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在婚姻中,当往事已成惘然,当爱情被恨意代替,你会选择挽留还是断然离去?电影通过悬疑的故事框架,给我们剖析了两性面对婚姻困境时的抉择命题。

本片改编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由曾经导演过《七宗罪》《返老还童》等影片的大卫·芬奇执导。该片自2014年上映后反响甚佳,获得第18届好莱坞电影奖最佳影片奖,在豆瓣网站上更是被评为8.7的高分。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尼克在结婚纪念日的早上,前往妹妹玛戈的酒吧抱怨妻子艾米。当他返回家中时,发现客厅茶几玻璃碎了一地,而妻子艾米也随之消失无踪。警探邦妮接到报案后赶来调查,在现场的蛛丝马迹中,似乎昭示着夫妻感情裂变后的谋杀罪行。

通过媒体的大肆渲染和妄加揣测,尼克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而这场悬疑迷雾的背后,操纵者竟是妻子艾米。彼时,改头换面的艾米正云游他乡,笑看一切,而发现真相的丈夫尼克迫于无奈,重金聘请律师以求自证清白。在谎言与真相的博弈中,夫妻双方的婚姻拉锯战由此展开。

影片秉承大卫·芬奇以往的黑色冷峻风格,以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悬疑且残酷的婚姻事实。电影以妻子伪装被旧情人绑架的假象,平安归家粉饰婚姻太平、夫妻恩爱作为结尾,表达了导演对婚姻生活的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在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揭示的是两性关系在婚姻围城里偏执操控的问题。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01、影片巧妙运用物与人、光与影相互对照的视觉效果,使故事真假难辨充满悬疑,给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极致观感

《消失的爱人》的创作风格十分独特,它将最普通的两性婚姻为素材基础,并巧妙融合悬疑犯罪和惊悚的元素。在丰富的视角转换及黑暗的视觉冲击中,使谎言与真相交叉重叠,故事呈现重重悬疑的细节,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形成刺激紧张的极致观感。

首先,影片在叙事视角上采用了物与人相互替换的镜头语言,刻意将故事情节切割成碎片,使真相扑朔迷离充满玄机。

影片伊始,丈夫尼克回家后发现妻子艾米消失无踪。当警方赶往现场时,发现茶几破碎而柜台上的相框却屹立不倒,厨房看似干净却有若隐若现的血迹。种种可疑的迹象,仿佛暗示着一场凶杀案的现场,而丈夫就是第一个可疑的对象。

影片以丈夫与警方的冲突关系为主要线索,穿插了艾米书写笔记本的特写镜头。两个场景的交叉剪辑,在物与人之间不断闪回的插叙中,观众逐渐捕获到艾米与尼克从相识到相恋的浪漫片段。

过往的甜蜜与丈夫如今的漠然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观众对妻子艾米的消失产生疑惑。这是一场密谋的凶杀,还是另有隐情,悬疑就此发生。

随着剧情不断推进,寻宝线索中的出轨痕迹,信用卡不明巨额的开销,新闻发布会不合时宜的笑容等情节,加剧了丈夫与家人、丈夫与媒体的对峙关系,更渲染了蓄意犯罪的舆论氛围。

影片前半部分充满悬疑色彩,谜团众多,悬念重重,紧张的氛围时刻绷紧观众的神经线,继而引导观众对扑朔的谜情不断猜测,对破碎的片段重新组合,从而形成紧张刺激的极致观感。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其次,影片为了营造犯罪悬疑的惊悚氛围,在场景调度中充分运用光与影的阴沉画面,使观众在昏暗的视觉冲击下产生心理上的刺激感。

电影摄影大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推崇影视创作要“用光来写剧本”。导演芬奇也深谙这个道理,影片延续了他以往冷峻的创作风格,在光影的刻画上更是开拓了黑色电影的艺术创意。

影片中,当疑团尚未揭开,尼克被迫屈居于姐姐玛戈的家里时,导演充分利用室内灯光昏暗的优越性,在屋内的阴影和非自然光线充分映射下,使得尼克的表情轮廓神秘而阴郁。人物阴暗的表情加重观众心中的疑虑,增添了案情的悬念感。

