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引能人 返鄉創業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記者 何歡

  創業能手 苟彬

  創業項目 火龍果採摘基地

  創業成果 流轉土地20餘畝,去年一年收入達10餘萬元,帶動周邊10餘名村民就近務工。

  創業能手 周緒才

  創業項目種植紅梅,並套種藥材

  創業規劃 一期項目流轉土地900多畝;二期準備開發茶場2500畝,打造一個生態茶園;三期計劃建一個農產品加工廠。

  創業能手 陳春林

  創業項目 蔬菜生產和銷售

  創業規模流轉土地300畝,種植西葫蘆、黃瓜、番茄等20個蔬菜品種,帶動合作社周邊貧困戶種植蔬菜400餘畝。

在外漂泊幾年,苟彬夫婦還是決定回鄉創業。“這幾年,妻子在外面打工幹銷售,穿著高跟鞋跑一整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我在廣告公司上班,加班熬夜已成家常便飯。”苟彬說,回到巴中後,看到家鄉的變化天翻地覆。高速路通到了村口,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他和妻子毅然決定在經開區鄭家山村流轉土地20餘畝,建起了火龍果採摘基地,開始了回鄉創業之路。

“去年,我們一年收入有10餘萬元,雖然也很辛苦,但是孩子在身邊,父母也離得近,有個啥事,隨時都能相互照應著,比在大城市打工壓力小多了,也安心多了。”苟彬的成功創業帶動了10多名周邊村民就近務工。

一年之計在於春。當下,回鄉創業的巴中人陸續增多,他們回到家鄉,利用學到的技術搞發展、搞經營,帶著鄉鄰一步步發家致富。

在南江縣關門鎮石廟村,村民周緒才已回鄉創業3年。15歲時,他背起行囊外出打拼,學到技術後,他便回到老家創業,帶動更多人富起來。“經過多方考察,我們在石廟村流轉土地種植紅梅,並套種藥材。”周緒才介紹,目前一期項目流轉土地900多畝;二期準備開發茶場2500畝,打造一個生態茶園;三期計劃再建一個農產品加工廠,走農旅結合之路。“如今我們家門口就能掙錢,每年春季紅梅花開時,前來旅遊賞花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都說我們村變得越來越美。”村民張梅英說,她把家裡的土地都流轉出來了,每年還可掙租金。

年輕返鄉農民工陳春林回到家鄉平昌縣青鳳鎮龍井村,成立了潔馨源農業合作社,主要從事蔬菜生產和銷售。

“我大學畢業後在石材加工廠幹過,一次在採購石材的途中看到了千畝蔬菜大棚,想到家鄉成片無人種植荒廢的土地,便萌發了回鄉創業的夢想。”陳春林說。回鄉後,陳春林流轉土地300畝,建塑料鋼架大棚49個,種植西葫蘆、黃瓜、番茄、牛心甘藍、白石條、水果黃瓜、辣椒、紫包菜、夏季大白菜、南瓜、冬瓜、西瓜、苦瓜等20個蔬菜品種,帶動了合作社周邊貧困戶種植蔬菜400餘畝,吸納貧困勞動力20餘人,帶動就業達60人以上。

陳春林表示,由於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加入到他的蔬菜種植合作社中,合作社開始實行生產經營"五統一"模式,即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生產資料採購、統一銷售,做到產、銷一條龍服務;建立田間生產管理手冊,做到購買有記錄、質檢有簽名,安全責任到人的生產要求。合作社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好評,產品銷量也越來越好。

"我覺得現在創業政策非常好,我們的蔬菜基地發展起來後,扶貧幹部多次上門解決實際困難,還幫著我們找銷路。"陳春林說,由於蔬菜品質好,他已經與平昌多又好超市、上海華聯超市及平昌西大三實、通用職校、平昌職中等20多所學校簽訂銷售訂單。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在外闖蕩的鄉村人才更具有視野開闊、技術先進等優勢,吸引他們回鄉創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回引創業工程",加大對返鄉創業者的服務、指導、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落實場租補貼、稅費減免、融資貸款和就業扶貧獎勵補貼等扶持政策,提高了返鄉創業人才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