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集體經濟鼓起百姓“錢袋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烏蘭縣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按照“黨委引領、村級實施、因村施策、整體推進”的思路,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集體經濟呈現出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良好局面。全縣38個行政村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逐步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提質”目標。

精準施策,強化頂層設計。制定下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集中開展村集體經濟重點任務“百日攻堅”行動的實施方案》,根據任務分工結合烏蘭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職能實際細化制定具體工作措施,確定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合力推動、鄉村具體落實的工作機制。同時,把發展村集體經濟情況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考核和基層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有效發揮考核“指揮棒”的激勵導向作用。

因村制宜,創新發展路徑。堅持從實際出發,因村制宜,分類指導,一村一策,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多種發展途徑。如銅普鎮都蘭河村做活“1+3”發展模式,形成鹽雕加工+花卉種植+開辦農家樂3條腿走路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茶卡鎮採取“抱團式”的發展模式,整合資金開辦木屋客棧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活血造血”;希裡溝鎮開設“北莊村特色產品服務中心”,做足紅枸杞、黑枸杞、藜麥等農產品的銷售“功課”;柯柯鎮瞄準市場,發展羊養殖出售項目,以現代電商物流體系建設促進農畜產品流通,助推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

要素保障,夯實發展力量。組織力量摸排梳理省、州、縣及援青渠道投入全縣38個行政村的所有產業發展資金,全面掌握資金的流向和審批程序,確保村級產業發展資金在陽光下運行。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員及派出單位財力和溝通優勢,為村集體多方爭取資金、項目支持,幫助村集體發展產業。堅持“靶向發力”,建強“頭雁”隊伍,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開展專項培訓,增強村級幹部帶領集體經濟發展的本領。嚴格落實會計制度、財務制度等相關規定,全面規範村級財務支出,妥善解決收益分配管理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和問題,保障集體資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