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黃河北岸平原新區、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沿岸現狀矛盾

河南省新鄉市黃河灘區位於黃河下游,處於黃河“滾河”段,河流走向不穩 定,為沿岸生態作出天然貢獻,但也給灘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威脅。同時隨著 “鄭新融合”的不斷推進,黃河灘區成為鄭新聯繫的重要紐帶,為分管新鄉灘區 的平原示範區、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帶來發展機遇。

2.1 灘區發展 SWOT 分析

深度解讀黃河北岸平原新區、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沿岸現狀矛盾

2.1.1 優勢

1、區位優勢顯著

新鄉市黃河灘區南臨省會鄭州、歷史名城開封、東抵山東菏澤,是鄭新融合 的橋頭堡、鄭州開封市民的後花園、豫魯聯動發展的前沿陣地。 具體而言,平原示範區的灘區南岸正對鄭州,處於鄭融合發展中新鄉方面的 橋頭堡地位;原陽縣的大部分灘區地段處於鄭州、開封、新鄉三角的中心地帶, 其西部灘區是鄭州的“後花園”,其東部灘區緊鄰開封東部新區;封丘縣西部灘 區正對開封,東部灘區處於黃河“大轉彎”地帶,區位顯著;長垣市灘區正對山 東省菏澤市,是豫魯聯繫的東大門。

2、土地供應優勢,新鄉市黃河灘區範圍寬、綿延長

新鄉市灘區寬度 1-15 千米,長度達到 153 千米,推延至黃河大堤外 1 千米 的範圍,面積達到 1019.8 平方公里。相比於隔岸的鄭州市、中牟縣、開封市、 蘭考縣、菏澤市蘭考縣,新鄉市黃河北岸的灘區寬度顯著寬闊,利用餘地大。 與黃河南岸鄭州-開封-菏澤一線灘區最大寬度 10.7 千米、平均寬度 3.3 千米 相比,新鄉一側灘區最大寬度 14.6 千米、平均寬度 6.7 千米相比,新鄉市境內黃河北岸灘區平均寬度是南岸平均寬度 2 倍,灘區寬闊,提供更廣闊的土地空間基 礎。 灘區內耕地肥沃,土地平整,地理條件和環境位置獨特,可以在灘區率先實 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灘區大部地區無工業生產企業,無工業廢水廢氣汙染,有利於培育和發展無公害農業示範基地,實現農業現代化、標準化和產業化。

3、新鄉市黃河灘區保留著一定數量的傳統村落,彰顯豐厚的歷史文化根源

新鄉市黃河灘區以及黃河大堤沿線散落著大量歷史文化村鎮:平原示範區原 武鎮、橋北鄉鹽店莊村、韓董莊鎮張雙井村、草坡村、老孟莊村、原陽縣蔣莊鄉 胡莊村、陡門鄉黑石村、封丘縣曹崗鄉清河集村、尹崗鎮碾莊村、長垣市苗寨鄉 後宋莊村、武邱鄉紅門村、勾家村等一批特色傳統村落。並遺留有大量古代戰爭 遺址、廟壇宗祠、石刻碑文等文物古蹟。 同時,黃河的漕工文化在新鄉黃河灘區更是一面文化旗幟,目前的平原示範 區、原陽縣、封丘縣的黃河堤壩始於明代,長垣段在清代銅瓦廂決口後形成,一 道道丁壩體現著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值得挖掘與發揚。

4、新鄉市黃河灘區生態優良

現有保護區、林場、防護林等生態斑塊、廊道的組成要素,工業發展層次低, 生態環境優良。灘區內有豐富的坑塘水系和生態溼地,林地和廢棄坑塘地超過總 面積的 40%,自然條件有利於對黃河灘區的生態適度開發和保護,發展坑塘經 濟保護生態環境符合國家生態產業政策。

2.1.2 劣勢

1、灘區水患威脅始終存在,而供水卻不足

“黃河灘區”本身是黃河河道的一部分,具有行洪功能,隨著上游黃土高原 傾斜而下的大量泥沙,黃河自古以來便呈現“懸河奇觀”,洪水威脅是灘區的頭 等大事。據統計,自建國以來至 2000 年,灘區基本出現 3 年一災的威脅。 隨著 2002 年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立,灘區水位得到有效調蓄,目前灘區水 位穩定,可以做到花園口 8000 立方米流量可控制在河槽,超過 8000 立方米流量可能會漫灘,22000 立方米流量能控制在黃河大堤以內。 目前,黃河水量主要用於輸沙入海,下游引黃灌溉的農業用水有限, 不能滿 足正常的生產生活用量,缺水斷流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2、新鄉市黃河灘區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灘區歷來的洪水隱患,使得灘區內的經濟發展滯後,群眾增收困難,生活在 貧困線下徘徊,農業農作物單一,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種植方式方法落後,農 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條不完整,經濟效益低。 目前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主要依靠工業的維持,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不 足。如平原示範區的橋北鄉建有工業園區、韓董莊鎮也有部分工業分佈,封丘縣 尹崗鎮佈局起重、衛材基地,長垣市惱裡鎮主要發展起重產業、苗寨鄉以防腐產 業為主。