此外,在插叙的回忆中,尼克和艾米相遇,相恋,求婚,争执等情节都不约而合设置在昏黄的光影中,烘托出紧凑悬疑的环境氛围,更给观众渲染了一种真假难辨的心理气氛。在黑暗的画面里,观众不知不觉将注意力集中到每一秒的镜头中,尽力搜寻线索背后主人公的感情真相。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02、在多元的叙事方式下,情节跌宕反转变化莫测,引发观众对两性婚姻困境的重新思考与评判

影片剧情推进一半,拨开悬疑的迷雾,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是疑团背后的大反转。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大反转之后,剧情又层层推进,观众一次次被推向思绪的制高点。在快速的情感转换中,引发观众对两性婚姻关系的重新思考与评判。

反转一:

当观众的眼前还笼罩着案情迷雾时,影片的叙事视角突然斗转到妻子艾米身上。在一片阳光灿烂中的画面中,伴随着艾米决绝的内心旁白,破碎的真相被重新组合,所谓的凶杀案只不过是艾米一场密谋已久的报复计划。

从黑暗的屋内转移到灿烂的旅途,影片陡然转换的叙事视角,直接给观众难以置信的心理冲击,之前沉浸式的暗黑悬疑色彩也瞬时湮灭。与此同时,观众对女主人公艾米婚姻不幸的同情,顷刻之间转为对其心思缜密狠辣的畏惧。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反转二:

在大反转之后,影片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围绕着艾米和尼克的婚姻博弈层层推进。当观众的眼球聚焦在艾米的自杀行为时,影片再次设置了艾米遭受抢劫的小反转。艾米走投无路,只能投靠旧情人科林斯。

在影片的双重线索中,丈夫尼克经过律师的训练后,也开启了一场表演性质的电视表白。面对着丈夫的深情告白,艾米的内心再次燃起爱情的火焰。而燃起的火红烈焰,掩盖了艾米原本自杀的打算,却滋长了她残杀科斯林的邪念。

愈演愈烈的婚姻斗争,直接将艾米拖拽到道德的边缘。从报复丈夫到残杀无辜,从毁灭婚姻到试图挽回,艾米对婚姻关系的玩弄手段,不禁让人心生颤栗。而故事情节的二次反转,也再次颠覆观众对人性的看法,引发婚姻困境与道德泯灭之间的深刻思考。

反转三:

剧情再次反转,当观众感慨着道德沦丧的后果,期盼着故事结尾的真相大白时,导演却给观众留下一个更为瞠目的结局。艾米的怀孕,让懦弱的尼克不得不继续停留在原有的状态。夫妻双方最终没有以离婚收场,而是继续禁锢在婚姻的牢笼中,强笑欢颜。

然而,回到原点的婚姻,不再有信任和爱意,更多的是背叛后的仇恨以及人性泯灭的恐惧。导演通过艾米与丈夫尼克之间的博弈情节和叙事视角的转换,将剧情一次次地反转,刷新着观众的思绪,也引导观众对婚姻与人性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03、黑色反讽的人物符号,诱发“偏差行为”的情绪导向,映射着艾米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

影片在深入人性思考的同时,并没有给尼克一个解脱的机会,而是将夫妻二人继续囚禁在婚姻的围城里,相互操控,彼此折磨。显然,在曲折回环的反转中,导演真正想要带领观众探讨的是两性关系婚姻困境的本质问题。

在两性婚姻困境的问题上,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表示,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在于需求,当需求不被满足时,就会对对方施加压力,继而失望愤恨,做出难以想象的“偏差行为”。“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

影片中,艾米在亲密关系里就时常展现出极端的“偏差行为”。在过去交往的对象中,艾米试图去操控每个人的内心,以求顺从自己内心的需求。当对方无法顺从时,她便疯狂报复,给对方挂上跟踪狂,强奸犯,甚至是谋杀犯的罪名。

