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隨著氣溫的日漸回升,讓人們逐漸感受到了夏天的味道。一說到夏天,相信許多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便是熙熙攘攘的夜宵攤了。邀上幾個好友,點上幾個小菜,再來瓶冰鎮啤酒,可謂人間太美好了。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全國各個地方的夜宵小吃可能豐富多彩,但炒蛤蜊,炒蟶子,炒蜆子,牡蠣肯定是最受歡迎的幾種小吃。但吃了幾十年的你能夠分得清楚他們嗎?

1.蛤(gé)蜊,又名花蛤,嘿嘿有多少人是讀成花hé的。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蛤蜊特徵:橢扇型殼,外面自然生長出的漂亮花紋,並且每吃到嘴裡的蛤都是不一樣的哦。

蛤蜊主要生活在淡水裡,是以蛤蜊殼內有著許多的泥沙,所以燒蛤蜊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去沙,許多人去沙去不乾淨吃到嘴裡總是嘎嘣脆,使得蛤蜊的口感大減。通常去沙的方法就是把蛤蜊放在淡鹽水中,再加上適量的油,靜置2~3個小時自然吐沙。這樣子去沙的方法保證你吃到嘴裡軟滑細膩入口即化唇齒留香。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2.蟶(chēng)子,學名蟶怪。因其體呈延長形,兩殼合抱後呈竹筒狀,故得竹蟶之名。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蟶子其實是比較好認的,長條形殼,兩條腿伸出來。蟶子是生活海洋裡的這點與蛤蜊不一樣,是以蟶子裡面不會有太多的沙子。

值得一提的是蟶子的抓法,在沿海地區的捕蟶人們通常會在海水落潮的時候,一手提著籃子裡面放著一小瓶鹽,發現蟶窩後,就擠一點鹽,蟶子馬上就會受不了刺激,向外拱鹽吐泡泡。香哦皂哦吐泡泡~,然後就會把自己給暴露,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般捕蟶好手們一天可以捕獲4,5斤蟶子,一天的收入可以達到200元。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3.蜆子,一般人都叫它貝殼

蜆子是一種淡水貝殼,他的基因非常複雜,分生長環境,沙里長的叫黃沙蜆,貝殼黃色,淤泥裡生長的叫泥蜆,黑不溜湫的,體積差不多,泥蜆稍大,當然最屬沙蜆好吃。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蜆子有黑殼黃殼之分,黃殼,殼內顯紫色者,誒呀媽,這不是傳說中的帝王色,乃蜆中極品!傳說吃一口就可以內蘊帝王紫氣,他日一遇風雲便可化成龍。咳咳當然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終其一生都不太可能遇到屬於他的風雲了。

蜆子有一種烹調方法,俗稱“含蜆”的,其製法是將河蜆洗淨置入鍋中,待蜆殼開啟,燙以開水,有頃,將熱水濾去,如此反覆兩三次。蜆肉既熟,卻不過分縮水,飽滿如初。最後再將蜆子倒入由蔥珠油、魚露、味精、鹽等調味品配合而成的溶液中浸漬,便大功告成。食之,其味甜美,令人胃口大開。春風十里,不如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嘗試下,窩窩頭敢打包票學會這道菜的他或她家庭地位一定會直線上升。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4.牡蠣(生蠔)在這裡不是窩窩頭說最起碼有八成以上的人把牡(mǔ)蠣讀成了牡(dǔ)蠣的,嘿嘿以後不要拼音打不出來用手寫了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牡蠣自古以來因為長得像那啥【嗶——】,一直被認為可以增強【嗶——】能力的靈丹妙藥,可以說和豬腰子並肩神壇了。但這個是否真能增強那玩意窩窩頭我也不知道,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些人吃了確實有用吃了就金槍不倒了,但有些人吃了確毫無作用。


生蠔的吃法也千奇百怪但總的來說生蠔有三吃是最出名的

一.刺身,將新鮮的生蠔用鞘刀翹開擠一點檸檬汁上去就一嘴吞下去,這樣可以保住生蠔最大的汁水品嚐出生蠔最原始的鮮味。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二.蒜蓉+粉絲,烤而食之。這種也是最普遍的吃法深受夜宵攤們的喜愛。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三.海蠣煎,這個相信許多人都聞所未聞,但這種做法的美味絲毫不低於前面兩種,且這種做法最受家庭菜的親睞了。

吃了十幾年你分得清楚蛤蜊、蟶子、蜆子、牡蠣嗎?


關注不白吃窩窩頭微信公眾號帶你去領略更多美食精彩吧!(現關注還有小禮品贈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