3、灘區現有交通條件差

灘區目前道路等級低,大部分道路為三級、四級公路;通行條件差,路面破 舊,部分道路尚未硬化;路幅寬度窄,以通村路為主要形式,路幅寬度普遍僅為 6-10 米,僅 S310 省道等少數道路,路幅可達 15 米。 道路交通的不便,使得灘區“臨水不見水”“出攤不便捷”,不利於經濟發展, 更不利於灘區防災避災。

4、村落欠發達,村落規模差異性顯著

出現部分“空心村” 灘區內村落以歷史形成的自然村為主,村落規模大小不一,有的村落集中連 片,形成 1 平方公里以上的聚落,居民 3000 戶以上;部分村落規模小,佔地不足 5 公頃,住戶不足百戶;村落規模差異顯著,發展不平衡。 部分村落無阻蔓延情況突出,出現部分“空心村”。村落髮展中,部分村民 放棄村中舊宅,在村邊擇地建新宅,使得村落持續向外蔓延,村中心取破敗不堪, 出現“空心村”,極大降低了村鎮土地利用效率。

5、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不充分、不均衡

大規模投入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過程中,針對灘區謀劃的項目,因絕大多數因 不能通過前期的審批和評估,而無法申報落地,導致現在灘區學校、供水、供電 等基礎公共服建設滯後,基礎條件和發展環境相對較差,各類經濟活動受到嚴重 制約,審批受限已成為灘區全面發展的一塊政策短板。

2.1.3 機遇

1、國家成立自然資源部,多規合一將有政策與機制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 26 個組成部門之一。2018 年 3 月 13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 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方案提出,將國土資源 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 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 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溼地等資源調查和確 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有利於灘區生態保護優先、適當開發建設的審批與執行、監管,對灘區未來 發展的“多規合一”是一大利好。

2、新鄉市黃河灘區多處項目準備上馬

新鄉市分管沿黃灘區的“三縣一區”,已經在有意識的對灘區實施保護性的 開發,一批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已經展開招商與項目諮詢。如平原示範區計劃打 造橋北旅遊觀光區四大園區、韓董莊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原陽縣也啟動了黃河生態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區的概念規劃、奧林匹克體育公園概念規劃、通用航空產業 園區概念規劃、大賓鎮田園綜合體概念規劃等;封丘縣本身擁有黃河溼地地然保 護區核心區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並且已經開啟了曹崗萬畝油菜花節的序幕,啟 動了李莊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正在謀劃北港新區航空小鎮概念規劃、陳橋古鎮 旅遊規劃、碾莊旅遊村開發概念方案等;長垣市已經建設了黃河水利風景區、惱 裡越野賽車場、天鵝湖休閒體驗區、趙堤鎮田園綜合體等發展項目,並啟動了一 大批特色村落的整治與打造。 各地高度重視黃河灘區的發展,想法設法利用產業促脫貧,利用生態優勢拓 展灘區綠色發展。

3、灘區特色產業打造的機遇

灘區生態原始,環境優越,在國家“青山綠水”與“留住鄉愁”的大力號召 下,新鄉市黃河灘區正有機會展開“彎道超車”。有機會大力開展有機農業、現 代農業,同時大力發展體驗經濟發展三產服務行業;堤內生產與遊覽並重、農業 與休閒相結合,與灘區外的二產結合,形成堤內堤外的互動,堤外可對有機產品 開展便捷的加工、倉儲、運輸。

4、河道逐年下切,有利於灘區安全與汛期排澇

隨著小浪底水庫的調控,黃河調水調沙,水位逐年下切,連續下降,雖導致 灘區內引水灌溉困難,但有利於減少黃河水患對灘區的威脅,同時有利於每年汛 期排水,減少灘區內澇風險。

2.1.4 挑戰

1、黃河南岸發展對新鄉灘區的制約

黃河南岸灘區的發展,與新鄉市所在的黃河北岸灘區形成一定的競爭作用, 使得新鄉灘區在部分方面的比較優勢不顯著。如封丘縣陳橋驛雖為大宋開國之地, 但與河對岸開封的宋文化相比,無論是體量、內涵和知名度都無法相提並論,不 具有文化優勢;又如官渡之戰在原陽縣官廠鎮境內雖設有紀念碑,但與黃河南岸 中牟縣官渡鎮的“官渡文化”相比,又現小巫見大巫之情況。 黃河兩岸的文化本出自同源,難免競爭,新鄉所在的北岸黃河灘區應揚長避新鄉短,灘區寬且長,如形成系列展示與體驗的發展形勢,將獨樹一幟,在規模上佔 據優勢。

