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杂谈 │ 脂砚斋是谁

接着上一回讲!

交代完甄士隐和贾雨村之后,小说写到了甄士隐的女儿,也就是甄英莲,谐音应怜,应该感到可怜。当你读到第四回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这种可怜的意味,她的悲惨一生,从名字上就早已昭示。

甄士隐的家里有一位仆人,他叫霍起,元宵节那天,霍起抱着英莲上街看社火花灯,结果把英莲弄丢了。霍起也是谐音,霍谐音祸,祸起,暗示着甄士隐家里的祸事就此开始了。果不其然,孩子丢后,宅子也毁于一场大火,一连串的灾祸接踵而来。

无家可居的甄士隐,无奈带着媳妇,投奔岳丈封肃,岳父对他十分刻薄,仍不忘从女婿身上捞得好处,直至将甄士隐逼疯,随一僧一道而去。封肃也是谐音,风俗,意思是说,这种情况在当时社会,大概就是民风易俗,表明了曹雪芹对人情冷暖的一些看法。

红楼梦杂谈 │ 脂砚斋是谁

好了,关于第一回里的谐音,大概就这些。后面的章回还会有,我们遇到再说。

可能,有的读者会问了,曹雪芹当时写书的时候,真的是这么有意设计的吗?九十几万字的小说,他能想的那么周全?会不会是后世的研究者,穿凿附会,过度解读了呢?

这些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 :

其一,曹雪芹想不了那么周全,创作也绝不可能一挥而就。因此主体故事写成之后,他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换句话说,所有的周全,都是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增补、完善而最终达成的。

其二,近现代以来,对红楼梦的解构,并不是盲目的,不是臆测的。基本上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脂砚斋。肯定有不少初次接触红楼梦的读者,以为脂砚斋是个书斋,或者是当时的一个出版机构。其实不是,脂砚斋是一个人,一个书评人,并且是一个与曹雪芹关系十分密切,熟知他写作意图的书评人。因此,他的批语对解读红楼梦很重要。

最后,补充一点,明清时期,小说市场非常繁荣。大家最熟知的四大名著,都是产生于这段时期,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因此,这段时期,涌现出许多的书评人,他们的解读能够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作品。最著名的书评人就是金圣叹。

结束。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