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合稱為解放戰爭“三大戰役”。而淮海戰役,又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戰役。老蔣在輸掉淮海戰役後,不僅自己的精銳嫡系部隊被殲滅殆盡,而且還導致美國對蔣氏徹底喪失信心,改由扶植“桂系”集團對其“逼宮”,蔣被迫宣佈“下野”。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劉峙

讓所有人哭笑不得的是,在這場關係“蔣家王朝”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中,老蔣選擇的戰場最高指揮官,居然是以“能力低下,呆頭呆腦”著稱的劉峙。以至於後世曾經用了這樣經典的一段電影臺詞,來描述蔣當時的這個決定:“徐州是南京的大門,守衛徐州本來應該派只虎來,就算派不出一隻虎,也要找條狗來吧,可現在老頭子偏偏找了頭豬來。”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淮海戰役中解放軍繳獲的武器

對於老蔣為何會做出如此的奇葩決定,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因為劉峙這個人一直是蔣的嫡系心腹,個人能力雖然低下,但是對蔣卻始終是忠心不二的。蔣把自己的全部精銳嫡系交給他指揮,別的不說,最少可以保證劉峙不會帶兵反對自己。不過從現在史學界發現的資料來看,劉峙一開始確實不是蔣的最佳人選,蔣對於劉峙能力低下心中是有數的(以至於戰役開始後讓杜聿明全權指揮,劉峙到上海養病)。當時,在蔣軍內部公認的最佳人選是白崇禧,而且蔣當時也有意讓白全權指揮淮海戰場上的所有部隊。但白崇禧在解放軍發動進攻前的6天,突然以“國軍佈陣完全錯誤,部隊已經完全陷入被動分割為由”拒絕了指揮。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淮海戰役的一角

對於白崇禧為何會有如此反常的舉動,現在史學界分析可能是當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與“桂系”大佬李宗仁進行過接觸,美國方面可能已經流露出逼蔣下野,扶植“桂系”上臺的想法,這樣李宗仁自然勸白崇禧別去趟這個“渾水”,樂見蔣的所有嫡系精銳被解放軍消滅,自己才好逼蔣下野。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準備對敵進行炮擊的我軍炮兵部隊

由於白崇禧的突然“甩鍋”不幹,再加上此時的杜聿明又被蔣調去東北應對遼瀋戰役留下的“爛攤子”,直到戰役開始後的第4天,即11月10日才趕回徐州。而就在杜聿明趕回徐州前的這4天,劉峙陰差陽錯成為了蔣軍在淮海戰場的最高指揮官,他也由此得到了在淮海戰役中唯一一次發號施令的機會。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戰壕中的解放軍

華東野戰軍於11月6日晚按計劃發起淮海戰役,而在1天前,劉峙見各兵團均向其報告發現解放軍正在“南移”,大有直撲徐州之勢,而此時蔣軍主力尚未完成“徐蚌會戰部署”,劉峙“當機立斷”下達了一道作戰命令(有資料說還是請示了老蔣以後才下的),“命令徐州周邊部隊立即向徐州收攏,然後再圖向淮河一線撤退。”而就是這道命令,直接將黃百韜的第7兵團葬送。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淮海戰役中的蔣軍部隊女兵

當時,解放軍各部發現蔣軍正在全線收縮後,立即下達了追擊的命令。由於之前第7兵團接到命令,要等待海州的第44軍一起撤回徐州。因此,第7兵團在11月7日才開始西撤,而我負責追擊第7兵團的數十萬大軍,正如《亮劍》中描述的那樣,“在數十萬人掀起的漫天黃土中,猶如爆發的山洪勢不可擋的向敵軍撲來”。第7兵團負責斷後的第63軍,第100軍83師被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全殲。此時,黃百韜見勢不妙,立刻發電給距離自己最近的第13兵團李彌部,希望可以自己掩護撤退。可是,因為之前劉峙下達了向徐州收攏的命令,李彌以此為由,在不管第7兵團死活的情況下,直接向徐州撤退。

用“豬”守門的後果:淮海戰役劉峙下達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團

挖掘戰壕的蔣軍

再加上11月8日,在我地下黨人員的長期策劃下,防守運河一線的第3綏靖區,何基灃和張克俠的起義,解放軍山東兵團主力從原第3綏靖區的防區穿過,直接擋在了第7兵團的前進道路上,還出其不意地將其先頭部隊消滅。最後,黃百韜又鬼使神差的在碾莊“猶豫一天”,導致解放軍的3個縱隊迅速攻佔了碾庒與徐州之間的曹八集等據點要道,這時第7兵團,就只剩下被解放軍合圍殲滅的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