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者”正在潛行,同志們仍需努力

河南新增新冠病例,有點像諜戰片。

王某去掃了一次墓。

見到了老同學張某。

張某此前與劉某、周某同桌吃了飯。

同桌的劉某去過武漢。

回來後曾隔離了14天。

再後來,一切正常,劉某去醫院上班了。

誰都想不到,劉某是一位無症狀感染者,經核酸檢測呈陽性,並具有明確的傳染性。

這個故事,活脫脫一個現實版的懸疑片。一個病毒的“偽裝者”,戲劇性地躲過了防疫防控機制的規定流程。這件事,這兩天被炒上了熱搜熱榜。無症狀感染者的話題,街頭巷尾,茶餘飯後,議論紛紛。

無症狀感染者,最讓人擔心的,就是”無症狀“,其與常人無異。不咳嗽不發熱,最厲害的,還可以扛過14天的隔離期,堂而皇之地走出來。有網友調侃地說,這分明就是潛伏大陸的美蔣特務,他們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任何人,大叔、小妹、潘金蓮、武大郎!這怎麼弄?簡直是無語了。

過去的大陸間諜片,常用兩個臺詞,一個叫”家裡來人了“,還有一個叫”海外來人了“。這是人家接頭時常說的暗語。現在,中國基本阻斷了疫情的蔓延,不過,就像一場大戰,結束之後總要打掃戰場,難免會有零星戰鬥,也好比大潮退去,海灘上總會留下許多東西。河南的病例,就像是殘留的敵人。同時,我們也看到,海外疫情越來越重。大批的人從境外迴流,其中不少人來自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中國近來新增的病例,幾乎都是境外輸入的。現在,有人懷疑了,目前被查出的,是百分之百嗎?在他們中間,是不是還夾雜著一定數量的、無症狀的“偽裝者”呢?想想有點後怕。

現在,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我們身邊究竟會有多少無症狀感染者?有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第一財經的一個報道,挺專業的,他們文章中提到兩個數字,可以參考。3月25日刊發於《中國當代兒科雜誌》的一篇文章,對武漢兒童醫院115例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者進行回顧性臨床特點分析,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達到53%。《自然》雜誌刊發文章稱“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者莎拉估計“40%的新冠病毒傳播是無症狀的”。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比較低,只有個位數的百分比。但問題的關鍵是,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變成確診病人,而且確定有傳染風險,僅僅是相對於有症狀者,其傳染力較弱而已。

如何識別”偽裝者“?我們應該怎麼辦?“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昨天,老百姓聽到了權威的聲音。

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的主題之一,就是“必須突出做好無症狀感染者監測、追蹤、隔離和治療“。中央領導的新聞報道,一般都比較簡潔,高度概括,每個字都極有份量。抄在下面:

要有針對性加大無症狀感染者篩查力度,將檢測範圍進一步擴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有特殊要求的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等。一旦發現無症狀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嚴格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公開透明發布信息,堅決防止遲報漏報,儘快查清來源,對密切接觸者也要實施隔離醫學觀察。抓緊在疫情重點地區抽取一定比例樣本,開展無症狀感染者調查和流行病學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同時,做好患者出院後按要求複查,加強復陽人員醫學管理等工作。

讀罷新聞,針對病毒“偽裝者“的鑑別篩查工作,現在明確可以劃出幾個重點了。一是範圍擴大,二是有針對性,三是主動檢測,四是信息公開。昨天晚上的新聞說,有關部門已表示,對境外人士採取隔離觀察的同時,將增加核酸檢測等等的相關措施。“海外來的人”,將會嚴查嚴管,防止漏網之魚。關於信息公開,老百姓也特別關心。有關部門將會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建立及時通報的制度,相信此舉可以克服某些地方的‘零新增’焦慮意識,有效防止故意將應該確診的病人上報成無症狀陽性檢測者。我們應該呼籲,對類似的遲報漏報者,必須進行嚴厲追責,決不能姑息遷就。

我認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只要無症狀感染者依然存在,我們就不可輕言成功。

“偽裝者”正在潛行,同志們仍須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