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三個縱隊阻敵11天,2個兵團16萬國軍每天前進不到2公里

解放戰爭中有三場阻擊戰非常有名,即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和徐東阻擊戰,這三場阻擊戰也被人稱為解放戰爭中的“三大阻擊戰”,塔山阻擊戰和黑山阻擊戰都發生在遼瀋戰役期間,徐東阻擊戰發生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三場阻擊戰都打的非常慘烈,其中徐東阻擊戰持續時間最長交戰雙方傷亡最大。

此戰三個縱隊阻敵11天,2個兵團16萬國軍每天前進不到2公里

1948年11月6日,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棗莊,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發動了戰略性的大進攻,著名的淮海戰役爆發了,而徐東阻擊戰就發生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

1948年11月8日,國民黨軍駐守在徐州賈汪地區的部隊,在張克俠、何基灃的率領下在運河前線起義,起義官兵達2.3萬人,賈汪起義意義非常重大,解放軍通過運河前線,一路快速向隴海東線的宿羊山、八義集一線穿插,將國民黨軍的黃百韜第7兵團包圍在碾莊一帶。

黃百韜兵團被圍,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命令讓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向碾莊方向攻擊前進,以解黃兵團之圍,而蔣介石也發電報嚴令邱、李兩人火速救援,不得有誤。

碾莊的黃百韜指揮所部抵抗的很激烈,戰爭進入膠著狀態,而黃兵團一時半會吃不掉,國民黨兩個兵團的援軍離碾莊也不過五十公里,形勢危急。面對這種情況,華東野戰軍組成了以宋時輪為司令員的阻援兵團,華野7縱,10縱,11縱參與阻擊作戰,11月11 日,各縱隊進入阻擊陣地,徐東阻擊戰開始了。

此戰三個縱隊阻敵11天,2個兵團16萬國軍每天前進不到2公里

徐東阻擊戰解放軍3個縱隊面對的國民黨軍是很強大的,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有五個軍十二個師,這兩個兵團的裝備非常精良,各種型號的火炮數量很多其中重炮就有一百多門,尤其是有坦克一百多輛,要知道國民黨軍整個解放戰爭中擁有的坦克數量也不過500多輛,一次面對一百多輛坦克,這也是解放軍以前從未遇見過的。

面對國民黨軍兵力、火力、裝備的絕對優勢,解放軍擔負阻擊任務的三個縱隊從北到南依次為第10、第7和第11縱隊,徐州方向通往碾莊交通要道包括公路和鐵路都基本在北段防線,阻擊任務以北段的第10縱隊為最重,10縱是一個英雄縱隊,很擅長阻擊,也贏來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美譽,而這個評價還是國軍中素來以擅長步坦協同自詡的邱清泉說的,他和十縱在戰場多次交手均無可奈何。

此戰三個縱隊阻敵11天,2個兵團16萬國軍每天前進不到2公里

宋時輪和十縱政委劉培善經過研究,制定了作戰方案,並向第10、第7和第11縱隊發出指示:

根據徐東地區特點和幾天來的阻援情況,各縱隊應注意依託村落構築必要工事,主要陣地應伸出村外100~200米處構築,構成品字或梅花形據點,各村落四周構成獨立支撐點,各支撐點可以獨立防守或相互支援;兵力部署要少擺多屯,指揮員要掌握1/3的兵力作為機動力量;火力配置要實行固定火力與機動火力、正面火力與側翼火力互補,防禦前沿和縱深要成梯次,構成曲直相輔、遠近交錯、正側結合的濃密火力網;反敵坦克手段要多樣,構築反坦克壕、設置反坦克雷場、組織反坦克小組等。

這個作戰方案針對性很強,尤其是對國民黨軍的坦克,有針對性的制定了詳細的作戰部署,最大可能的減少了其造成的威脅,關於對坦克的作戰,經典戰爭老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裡面就有非常還原的戰爭場景再現。

徐東阻擊戰自11月12日開始至11月22日結束,歷時十一天,國民黨軍邱清泉、李彌兩大重裝兵團合計五個軍十二個師,擁有十六萬人的優勢兵力,在空軍,各類重型火炮及上百輛坦克的支援下向解放軍阻援陣地猛烈進攻,但是在解放軍阻援部隊的頑強阻擊下,邱、李兵團每日平均前進連兩公里都不到,在黃百韜兵團覆滅後,這兩個兵團十幾萬人馬才前進了二十來公里。

結語:徐東阻擊戰意義重大,解放軍在長達20多公里的寬大正面上,阻擊強敵十一天,碾莊的黃百韜兵團最終沒有等來援軍。黃兵團覆滅後,蔣介石非常的震怒,他在電報中斥責邱清泉、李彌兩人“有失軍人武德,乃軍人之奇恥大辱”。對此邱、李二人也很委屈,十一天的進攻,兩個兵團傷亡了一萬多人,三分之一的坦克也報銷了(34輛),不是國軍無能,是對手太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