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怎么来的?

王者归来7596


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陵墓里的陪葬品,《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怪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的记载,说明秦始皇在继承皇位之初(公元前246年)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兵马俑便是西距秦始皇帝陵东侧1.5公里兵马俑陪葬坑里出土的,三座俑坑共占地20000多平方米,坑内埋葬了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制作这些陶俑的应是秦王朝中宫廷制陶作坊的工匠,而且兵马俑甚至是千人千面的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秦俑的面部神态十分的丰富,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充分的反应出作者观察生活深入细致的能力,每个陶俑从额头,唇部,下巴,胡须都各有不同。古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头发,甚至看作身份的象征,秦俑的发型也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变化。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兵马俑彩色部分大部分已经脱落,身上仅存斑剥残迹。但是之前出土的一个“绿面”跪射俑,出土时这尊陶俑身上的彩绘保存完整。这件陶俑的淡绿色面孔尤为引人注目,更使恢宏壮观的兵马俑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如果到西安真是要去一观,那壮观的感受无以言表。


图片照于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时代


芒果果果果


兵马俑并未在史籍上有所记载,故未被人知,也因此历经二千余年而能保存原貌。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

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扩展资料

部分兵马俑介绍:

1、武士俑

即普通士兵,平均身高约1.8米。作为军阵主体,在秦俑坑中出土数量为最多,可依着装有异分为两类,即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他们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俑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俑则分布于阵中。两类武士皆持实战兵器,气质昂扬,静中寓动。

2、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下级军吏在兵阵中,以口令指挥阵势。



淡看云卷云舒之善者


兵马俑(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县采石场部之间,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工程量之大可想而知,仲山,峻峨山下死尸成片,侧面显示了整个工程的残酷。它还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呢!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 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冢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 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间隔在11条东西向的过洞里,排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秦兵马俑博物馆官长袁仲一解释说:“一来,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二来,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起码需要5~7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初步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坑内布局分为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于俑坑东端,四周长廊有立式弩兵俑60个,阵心由八路面东的160个蹲跪式弩兵俑组成。弩兵采取阵中张阵的编列,立、跪起伏轮番射击,以弥弩张缓慢之虞。

  第二个单元,位于俑坑的右侧,由64乘战车组成方阵(车系木质,仅留遗迹)。每列8乘,共有8列。车前驾有真马大小的陶马4匹。每车后一字排列兵俑3个,中为御手拉马辔,另两个分别立于车左和车右,手持长柄兵器。

  第三单元,位于中部,由19辆战车,264个步兵俑和8个骑士俑组成长方形阵,共分3列。每匹马前立骑士俑一个,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拉弓状。每乘车后除三名车士外,还配有8~36个步兵俑。

  第四单元,位于军阵左侧,108个骑士俑和180匹陶鞍马俑排成11列横队,组成长方形骑兵阵。其中第1、3列为战车6辆。每匹马前,立胡服骑士俑一个,右手牵马,左手拉弓。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从2个坑的布局和阵法看,二号坑阵式复杂,兵种齐全,是对阵的中坚力量。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对。”《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事家的理论图解。

  从秦俑坑出土兵器的刻记年号看,兵马俑从葬坑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修建的。秦始皇凭借他“挥剑决浮云”、“大略驾群才”的能力,灭六国,统天下。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继续大修阿房宫和弛道,赋税徭役比以前更为繁重,从而引起农民大起义。在这种形式下,三号坑中途终断,四号坑未及放兵马俑,就匆匆填死了。发掘中发现有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秦始皇陵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2007年5月8日,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沧海桑田,雄壮的兵马俑军阵曾沉寂千年。二十世纪的今天,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中,古老的兵马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走向了新的辉煌。

  兵马俑共计8000余件,规模十分宏大。







贵极登峰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2]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4],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5][6][7]

中文名称

兵马俑

出土地点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馆藏地点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所属年代

秦代

又名

秦始皇兵马俑,秦兵马俑,秦俑

外文名

Terracotta Army

发现时间

1974年3月

文保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荣誉

世界第八大奇迹

开放时间

09:00 - 17:00

门票价格

120元[8]  