2、村民就業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當形成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居民新型農村社區改造的過程中,居 民的再就業是一大問題。隨著居民搬離村落,逐漸遠離土地,為改善居民的生活 條件,如何促進居民重新就業、增加經濟收益,促進居民城鎮化,是值得思考的 問題。

3、灘區產業同質化

新鄉市黃河灘區內的現代農業和生態休閒產業剛剛起步,需要面對周邊地區 同質化競爭的挑戰。 目前新鄉沿黃“三縣一區”正在思考和招商引進的項目中,集中出現體育休 閒小鎮、健康療養小鎮、航空產業園區、油菜花產業園等類型相似、主要發展內 容相互重疊的問題,其起因是各區縣各自為戰、缺乏溝通,若任其發展,極易出 現項目雷同、相互抑制、惡性競爭的現象;“一地一品、突出特色”才是趨利避

害的重要措施。

2.1.5 SWOT 矩陣分析


深度解讀黃河北岸平原新區、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沿岸現狀矛盾


深度解讀黃河北岸平原新區、原陽縣、封丘縣、長垣市沿岸現狀矛盾

2.2 灘區發展主要矛盾

2.2.1 “背河”維持與“面河”發展的矛盾

即產業發展與洪水防範之間的矛盾。黃河水患新鄉黃河灘區不可迴避的難題, 形成了“生態好、環境差”的貧困現象。因而,新鄉黃河灘區具有產業發展與洪 水防範之間的矛盾。面對行洪需求,第二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同時適合作物種 植的種類極為有限,並且在汛期難免出現不同程度的水患澇災。 宜在積極疏浚水道的基礎上,不斷加強灘區道路建設,促進形成黃河“小水 不出槽,大水撤離快”的防範機制。在目前水患逐漸受到梳理與控制的情況下, 繼續疏浚灘區溝渠水系,促進蓄水排澇。同時積極調查老灘、中灘、嫩灘,著重 在老灘發展特色產業、規模產業;中灘主要發展季節性作物,避開汛期;嫩灘主 要用於原生生態環境的保護;發揮灘區的土地特色,促進灘區的生態平衡與良性 發展。

2.2.2 堤壩阻隔與外聯發展的矛盾

即交通條件亟待改善、鄰水不見水的問題。堤壩作為黃河的邊界,高企地面 數米,是洪水的生命防線,也造成了灘區內外的空間阻隔。目前灘區內交通層級 低,灘區進出不便、灘區鄰水卻難見水,成為阻隔灘區發展的一大問題。交通問 題成為灘區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宜加強灘區道路交通的升級與聯絡,一方面建設多條等級較高的進出灘區的 交通走廊,解決堤壩阻隔;另一方面,建設平行於黃河的濱水公路,完善灘區的 環形道路體系,既有利於黃河內旅遊發展,又利用灘區各鄉鎮之間的聯繫。

2.2.3 鄉鎮生活條件改善與傳統風貌維護的矛盾

灘區村鎮普遍與各區縣的中心城區距離較遠,並且灘區經濟水平不高,恰使 灘區遺存了大量風貌古樸的傳統村落建築,但隨著居民生活條件亟待改善的需求, 舊房子質量差、居住舒適性低,普遍拆除新建,形成了鄉鎮生活條件改善與傳統風貌維護的矛盾。 人民生活條件改善是發展的必然,宜開展農村居民點條件改善的試點,形成 異地遷建、原地整治等改善形式,並對傳統村落進行深入的調查登記。對於異地 遷建村,村原址可進行原地修繕與經營,形成灘區村落整體流轉的試點,如長垣 縣趙堤鎮大浪口村、封丘縣尹崗鎮碾莊村、平原示範區韓董莊鎮老孟莊村。對於 原地整治的村落,宜首先開展村落環境的提升、基礎設施的改善,促進村民改善 自家居宅,形成多個灘區特色民俗村落。並加強宣傳,促進村民文化水平與居民 素質提升,逐漸發展灘區保留村落成為特色民俗文化的原生展示基地、灘區休閒 旅遊的高品質服務中心,利於村落居民的就業結構調整與人口城鎮化發展。

2.2.4 文化淵源深厚與保護利用不力的矛盾

灘區緊鄰黃河,是黃池會盟、官渡之戰、陳橋兵變等多處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並且灘區村落普遍形成於明清,部分村落中存在著寺廟、碑刻等文物古蹟;整體 而言,灘區的文化淵源悠久、文化價值獨特,卻同時面臨著文物保護不力、難以 受到重視的情況。出現文化悠久卻保護不力的矛盾。 宜從黃河河工文化、戰爭遺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梳理灘區現有文化體系, 建立灘區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專項機制,形成新鄉黃河灘區獨有的“文化旗幟”。 促進灘區居民重拾瞭解自身文化、傳揚優秀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自信”意識觀 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