它藥物一起組方使用,或者單獨煮湯內服,也有將蒲公英或搗碎或煮汁,然後外敷在胸部患處。

蒲公英最大效用在於它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現代的藥理研究中也發現蒲公英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因此總是能看到蒲公英在改善熱性呼吸道疾病相關症狀中不錯的表現。

而蒲地藍消炎口服液也正是應用了蒲公英這一特性,與其他苦寒藥物一起組方製成,應用於中醫辨證中熱性的癤腫、腮腺炎、咽炎、扁桃體炎等。這些疾病,在兒童患者中,特別常見,如果你家裡有小朋友,而你的小朋友又去醫院看過病,那你一定對這一種藥耳熟能詳。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

中藥亂用被批

看上去蒲公英確實是一味很不錯的中藥,然而在臨床中藥物亂用及濫用的現象也讓中藥背了鍋。一些現代醫學體系下的醫生對於中醫理論的不瞭解,對於中藥藥性的不熟悉,將應該有明確使用對象的中成藥用成了“萬金油”。兒科、婦科、呼吸科甚至口腔科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萬金油

隨著一些應用蒲地藍製劑中出現了臨床安全問題,國家藥監局發文,要求修訂蒲地藍製劑說明書,明確相關製劑的不良反應、禁忌以及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項應包括:該製劑有以下不良反應報告: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乏力、頭暈、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

“禁忌”項應包括:對本品及所含成分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應包括

1.孕婦慎用。2.過敏體質者慎用。3.症見腹痛、喜暖、洩瀉等脾胃虛寒者慎用。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國家藥監局發文

這對於中成藥的合理應用是個好消息,避免濫用亂用,才能更好地保護患者的健康。

與蒲地藍類似,同樣是中成藥的茵梔黃

也曾經因為被濫用於新生兒的黃疸而出現過新生兒嚴重腹瀉等不良反應,也因此,幾乎每年都會有一波對於它的口誅筆伐。

蒲公英服用禁忌

說回中藥本身,蒲公英,作為一種中藥,自然也是有適用範圍的,由於蒲公英性味寒涼,因此蒲公英僅適用於熱性病症。

  • 脾胃虛寒

如果本身就是屬於脾胃虛寒,那麼蒲公英就不太適合服用,否則有可能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

  • 過量服用

作為養生大軍中的一員,偶爾喝一點蒲公英泡水,不會出現明顯等身體損害,但是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就會損傷脾胃。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蒲公英泡水

中藥也有副作用

是的,中藥,包括中成藥,從來都沒有說過沒有副作用,雖然已經應用千年,但是總是能見到用藥不當出現的悲劇。

曾經有一位老人,聽說中藥蒼耳子可以治療鼻炎,於是老人到田間地頭山坡上去為自己的孫子採摘採耳,而後又親手將生蒼耳給自己9歲的孫子喂下,導致孫子發生中毒,險些喪失了性命。

常用它來做養生茶,喝的不對,可能適得其反!

誤服蒼耳子而險些喪命

此類的信息,我們總是能夠聽到,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的心中,“中草藥就是一些花花草草,根本不會有副作用。”

也有人說,生薑、大米、大蔥、紅棗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可以作為食品的中藥,也有副作用嗎?如果有,為什麼我們平時沒有感覺到?

當然有,這類藥食同源類的藥食,由於我們長期的生活經驗,平時的使用已經是在合理範圍內的,而如果食用時不加註意,過量食用,或者不當使用,很有可能出現影響身體健康的情況。

中藥不僅有副作用,有時還會有很嚴重的毒副反應。

​總結

蒲公英也好,蒲地藍也好,甚至文中提到的蒼耳子、茵梔黃,都屬於中藥範疇(包括中成藥),既然是藥品,那就應該在合理範圍內應用,才能發揮藥品的功效,如果不合理使用,藥品也可能變成有毒之品。

養生,一定要科學養生,不要踩進錯誤養生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