这种极端的报复心理,其实源自于其内心深处的压抑与扭曲。心灵上扭曲,恰恰来自于影片中那个虚拟的人物符号--“了不起的艾米”。

影片中,当现实中的艾米失踪时,父母对新闻媒体时刻宣扬着“了不起的艾米”,悲伤中透露着戏谑,幽默中暗含着讽刺意味。父母笔下的艾米是个完美的虚拟形象。虚拟的艾米文武双全,样样了得。

相比之下,现实中的艾米甜美有余,却才能不足。难以企及的完美,诱发现实中的艾米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阴影,外露时行为傲慢,孤独时极度自卑。

从小到大的模范效应,让艾米对自身形象的设置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为了挽回体面的婚姻,她牺牲了人性的善良,践踏了道德的底线。在“偏差行为”的操控下,艾米一步步走向了痛苦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丈夫尼克说:是的,我爱过你,可后来咱俩之剩互相怨恨,互相试图控制对方还给对方造成了痛苦。

艾米则十分决绝地说:这就是婚姻。

夫妻双方逢场作戏,人前恩爱嬉笑,人后咬牙切齿。影片最后,导演以黑色讽刺的开放式结局,给观众抛出了关于“婚姻”命题的终极思考--彼此操控的婚姻是否还有意义?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04、跳出思想操控的怪圈,理性对待亲密关系,彼此尊重才能在婚姻围城里保持心灵上的自由

诚然,彼此操控的婚姻不幸福,也无意义。当感情蜕变为悬疑,当爱情泯灭了人性,浮于表面的亲密关系就如泡沫那般,一触即破。相爱容易相守难,两性婚姻关系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深刻命题。

首先,遵循感情的演变历程,理性对待亲密关系。

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著作《亲密关系》中将完整健康的亲密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即: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

每段情感之旅总要经过满心温暖的热恋期到彼此争执的幻灭期,如同人的一生要经历童稚的少年到迟暮的老年。当我们意识到感情的发展弧度时,最应该做的是正常看待澎湃转为平静的情感变化,而不是一心追求表面的黏合。

影片中,艾米和尼克最终走向婚姻的死胡同,直接因缘是艾米无法理性对待婚姻的正常演变。在激烈的热恋期逐渐消退时,艾米无法忍受尼克对家人关心以及对自己的漠视。平静的婚姻感情让她变得不可理喻,甚至选择以消失的方式把丈夫推向舆论的靶向,更把自己的道德湮没在犯罪的深渊。

在深渊中,婚姻没有幸福可言,留下的只有幻灭和痛苦。所以,两性婚姻关系,感情从绚丽归为平淡是正常的发展之路,只有理性对待,克服瓶颈期,才能让感情细水长流,延绵不息。

《消失的爱人》:惊悚悬疑的外壳下,是对两性婚姻困境的深刻反思

其次,跳出思想操控的怪圈,在尊重中保持心灵自由。

影片中,艾米婚姻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心思想的操控性。无论是高中初恋,还是结婚对象,艾米都是处于情感的制高点,意图掌控着对方的一切。

从小到大的国民榜样优越感,让她有着藐视众人的傲娇姿态。继而在亲密关系中,她逐渐彰显出过度膨胀的女性意识,摆弄着几近疯狂的操控欲望,却唯独丢失了夫妻相处的尊重之道。

但事实上,操控并不能带来婚姻的和谐,只会捆绑双方的自由,最终走向毁灭。就如电影《囧妈》中,徐伊万与妻子最终走向离婚的境况,根本原因就在于徐伊万承袭了母亲包办一切的行为。

同样的,影片最终将艾米和尼克困在婚姻的围城中,也带给观众无限的感慨和唏嘘。婚姻中的强势操纵,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反之,跳出思想操控的怪圈,相互尊重才能收获心灵的自由和情感的救赎。

写在最后

两性婚姻关系从热烈到平淡,是一个谷峰的高低转变。唯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亲密关系,摒弃操控的思维怪圈,才能让婚姻走得长远。

在感情上,没有输赢可分,唯有自在与否。终日互相操控,只会让彼此都疲惫不堪,痛苦不已。白头偕老并不容易,艰难相守才能方得始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