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者”正在潜行,同志们仍需努力

河南新增新冠病例,有点像谍战片。

王某去扫了一次墓。

见到了老同学张某。

张某此前与刘某、周某同桌吃了饭。

同桌的刘某去过武汉。

回来后曾隔离了14天。

再后来,一切正常,刘某去医院上班了。

谁都想不到,刘某是一位无症状感染者,经核酸检测呈阳性,并具有明确的传染性。

这个故事,活脱脱一个现实版的悬疑片。一个病毒的“伪装者”,戏剧性地躲过了防疫防控机制的规定流程。这件事,这两天被炒上了热搜热榜。无症状感染者的话题,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议论纷纷。

无症状感染者,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无症状“,其与常人无异。不咳嗽不发热,最厉害的,还可以扛过14天的隔离期,堂而皇之地走出来。有网友调侃地说,这分明就是潜伏大陆的美蒋特务,他们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大叔、小妹、潘金莲、武大郎!这怎么弄?简直是无语了。

过去的大陆间谍片,常用两个台词,一个叫”家里来人了“,还有一个叫”海外来人了“。这是人家接头时常说的暗语。现在,中国基本阻断了疫情的蔓延,不过,就像一场大战,结束之后总要打扫战场,难免会有零星战斗,也好比大潮退去,海滩上总会留下许多东西。河南的病例,就像是残留的敌人。同时,我们也看到,海外疫情越来越重。大批的人从境外回流,其中不少人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近来新增的病例,几乎都是境外输入的。现在,有人怀疑了,目前被查出的,是百分之百吗?在他们中间,是不是还夹杂着一定数量的、无症状的“伪装者”呢?想想有点后怕。

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我们身边究竟会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一财经的一个报道,挺专业的,他们文章中提到两个数字,可以参考。3月25日刊发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的一篇文章,对武汉儿童医院115例儿童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特点分析,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53%。《自然》杂志刊发文章称“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者莎拉估计“40%的新冠病毒传播是无症状的”。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比较低,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但问题的关键是,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变成确诊病人,而且确定有传染风险,仅仅是相对于有症状者,其传染力较弱而已。

如何识别”伪装者“?我们应该怎么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昨天,老百姓听到了权威的声音。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主题之一,就是“必须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监测、追踪、隔离和治疗“。中央领导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比较简洁,高度概括,每个字都极有份量。抄在下面:

要有针对性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新冠肺炎病例和已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有特殊要求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尽快查清来源,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抓紧在疫情重点地区抽取一定比例样本,开展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研究完善防控措施。同时,做好患者出院后按要求复查,加强复阳人员医学管理等工作。

读罢新闻,针对病毒“伪装者“的鉴别筛查工作,现在明确可以划出几个重点了。一是范围扩大,二是有针对性,三是主动检测,四是信息公开。昨天晚上的新闻说,有关部门已表示,对境外人士采取隔离观察的同时,将增加核酸检测等等的相关措施。“海外来的人”,将会严查严管,防止漏网之鱼。关于信息公开,老百姓也特别关心。有关部门将会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建立及时通报的制度,相信此举可以克服某些地方的‘零新增’焦虑意识,有效防止故意将应该确诊的病人上报成无症状阳性检测者。我们应该呼吁,对类似的迟报漏报者,必须进行严厉追责,决不能姑息迁就。

我认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只要无症状感染者依然存在,我们就不可轻言成功。

“伪装者”正在潜行,同志们仍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