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縣:“五個帶動”硬核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通訊員 閆麗娜 楊昆明

2019年,河南省封丘縣實現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目前,封丘縣還有1546戶3978人未脫貧,1117戶收入不穩定的脫貧監測戶需要鞏固提升,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河南省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封丘縣堅持“邊緣戶不致貧、脫貧戶不返貧、貧困戶高質量脫貧”的原則,聚焦貧困群眾增收,創新“五個帶動”硬核舉措,堅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政策獎勵帶動,更多貧困戶“嘗甜頭”

俗話說:“人叫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封丘縣專門優化獎勵政策,相繼出臺了《封丘縣關於進一步促進扶貧產業發展的獎補辦法》和《封丘縣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獎補辦法》。縣財政拿出6000萬專項資金,鼓勵貧困群眾在自身能力允許的基礎上自主發展產業、創業就業。

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種植、養殖。降低產業扶貧激勵政策門檻,靈活獎補形式,讓更多貧困戶在政策中受益。對搞特色種植、養殖的貧困群眾不再只按規模獎補,哪怕種一棵、養一隻也獎補,有能力連片種植或規模養殖另行獎勵。如種植金銀花可以按種植面積獎勵,種植一分地就獎勵150元,還可以按棵獎勵,一棵獎勵5元。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特色,種植蔬菜、瓜果、大蒜、紅薯等都可以享受獎補政策,半畝起步,種植一分地獎勵100元。對搞養殖的貧困群眾,不論雞鴨鵝還是豬牛羊,都可以享受獎勵。如雞鴨鵝等家禽類,一隻獎補5元;存欄一頭牛就獎補2000元、一頭豬獎補300元、一隻羊獎補200元等。經調查摸底,目前全縣共有8549戶貧困群眾有產業發展意願,預計戶均增收4000元,共計增收3420萬元。

鼓勵貧困群眾積極就業。封丘縣主要按照“勞務輸出一批、公益性崗位兜底一批、扶貧車間吸納一批”“三個一批”的思路,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封丘縣每年穩定輸出貧困勞動力11470人,公益崗位安置弱、半勞動力10573人,本縣扶貧企業、車間、產業吸納18000人。該縣建設的一大批扶貧車間(就業點),為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提供了充足崗位。近期,該縣同樣降低務工獎補門檻,貧困群眾進扶貧車間幹夠一個月就獎勵300元,併為弱、半勞動力量身定製崗位。開展崗位精準培訓,培訓每天還可享受30元補貼。同步對扶貧企業也進行獎勵,並扶持毛絨玩具、服裝加工、健康食品等勞動密集型扶貧企業。

降低政策門檻,突破以往項目實施中的條條框框,樹立“只要你幹、政府就獎”的導向,讓群眾“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貧困群眾動起來了,嚐到甜頭了,就有了自主脫貧的動力,勤勞致富的種子就在他們心裡紮根了。

封丘縣:“五個帶動”硬核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新鄉市政協副主席、封丘縣委書記李暉(右)調研花卉產業扶貧情況


志智雙扶帶動,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該縣通過環環相扣的“扶志、扶智、扶崗、扶業”的“四扶”模式,全面鼓舞群眾幹勁。通過組織開展感恩勵志演講、脫貧典型巡迴宣講、第一書記巡迴宣講等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感召貧困群眾。截至目前,全縣已召開誓師大會605次,宣講團宣講400餘場次,第一書記巡迴宣講150場次。同時積極開展“扶志扶智進車間”活動,組織務工群眾開展“勵志晨會”活動200餘次,為全縣扶貧車間(就業點)注入帶貧企業勵志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吸引力,帶動更多群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整合人社、教育、農牧等部門培訓資源,針對貧困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年齡跨度大等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進行分階段、分層次培訓,努力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能掌握一項就業本領,並促進貧困戶儘快就業創業。截至目前,該縣共舉辦技能培訓500餘場次,幫助4000多貧困群眾踏上就業崗位。

針對務工脫貧不積極的貧困戶,該縣還開展“三榜亮德”,將其評為後進對象,曝光批評,出臺《封丘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失信懲戒辦法》,對屢教不改的予以懲戒。讓貧困戶知道“只要幹就有獎,不幹就受罰”,改變了個別貧困戶“大錢掙不來,小錢看不上”的懶散習慣,杜絕了懶漢思想。該縣通過德行評議大會評議出2869個先進典型,350個後進貧困戶,逐漸形成了政府“扶志扶智扶崗扶業”到貧困群眾“有志有智有崗有業”的良性循環。

