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你贊同哪一個觀點?為什麼?

可梁識


首先,從人的本能講,孩子可能並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帶來的後果,他只是依靠自己的本能和對世界的少許認知而做出了一些事情;其次,有些孩子做的事情和他處於某種環境或者受周圍人的影響,尤其父母,因為他看到了父母做的一些事,而且並沒有受到一些懲罰,所以在他的認知裡,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可以做。然後我們在來說一下人之初,性本善這個觀點。何為善,善其實是從人類和社會角度講的,與大多數人的三觀相近並得到認可的行為就是善,但是我們從生物本能來講,也沒有善惡之說,食肉動物吃肉,就一定是惡嗎?食草動物吃草就一定是善嗎?只是我們人類對此下的定義,生物為了生存,遵循自己的生物本能,本就沒有善惡之分。

中國俗語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也是這個意思。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他接觸什麼樣的人,身處什麼樣的環境,受什麼樣的教育,對一個人基本品格,基本面貌的形成,往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環境對人的成長、教育對人的成長的都有影響。


網紅故事匯


善惡一身。沒有純善,也無純惡,我可傷人亦可愛人。

為了利益可喪盡天良。

也可用錢把自己包裝的很善良。

當然大部分的人,善都大於惡。


齊齊姥爺666


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了卻說:人之初性本惡。這是諸子百家,各自爭鳴那個時代爭論不休的話題。

荀子在《勸學篇》有一段話:幹,夷,越,莫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嬰兒生下墜地的哭聲是一樣的,長大了風俗習慣,行為就不一樣了,這是受教育的後果,引伸的講,人的後期教育,客觀影響是很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道理亦是如此。

故,本人認為:人後期生長,客觀條件和受到的教育程度不一樣,決定了人的優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