建议游玩时长

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侧影身旁


  提到兵马俑大家会想到什么呢?璀璨的大秦历史,英姿神武的秦始皇大帝,还有中国那让世人都羡慕的先秦科技,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大家转瞬之间就能够联想到的东西,小编也和大家一样,也对这个充满历史痕迹的存在寄予了很多感情,不过小编要告诉大家,这样伟大的历史成就,它不仅仅代表着古代的辉煌,曾经还牵涉到了一起灾难。

  

  可能很多读者会感觉到小编有些乱扯,明明兵马俑是一个象征着盛世的遗产,怎么会和一个灾难相挂钩呢?当年小编接触到兵马俑的真实历史时,也和大家一样感觉到很诧异,但真实情况却是兵马俑的背后蕴含着很多的血腥,这场血腥的程度可能会成为秦始皇一生的污点,但庆幸的是当时的宰相李斯及时的阻止了这一切,这才让兵马俑没有在它历史的痕迹上再抹上一层鲜血的罪恶。

  

  这件往事可能要从当年秦始皇准备自己身后事开始说起,以前小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喜欢看一个人崛起的过程,但是真正到了辉煌以后,小编对他的过往就开始有些抗拒了,正因为如此当年秦始皇逐渐走向没落的那段历史往事小编接触的有点少,相信大家也和小编如此,所以当年兵马俑的真相就差点淡出了我们的关注点。

  

  言归正传,当年秦始皇看着自己的身躯逐渐老去,他也知道自己向天下臣民编造的那个谎言,未来将要率领秦国一统万年,这的确是做不到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到了未来的历史记载中,可能秦始皇一生中说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他生怕后人会漏掉他曾经的功绩,所以他想要给后人留下一件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小编要说到的兵马俑,不过兵马俑这件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可能觉得是艺术品,但在古代人看来那可是活生生的人殉情。

  

  因为自战国以来所有的殉葬规格都要求以人来代替,虽然当时也有一些历史学者提出过要用陶俑来代替人殉制度,但这还遭到了当年孔子等人的反对,所以到秦始皇时期他依旧非常痴迷于人殉制度,他要在地底下建造一支陪伴他度过一辈子的军队,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他的大秦帝国的军威,所以他想要牺牲一大批的军事将领陪他进入皇陵,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非常壮观的兵马俑要被活人所代替。

  

  很明显若是要出现今天这么多的兵马俑,那得死上很多精壮的秦国士兵,甚至是一些伟大的将领,当时的大将章邯王离等人都感觉到有些担忧,虽说他们愿意追随秦始皇的辉煌,但是他们又害怕如此强大的军队,结果被埋藏到处里实在是太可惜了,而且在小编看来这种行为方式在现在实在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毁灭罪过,但秦始皇的威严没有人可以挑衅他做出的决定也没有人能够更改。

  

  不过就在灾难即将要开始的时候李斯站了,在晚年时期,秦始皇的骄狂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极点,也只有这个曾经陪伴他度过战乱的老同事才能劝阻一下,她直接表明大秦帝国的辉煌不仅仅存在于历史的记载中,同时也存在于后来的继承者对帝国的延续,所以若是秦始皇大规模的实行人殉制度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灾难,使得那些将军们白白送死,秦始皇何等聪明之人,在头脑发烧之后仔细回想了一下,觉得李斯还是看到了未来帝国的趋势,所以最终停止了这项恐怖的灾难。

  

  不过秦始皇的辉煌终究不能够被改变,所以他开始模仿所有将军的仪表建造出了秦始皇兵马俑,虽然这个地方没能统治他的国家千万年,但是他死去以后他所率领的陶俑士兵依旧会守护华夏万载,而这些兵马俑也正好成为了我们现在人的世界奇迹。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在古代有殉葬的制度,殉葬的队伍越是庞大,墓主的身份秦皇地位越是高大。秦朝是靠强攻硬弩攻下的六国,秦皇希望在自己死后也能拥有秦军一样的精锐士卒陪伴在自己身边,所以使用陶俑浇筑成为秦军士足的模样来殉葬。这就是兵马俑的来历。



上帝视野


在古代,兵马俑是秦始皇陪葬的,那我们说兵马俑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有人认为兵马俑是用活人制作而成的,这根本不是依据,在我们看到的电视上,专家都说兵马俑都是用陶土雕刻而成的,我们在秦始皇陵看到的那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就是巧工巧匠雕刻而成,在烧制而成的,并不是用活人制作的,如果想要查阅更多兵马俑的知识,可以看一些关于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书籍,也要观看一些历史节目这样人们不会想说兵马俑是活人制作而成的

在我国比较大的陵墓就是秦始皇陵,大家可以去秦始皇陵可以看一下真正的兵马俑图片只上传别的图片,如果想要看兵马俑的图片可以在百度上搜就可以看到了

我是一奇解说,祝大家新年快乐!



