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電工與收音機

1976年底招工回城,分配到電務段工作,工作是稱心如意。那時候全社會的學習氛圍很濃厚,我是文革高中生,底子太薄,所從事的工作屬於技術工種,按規定有三年的學徒期,無疑有一種緊迫感,必須加強學習。

讀書、電工與收音機

那時候技術書籍不多,記得最先買的幾本書:上海鐵道出版社的《電工原理》,北大的《晶體管電路》,這兩本是基礎知識,《農村有線廣播》,這本書跟我維護的設備相關,還訂閱了《無線電》雜誌,從此開始學習之路。

自學,真正堅持下來很不容易,沒有老師的指導和高人的點醒,完全靠自己領悟,感覺就是難、有點難,真的難!煩,有點煩,真的煩!苦,有點苦,真的苦!常常產生厭倦情緒和煩躁心理,心一急乾脆停下來,老子不學了。過兩天待心情平靜下來,沒辦法,不學不行,又拿起書來,開始那幾年就是這麼過來的。

水平有限,書上有的地方看好多遍都沒有弄懂,急人,後來找到一個辦法,碰到難題,把內容相同的書買兩本,要不同的出版社和不同的作者,那時候的書貨真價實,不像後來有好多文抄公,千篇一律。這樣,作者講解的方法可能不同,便於理解,不要卡在這裡。

讀書、電工與收音機

幸運的是經過反反覆覆,硬著頭皮堅持挺下來,慢慢感覺懂得的東西多了,有長勁,工作不再是摸黑,維修工作都是有書對的(湖南話,意思是,做事不是憑感覺,是有根據的),久而久之便養成了習慣,有空不看書總覺得那裡不對勁。結婚前住單身宿舍,枕邊總有兩本書,是在看書中入睡。父母家外地,常回去看望,特別是月底沒錢了,為了蹭飯跑得更勤,來回都要坐火車去,為了和交接班時間對上,經常是坐慢車,要一個半小時,隨身的軍書包裡就放著兩本書,時間就是這麼過的,記得多次受到身邊旅客的表揚。後來新華書店採取開放式,就方便了,休息那天常常是早晨睡到自然醒,下午到新華書店看一下午,看到好的還是買一本。

到後來,那本《電工原理》被我翻爛了,這本書好,真的不捨,後來又買了一本相同的,算是收藏。當時,在工作地點、宿舍、父母家、自己家和書包裡都有書。

《農村有線廣播》也翻得夠嗆,裡面講的GY2*275擴音機,正是我維護的設備,可以說研究得比較透。

後來買書成了習慣,一直與時俱進,與那些年一路發展和淘汰的家電相關的書我都有,最後是計算機的書,直到離開維護崗位為止,也停止訂閱《無線電》和《電子報》。手上的業餘技術書,包括數學、物理等有近百本,有二十年的《無線電》雜誌和將近十年的《電子報》合訂本,還有兩本《數學手冊》,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可笑,當時是不是想當數學家?

讀書、電工與收音機

後來有了規定,下過鄉的知青,可以提前一年進行定級考試,考試合格者跳過一級、直接晉到二級工,工資幾乎翻番。記得那次定級的實作考試,設兩個故障,每個故障處理時間是20分鐘,連起來計時。我不到十分鐘就把兩個故障弄好了,監考的領工員楞楞地看著我,有點不相信,好久才說了一句:聽說你不錯,沒想到是這麼不錯。我天天琢磨這套設備,簡直太熟悉,把它研究透了,比任何東西都要熟悉,當時能默畫出GY2*275的電路圖。

書給了我知識,使我成為一名合格的工作者,也為我打開了今後的路。提前晉級;考上了職稱;從每次實作考試時的一個忐忑不安的應試者,變成實作考試的出題人和監考官,以輕鬆愉快地心情參與實作考試。當上了工長,開啟上坡之路;我們單位都是技術工種,當個工長不容易,首先一條就是業務能力,因為工作遠離單位,負責一方,純靠自己,責任重大。這些都為後來做好了基礎。

讀書、電工與收音機

有一本書給我印象很深,很受教益。這是一本前蘇聯人寫收音機的書,不知是寫得好、還是翻譯得好,或者兩者都有。這本書敘述口語化,深入淺出,從廣播電臺說到收音機的原理,可能是當時已經有了基礎,居然一路可以看懂看下去,看完後有一種開工資的喜悅心情。

開卷有益,千真萬確,利人利己利社會,雖然難,很值得,雖然苦,無悔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