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淮海戰役之前,按照杜聿明提供的作戰計劃,國軍放棄鄭州、商丘等中原據點,向徐州收縮,徹底集中兵力,將二兵團、七兵團、十二兵團、十三兵團、十六兵團五個重兵集團都集結到徐州附近,依託徐州的永備工事,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以求擊破華野全部或一部,使華野遭受嚴重損失,然後趁機反攻濟南,打通津浦線。

這個計劃看上去有問題嗎?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這也是當時國軍在關內剩下的反敗為勝的唯一機會了。但執行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兵貴神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七兵團已經準備按命令從新安鎮向徐州外圍撤退的時候,徐州的劉峙突然命令他,等一下連雲港的44軍,跟著黃百韜一起撤退。這個44軍按照事前的計劃,那是要海運南撤,直接經南京到蚌埠去的,但這時候要黃百韜掩護一下,帶著一塊撤退。

黃百韜這一等,就喪失了安全撤退的機會。44軍剛接到撤退命令,還沒開始向下傳達,當地幫劉峙做生意掙錢的老闆就找到軍部了,要求44軍帶著他們一起撤退,說這是徐州劉主任的意思。這一來就好了,大家一起玩完。44軍本來就不是什麼精銳,行動速度比較慢,又帶上一大堆機關幹部、學生、商人、地主和家屬什麼的,行軍速度就慢下來了。等趕到七兵團防區,共軍早都開始追上來了。


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黃百韜兵團原本下轄四個軍,除了他的嫡系25軍,還有臨時配屬的周志道的100軍,以及兩個粵軍部隊63軍和64軍。結果63軍臨陣換將,剛來的軍長情況不熟,對解放軍作戰風格也不瞭解。黃百韜已經下令撤退,他還在窯灣鎮磨磨蹭蹭,他還沒來得及走,就被華野圍住了,一頓猛揍,63軍就不敢動彈了,只能就地堅守待援,要求黃百韜派兵支援。

黃百韜倒是不含糊,當機立斷,不救援63軍,而是要求64軍先渡過運河,佔領陣地,準備掩護後續部隊渡河,100軍另外搭浮橋渡河,把自己最得力的25軍留下掩護44軍渡河。44軍倒是渡河過來了,但是隨軍行動的美援十輪大卡車把運河鐵橋卡住了,25軍拼死抵抗,才掩護44軍渡河完畢,等到25軍自己渡河完畢,也已經損失三分之一了。周志道的100軍,本來兵力就不多,被華野一頓揍,渡完河也是扒了一層皮,幾乎損失一半。


杜聿明劉峙命令撤退,黃百韜也在撤,為什麼還是被圍在碾莊?

渡完河,黃百韜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十二萬人馬還剩下七萬人,在碾莊堅守是不太行,離徐州太遠了,救援不一定能攻得過來。所以黃百韜認為,應該邊打邊撤,繼續向徐州方向撤退。但64軍軍長劉鎮湘不幹了,要求就地堅守待援,與華野決一死戰,大不了報效黨國。這時候黃百韜手下只剩下了四個軍,除了64軍先渡河,建制完整,剩下的44軍戰鬥力差,他也不信任,25軍和100軍都是殘兵敗將,64軍不肯走,他也走不了,只能就地堅守待援。

結果大家都知道,黃百韜7萬人部隊堅守碾莊,死扛了半個月,倒是一點不含糊,打出了整個淮海戰役期間國軍和解放軍最高的戰損比,達到了2.5比1,可是那又怎麼樣呢?邱清泉和李彌天天在增援,就是過不了潘塘鎮一線,黃百韜兵團被全殲,黃百韜本人也報效黨國了。

南京國防部的安排有錯誤嗎?沒有。黃百韜的撤退有點瑕疵,但本來還是可以挽救的,劉峙非要讓他登上44軍,又要讓44軍帶上機關人員和各種商人、地主,這是準備去打仗的樣子嗎?但劉老總可能覺得,自己這時候這麼做,顯得和劉備攜民渡江一樣,大仁大義。最後大家一起完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