一奇解说


1974年0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1974年07月,考古工作者开始对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的秦代兵马俑坑进行发掘工作。

那之前有没有人发现呢?

据说兵马俑坑原来有很多村民的祖坟,他们在打墓室的时候早就发现了这些泥人陶片,但因为是地下发现的陪葬品,他们便将其堆到一边,并没有人想把这些陪葬泥人带出来。或者大家以往这是土地神的象征,赶紧拜拜,更不敢带出来。

1974年3月29日,对秦俑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翻开了秦陵史上的重要一页。这天,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窿。挖开窟窿后,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玩艺儿。村民们开始有些丧气,认为是挖到了古人的砖瓦窑,这就会影响他们的打井进度。不过后来他们紧张起来,“瓦罐”变成了像一个人的脖腔,之后便是身子。他们改变了看法:这该是个“瓦爷庙(神庙)”,它是“瓦神爷”。“瓦神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因为当地地下早就有“瓦神爷”的说法,传说挖出“瓦神爷”要“招祸”。随后在井下又挖出了“瓦神爷”的胳膊腿、铜兵器和砖头,整个村子为此事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来。正当村民们面对这些“瓦爷”不知所措的时候,晏寨公社的水保员房树民来到了西杨村检查这口井的进展情况。当他听说挖到了5米多深还不见水时,房树民急忙来到了井边。看到从井里挖出的秦砖和“瓦神爷”时,这位水保员凭着自己的文物知识和对国家文物政策的了解,急忙对村民讲:“大家不要动,这可能是文物。”随即向临潼县政府作了汇报。

《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

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25]

当初的兵马俑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撞胡思乱想


一.兵马俑来历: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俑坑,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有君主死后奴隶活人殉葬的制度,秦始皇在建立自己的陵墓是丞相李斯认为活人殉葬过于残酷,劝其改为陶俑殉葬,这表示了我国古代人们“视死如视生的”观念,秦始皇生前统帅六军,死后也要庞大的军队来保驾护航,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来历。

延伸阅读:

二.为何要建造兵马俑:

1、秦始皇建兵马俑的真正目的是:死后有一支军队护陵,或者说用一支陶俑军队来给自己殉葬。嬴政皇帝雄才大略,英雄一世,生前为人间至贵,死后也要统率千军万马与生前的敌人死战。

2、秦始皇用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一则反应了当时活人殉葬已不是主流;二则反应了秦始皇的帝王仁心,他是爱民爱国的皇帝,不愿意把自己的军队拿来殉葬。

3、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华夏,靠得就是商鞅变法,他本人也是一个坚定的法家。因此秦始皇尽管早早就修建皇陵,但是他并没有打算恢复活人殉葬。于是秦始皇采用陶俑技术,按照精锐秦军将士的模样制造了数万兵马俑,用来拱卫皇陵,威慑阴间的六国亡灵。

三.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2、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3、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4、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对联诗词鉴赏


兵马俑怎么来的,我来回答。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秦始皇兵马俑是为秦始皇制成的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自13岁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修建大型奢华陵墓。全国各地的精兵巧匠参与了这场浩大的工程,有72万人被征募参与了陵墓的修建。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闻名遐迩。每个陶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与迥异的武器配备。事实上,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之宏大远超大家想象,这点从其修建时间便可见一斑: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修建时间共持续37年。

一般认为始于1974年临潼西杨村农民打井。但考古发掘表明,此前历史时期曾有许多次机会,人们以不同的形式遇到过兵马俑的碎片。有考古专家将这些陶片拼接成陶俑并且认识到这是为秦始皇陵陪葬的军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兵马俑。

扩展资料: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9]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