致富能人帶動,壯大扶貧產業力量

截至目前,該縣2020年已投入產業扶貧項目149個,項目資金7190萬元,佔目前已投入資金58.8%。該縣結合長壽之鄉、金銀花之鄉、樹莓之鄉、黃河溼地等自然稟賦和產業優勢,大力培育金銀花、樹莓等主導產業,把扶貧產業做優做強。目前,金銀花交易市場、電商園、服裝加工、毛絨玩具及健康食品企業等為該縣扶貧產業搭建了良好平臺。

該縣共培育1228名致富帶頭人,其中401人順利實現創業,帶動5000餘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該縣在外成功人士張萬錫回鄉後創辦了6個扶貧車間,帶動1600多人就業;荊隆宮村在外成功人士楊金生,為家鄉種植的甜瓜搭建銷售平臺,簽訂了多批農業訂單。

封丘縣:“五個帶動”硬核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貧困戶在給飼養的鵝餵食

兜底保障帶動,創新探索“六養”模式

目前,該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533人需要兜底,其中失能半失能人員121名、精神殘疾人員151名、智力殘疾人員261名。如何“啃”下這些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這塊硬骨頭,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為此,該縣探索推廣了“親情認養、居家聯養、服務站託養、鄉鎮敬老院供養、集中託養、定點醫院療養”的“六養”模式,集中破解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難題。一是親情認養一批。對那些身體狀況相對較好,願意繼續居家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動員其近親屬認養,並簽訂協議,由鄉村兩級負責監督,確保認養對象衣食無憂,住房、醫療有保障。二是居村聯養一批。部分鄉鎮創新養老模式,以村為單位,把全村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組織起來成立“日常照料中心”。有專職愛心人士負責老人們的一日三餐,有專門的娛樂場所供老人們休閒娛樂。三是服務站託養一批。對那些不願意進敬老院或託養中心,又無親屬認養的,依託社會託養機構,以一個村或幾個臨近村為單位建一個託養服務站,招聘適量的護理人員負責託養對象的日常衣食起居,就醫問診。護理人員原則上從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這樣既解決了老人託養問題,又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四是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一批。通過改善鄉鎮敬老院的條件,鼓勵鄉鎮敬老院接收失能、半失能人員入住,每入住一人,縣財政向敬老院每月增加2000元的護理費用,通過增加護理費用招聘專人進行護理。目前,全縣各鄉鎮敬老院已接收失能半失能人員81人。五是縣福利中心集中託養一批。該縣依託“封丘縣福利中心”對53名痴呆憨傻和失能、半失能人員進行集中託養,縣財政每月每人補貼2500元護理費用。六是精神病院集中療養一批。該縣依託封丘縣繼勳醫院對精神殘疾人員進行集中救治達320人次,目前正在住院治療的有67人。

黨建引領帶動,政府企業解難題

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封丘縣政府堅持提供優質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實現利潤最大化,進一步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黨組織引領帶動。全縣建成黨建扶貧基地51個,依託黨員在群眾中的威望,通過“黨支部+合作社(企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將貧困戶組織起來。貧困戶可以到合作社務工,也可以在合作社帶領下自主發展。合作社提供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保障和服務。種苗、仔畜購買有合作社組織引導,不讓群眾走彎路或多花錢。合作社還幫助群眾搞好農產品銷售。同時,政府為扶貧產業購買商業保險,把扶貧產業風險降到最低,最終讓黨旗飄起來、產業做起來、群眾富起來。

引導百家企業參與扶貧。早在前幾年,該縣就出臺了“百企幫百村”的辦法,把幫扶任務重點放在了村級層面,為村裡辦了大量實事,解決了很多困難。去年開始,該縣引導企業把幫扶目標細化,根據企業自身優勢精準對接重點戶和重點人。對剛性支出大、經濟困難的,企業提供愛心援助;對有一技之長卻找不到活幹的,企業有針對地提供就業崗位;對有農產品卻賣不出去的,部分企業以優價收購;對想自主創業搞種植養殖的,一些企業還提供技術指導和物資支持。目前,百家企業共為貧困村提供幫扶物資986萬元、就業崗位2300個、技術培訓192場次。

通過政府獎勵帶動、志智雙扶帶動、致富能人帶動、兜底保障帶動、黨建引領帶動等方式,封丘縣強產業、促就業、保增收、保兜底,最終把“有勞動能力的扶起來、弱半勞動力的帶起來、無勞動能力的保起來”,為決戰決勝2020年脫貧攻堅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原文刊載於《農村農業農民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